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乙酸丁酯实验教学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7:25:38

制备乙酸丁酯实验教学引发的思考

摘要:通过描述和分析一节高三化学公开课的形成过程,探析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总结出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因素以及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教学;乙酸丁酯制备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2-001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通过作者实践的一节高三有机实验课教学全过程的分析。对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尝试探寻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1制备乙酸丁酯实验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

1.1初步设计与讨论阶段

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考试手册进行了认真研读。考试手册上对该实验做了B级学习水平的要求。即:能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很显然,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教学并不能满足考试手册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及探究实验的要求。随后再对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是通过探究课题的形式把实验内容呈现出来的,并提供了制备乙酸丁酯的化学原理,以及原料与产品的熔沸点。还在讨论模块中提出:根据学过的制备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结合探究材料中提供的乙酸丁酯的反应条件,设计制备乙酸丁酯简易装置的探究任务。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发现考试手册和教材的导向是一致的。所以可依照教材的设计意图。给出有机实验的特点和实验设计的原则,然后提出研究课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设计反应装置以及提纯的步骤,再针对不同方案讨论,最后集中对最优方案进行分析。

之后。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与组内教师共同讨论教学的初步设计,得到了宝贵意见:

T老师:你这节课内容很多,你是不是要考虑时间问题。

Z老师:授课班级学生的程度怎么样?这样的开放程度会不会让学生没有方向。

J老师:能不能让学生在课前复习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的制备知识,设计一些制备方案,你在课前收集学生的方案,这样能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而且学生有备而来课堂效率能够提高。

X老师:毕竟是高三学年的教学,应该结合近几年高考有机实验试题,研究一下高考的导向和热点。

1.2修改与上课阶段

试讲的过程:

在课前布置学生设计一些制备方案。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方案。在课堂上设计者把他们的设计思路说出来,评价自己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教师进一步说明,有机化学实验设计要重视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纯度。简单讲一讲这类实验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案,最后专门针对最优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试讲之后发现,课时紧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学生对有机实验的特点和实验设计原则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我对课堂中几个模块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再次上课的过程如下:

首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机实验制备的原理与装置,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引入课题――乙酸丁酯的制备。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分别呈现学生的两种典型实验设计方案,让学生说明设计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方案的流程总结出来。针对学生叙述时的情况,追问具体细节、发掘深层原因、请其他同学发表不同意见,把一些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逐渐展现出来。在方案充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让学生总结出有机实验的特点和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

1.3反思阶段

两次上课改变最大之处在于。由学生总结得出有机实验的特点和设计原则。本来笔者还存有学生能力不足、无法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的顾虑,但正式上课时。学生表现出了高度活跃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这样的调整改变了笔者以往的教学习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当然,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如有时引导得比较急,急于得出结论,导致学生思维暴露的不够充分。说明在教学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新课程实施中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和有效途径

2.1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教师原有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学设计的起点,而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开发、高考评价导向、同事互助和课堂教学反馈共同影响着教学设计的形成。是改变教师原有教学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即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到了提升。

2.2“新课程理念-教材开发-案例设计-教学实践-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反思中,教师会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对过去曾经产生的模糊的体会转化为具体的,鲜活的教学体验,反思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节课的形成过程,笔者尝试建构了本节课形成过程的模型。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影响课堂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课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二期课改才能真正得到实施。同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又是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是在新课程理念、新教材开发、高考评价导向、同伴互助和课堂教学反馈等外部因素与教师主观认识不断提升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师创造的过程,是教师教学习惯改变、教学智慧生成的过程。所以, “新课程理念-教材开发-案例设计-教学实践-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3乙酸丁酯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3.1领会新教材编写意图,提升教材开发的实践性知识

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师按照原有的实践性知识设计出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传统高三教学“教师详细知识归纳+大量习题训练”的灌输式倾向。该模式表面看起来花费很少的课时,就能将高中重要的有机制备实验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似乎已经将知识进行了系统化。但实际上学生的主体思维过程并没有被激活,存在的困惑也没有充分表达出来,这样的知识系统化是肤浅的、无效的。

新教材的设计是通过资料的呈现让学生探究实验装置,并在讨论模块中引导学生比较该实验与其他有机物制备实验的异同点,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使有机实验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意见争论、交流解惑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关化学知识来龙去脉的清晰把握和深层感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研究教材,领会其编写意图,提升自身开发教材的实践性知识。

3.2领会高考试题导向。提升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知识

回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与有机物制备相关的内容,均表现出考查学生分析资料数据、评价装置用途、设计提纯方案的能力,这些素质的培养,灌输式教学是无法完成的。

在对乙酸乙酯实验原理分析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走人实验室。在完成实验后,学生提出了采用油浴加热,在石棉网上方悬挂温度计的改进措施,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不仅仅局限于研究高考试题中常考查那些知识点,更要洞察高考试题的导向。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使自己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知识得到提升。

3.3以公开课为契机,深入课改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应多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深入课改实践,结合化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超越经验的惯性与惰性,走上持续的专业自主发展之路。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之策略 下一篇: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反思与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