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

时间:2022-10-16 11:19:17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止境的,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更是提倡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人只有靠自学才能进一步获取知识。自学的前提是学会阅读,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不会说话的教师。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方法各异,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阅读。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初二下的阅读内容《工资、薪金收入与纳税》、《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耐人寻味的0.618》等,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那些对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研究表明,使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能力低。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感到数学不难学,教师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材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循循诱导,深入浅出,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把教材当作习题集,这导致教师讲得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国外也是这样。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做法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如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在阅读数学时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课内阅读。课内阅读往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阅读方法。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教师要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思考,再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吸引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如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在时间上是完全允许的。在阅读前,教师要设计好阅读理解思考提纲:如①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a5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③52有几种读法?④-22与(-2)2相等吗?-23与(-2)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一节的内容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当然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如《合并同类项》一节。因为前面已经讲过一次式的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而这里只是把原来一次式的范围扩大到整式的范围。所以,教师便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先阅读然后提问,如:这一节讲了什么?学生答: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学生答得比较粗糙,不够深入,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同类项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发现,这里的同类项不但所含的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指数必须相同。于是教师强调点明同类项概念的两层含义,然后让学生训练,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范围内的合并同类项。

2.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布置阅读内容。在选择阅读内容时,教师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还要控制时间。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的习惯,其有意注意力坚持的时间不长,容易疲劳。若教师无选择地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让学生阅读,并都安排在新课的讲解前,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死板的模式,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鉴于此,在新课前灵活安排阅读材料,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结时,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3.采用读、讲、练三结合的方式。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叙述。在阅读公式、法则后,学生除了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如幂的乘方法则,用文字语言叙述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用符号语言叙述为:a的m次幂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幂;公式表示为:阅读公式、法则、例题、概念、定义后应该多练。又如,阅读了单项式的概念后请学生口答:下列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再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后,马上出示简单计算及改错题,通过练习及改错题,让学生及时地、仔细地辨别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对于这两个公式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生一般都是混淆不清的。

4.推荐课外读物。教师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在教室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资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总之,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只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多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多给予学生阅读时间,多给予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就会改变只要认真听讲,多做练习就能学好数学的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上一篇: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