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课堂听课效率的感悟与实践

时间:2022-10-16 12:07:11

提高化学课堂听课效率的感悟与实践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2-001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个老师教,不同的班级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效果也相差悬殊呢?

笔者对执教的三个班级12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上课时同学能很好地记笔记,个别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和同学座谈中还发现,许多同学上课笔记记得很好,但是对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忽略,对知识只是局限于记在本子上,而不是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1妥善处理好记课和听课的关系

目前,同学上课出现的几种现象是只记不听、只听不记、全部记或部分记等几种情况。好多同学在课中能做好笔记,而有些同学却觉得来不及记笔记。这就出现上课就是记笔记或者抄笔记的一种认识误区。有些同学的课堂笔记既详细清楚,又干净整洁。但是成绩却不理想。这里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上课时怎样处理“听”与“记”的关系。

1.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一堂课下来,也只能回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内容特别是资料性较强的很快会被遗忘。如果上课不记笔记,那么遗忘的部分将永远从你的大脑知识库中消失。

为了充分消化吸收和理解,做适当笔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上课记笔记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你的思路紧跟着老师走,增加课堂的学习效率;二是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和备忘,可以在课后或复习时拿来用。有一位学生成绩在班级中等。由于上课几乎不记笔记,一次在做作业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率高达90%。

1.2听课还是记课

调查中发现,有70.8%的同学能在老师讲课的间隙,快速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感悟,注重笔记的功能而不是美观;而“照抄板书”和“力求美观大方”的分别只有12.0%和17.2%。

笔记记得漂亮这确实令人羡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但记好笔记的前提应放在上课时听懂、弄通的基础之上。如果听都有没有听懂,即使把内容记下来,下课后还是不明白、不理解。与其这样还不如专心听课,只要在课堂上听明白了,自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下课时还可以用自己的话将其记在笔记本上。人们常常把上课称为“听课”而不称为“记课”。就说明了“听”的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叫“听话听音儿”,即在众多的话语中能够听出说话人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听课也是这样,要能听出老师讲课的重点与关键。

上课只埋头记笔记。不注意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掌握知识的重点,也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当然,如果上课时既能听懂又能记下来,做到“听”“记”两不误,这肯定是最好的状态。当“听”与“记”发生冲突时,应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2记笔记要能达到最优化效果

笔记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便于今后对知识的复习。如何记笔记能将听课做到最优化处理,笔者在对化学成绩比较突出的24位同学的访谈中发现,他们记笔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1简练与重点的记

笔记上的文字应该记录重要知识、解题思路及方法、自己的困惑和感悟,尽可能用最简练的语言、符号或图画进行记录,记录的时候或者用固定的区域,或者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和强调。达到这一层次,既能促使自己上课积极思考善于捕捉关键信息,又能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比如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比如化学物质尽量用化学式而不是文字。

2.2浓缩与升华的记

笔记记什么,关系到对一节课知识的梳理和今后的复习。要做到把知识浓缩和升华,可以从下面的几方面着手。

记知识结构与框架。每一节课的提纲。要记下来,老师板书的每一个标题要记下来。这往往就是本节课老师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记问题和疑点。当发现老师所讲的知识一时难以被自己理解吸收,与自己的观点有出入,你的做法该如何呢?调查的数据表明。最好的办法是在笔记本上或课本上做个记号,待课后立即请老师或同学来解决它,而很少有同学认为,可以不做记号、不必管它。选择“宁可不听后面的课,也要将之弄懂的”不超过10%,可见,紧跟老师的思路还是最重要的。

记方法和总结。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大有益处。课堂总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浓缩。老师讲完一堂课,肯定要进行总结和归纳。记住,这个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尽量多记多听。另外,在习题课或作业点评上,最好能记下老师指出过的或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思路和规律。如:当出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时,对此题或此解应快速记下,待课后再细细琢磨。

2.3借助外界资源记

借助课本,课本上有的不记,或简单的记下在书的哪页上。便于课后整理。课堂上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对老师的分析进行理解消化。

借助教辅书课本,买一本知识点整理的比较齐全的课外辅导书。好多学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上面知识点的归纳整理比较全面。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借鉴上面的知识整理,可以避免记一些教辅书上有的一些内容。

借助现代工具,比如有录音功能的MP3等仪器,把老师的课堂录下来回家就可以把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理解的重新听一遍。借助手机拍照功能直接将老师的板书拍下来,或者将老师的电子教案复制下来回家再做研究。

以上这些只是辅助听课,不能将其作为主要手段,否则将会把课堂的时间浪费掉。

3专心地听课是关键

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课前不预习,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上课时觉得老师讲的某段话特别重要,自己想拼命地把它记下来,结果听得似懂非懂,下课打开教科书一看。唉,原来书上都有,所以,课前预习可以加强记笔记的针对性。

而调查中发现,能坚持预习的同学占的比例较少,能坚持预习的只有7.5%,而70%以上的同学是没有预习习惯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4左右的同学有预习的习惯,不预习的和偶尔预习的同学占大多数。其中能自觉预习的同学都是在班级中成绩属于领先地位,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而大多数同学没有预习的习惯,主要原因是时间不够。同学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完成作业上。殊不知。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后的作业中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3.1积极地思考和参与

上课要积极思考,学生听课不能仅满足于把新知识弄懂,要理清教师的思路,即教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理清教师

思路的意义在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能力和掌握治学本领。这是我们研究学习方法的根本意义所在。

要善于问答。学问学问,不问难以成学。在课堂,必须设问,一定要认真思考,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旨在寻求答案的问于培养能力无益,旨在寻求思路的问是善问之道,并有助于培养能力。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回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的习惯。

3.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听课

听课是接收信息,是信息活动的第一道关口,能否全神贯注,决定信息接收的量和信息活动的质。决定整个学习过程的效率。

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努力排除听课干扰,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既能随着教师讲授的波澜前进,也能在必要时,搞一点缓冲、舒展,自动调节,以作提神之用。那就需要教师不能以一种方式上课,需要安排同学之间的讨论、提问、练习等等多种形式的上课,而不是一讲到底。

4教师巧妙安排授课

教师授课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要有恰当的语言速度、响度、节奏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一节课不能40分钟都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就需要教师上课的手段多样而不是单调的满堂灌,还需要教师讲究一些艺术和技巧。

4.1 U型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所谓记忆中的“U形位置曲线”,指的是心理学家们根据记忆规律所描绘的两头强、中间弱的记忆状态,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学习的内容处于不同的记忆位置(时段),记忆的效果完全不同。开头部分在记忆时受到的干扰较少,记忆的效果自然较为理想;随着记忆内容的不断增加,后面材料对前面内容的记忆所形成的干扰越来越大,记忆也就自然而然越来越受影响了。到了结尾部分,由于后面已经没有内容对其记忆产生干扰,记忆效果也就会明显地好起来。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可以把重要信息和内容放在开头或者结尾部分加以呈现。

教师在每节课前把要讲的主要内容先告诉大家,每堂课听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用两三句话、甚至一两句话分析归纳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掌握知识的要点。

4.2 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

人脑的兴奋需要激活,单一枯燥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要使人脑保持鲜活的积极思维而且让它始终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这就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处理好脑子的劳逸结合问题。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穿插一些生动活泼的、能够引起浓厚兴趣的内容。

比如,穿插讲点化学故事,实验,讨论等形式多样,能充分调动同学的各个感官。使同学处于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段,当同学稍微出现疲惫,则可换取一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

安排不同目的习题课。第一种是助记型的,第二种是整理型的,第三种是分析型的,第四种是拓展型的。让枯燥的习题也变得有活力。

复习课在新课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听课。

4.3 关注知识的引出和运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上课要抓住以下环节: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内容是什么;③怎样理解所学的知识概念;④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要带领学生学会关注课本上的“目录”,关注“标题”,关注“黑体字”,关注“资料库”,这些都是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分析问题中要抓住语句中的中心词句。比如。在一次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将所得的硫酸型酸雨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如下物质,并观察到如下现象:

(1)酸雨不仅能腐蚀大理石雕像,还能腐蚀 ,有同学提出,制取C02时不能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硫酸型酸雨能腐蚀大理石雕像呢?你认为原因是____。(2)土壤中有很多细小的石子,有人说酸雨还能加剧“温室效应”。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3)怎样防治酸雨产生,请你提出两点建议:____;____。

答案:(1)森林和植被及建筑物(桥梁和楼房)因生成硫酸钙受雨水冲刷,脱离大理石表面,使反应持续进行。(2)酸雨和小石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3)煤进行脱硫燃烧;工厂的废气处理后排放;开发新能源(写出两点即可)。

但是这道题:有同学提出,制取CO2时不能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硫酸型酸雨能腐蚀大理石雕像呢?你认为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得分率只有10%不到。答错的同学认为制取CO2时不能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出错的关键是,中心词句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做题。

4.4学会备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备课除了备知识点,还要学会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要设置问题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水平。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通过对新知识的降格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达到有效听课。所谓“降格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关键是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设置认知冲突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

我国著名教育家严济慈说过: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式,要想学得好。首先要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会达到提高化学听课效率,达到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反思与创新设计 下一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