化德育于无形,让学生心灵沐浴阳光

时间:2022-10-16 12:56:49

化德育于无形,让学生心灵沐浴阳光

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发展的初期,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我们学校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师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或缺少爱心的人不适合当教师。当然,在爱的基础上要严格管教。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特别是班主任,更要有爱心,不要只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还要看到自己而前那几十个活泼可爱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K”,还必须要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绝大多数学十家长对班主任和学校的nr作都是理解和支持的。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戒备和防范态度,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都会神经绷紧,疑心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积极的信息,告诉他们孩子最近在班里做了些什么好事一一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就能化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

二、挖掘教材。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德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让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如教《陶罐和铁罐》,可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它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汇的描述中体会到了深刻的道理。有的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努力弥补自己的短处。”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能像铁罐那样自以为是,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咬文嚼字”,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他们还分成小组把这个寓言故事表演了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学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上的空白,这些空白点往往是语言的训练点,又是极好的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三、慎用批评,让批评之花美艳绽放

尖锐的批评与讽刺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之时,可能也会伤害了自己。时常见到有些老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立即拔出批评之剑:“你怎么总是这样,说你多少回了。…‘你还知道羞耻吗?……”其结果要么伤害了学生,要么被学生顶撞,弄得自己不好收场。我就曾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一个孩子叫周斌,那几天上图画课总是趴着,提醒了他几回也不改,于是我火冒三丈,大声训斥道:“提醒你几遍了,怎么还趴着!”周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他圆睁着的眼睛和充满怒气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一点都不服气。他顶嘴说:“有你这样当老师的吗?你知道我家离学校多远,每天我六点多就起床了!”听了孩子的话,一种愧疚之情涌上心头,后悔自己做事过于急躁,没把事情搞清楚,就胡乱批评学生,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这样讲,并不是说不可以批评学生,而是说批评不能滥用。学生犯了错误要管,但要讲究艺术和策略,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

四、将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化德育于无形

当前很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其他方面的考虑,不愿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束缚在学校中,单纯地追求教学质量。实际上,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久而久之,将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学校应该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总体原则,适当地组织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和行为抉择。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实践,获得认知。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践行道德,促使学生学会辨别是非、积极思考、积累经验。

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工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有爱,坚持不懈用真实美好的事物和深邃精辟的道理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上一篇:“分散式”布局的大型会展中心交通流线组织策... 下一篇:黄桥古镇:美丽传说与发展新姿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