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时间:2022-10-16 09:32:4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情况及其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A组)(HbA1c0.05);②住院及随访12个月期间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入院时明显增高(P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030-0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糖尿病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已被普遍认可[1]。而血糖对ACS患者预后预测作用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化血红蛋白A1,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可准确反映血中葡萄糖水平[2]。本研究探讨了ACS患者HbA1c水平情况及其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02例,其中,男67例,女35例,年龄43~89岁,平均(57.56±12.36)岁。急性心肌梗死(AMI)者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者21例。ACS患者符合ACC/AHA2007年ACS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排除急慢性感染、炎症性疾病、肿瘤、创伤、痛风、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脏疾病等,否认近期应用激素史。所有入选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食情况、肝肾功能及高血压患病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时、随访3个月及12个月,用真空抗凝采血管采集静脉血。血液HbA1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由本院糖化血红蛋白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检测;心功能射血分数(EF)值应用飞利浦IE3.0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M3S探头,频率2~4 Hz,帧频(75±8)帧/s检测;体重指数(BMI)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A组)(HbA1c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以P

2 结果

2.1 3组患者在不同时期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RP、BMI、EF水平的比较

入院时C组与A、B组比较,VLDL水平、BMI略高,血清CRP水平、EF值略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发病后3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VLDL水平均有降低,3个月后比入院时低(P

2.2 3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C组与A、B组相比,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均增高(P0.05);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中,B组及C组与A组相比,其发生率均增高(P0.05);对肺部感染发生率中,B组与A组相比,其发生率增高(P

2.3 HbA1c水平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ACS患者HbA1c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及死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bA1c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及死亡均呈正相关(r=0.412、0.271、0.319、0.251、0.134,P=0.027、0.015、0.042、0.024、0.043)。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漫长的过程,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炎性反应的结果。ACS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AMI及UAP。以往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合并血糖异常时冠脉常出现弥漫性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等病变特征,而且重度病变所占的比例显著增高。易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及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为此,研究影响其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将有助于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1-2]。

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是HbA1c,HbA1c测试结果则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HbA1c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120 d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HbA1c是血糖水平监测的“金标准”,表现为与血糖值相平行;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3-5]。故本实验采用以HbA1c水平对ACS进行分组研究。

本实验表明,ACS患者入院时VLDL、BMI及CRP水平均偏高,EF值较正常值偏低。在3个月后及12个月后C组EF值较入院时相比,无明显改善,表明HbA1c对ACS患者预后存在干预,HbA1c表示体内血糖整体水平,AC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时,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微循环血流不畅,细胞获能减少,缺氧等,临床上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并发症,高血糖不仅能加重心肌细胞损伤、使梗死面积扩大,加重心肌梗死病情、病死率升高、心功能改善延迟[4],本研究亦显示HbA1c越高,ACS患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亦相应升高。

CRP是反映炎症水平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前瞻性研究已明确CRP是心血管疾病(CVD)存在和将来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CRP水平与BMI呈正相关,降低CRP水平和抑制炎症反应的治疗策略可以阻止AS的进展,从而阻止CVD的发生。CRP水平>15 mg/L是UAP患者90 d内病情恶化的强有力预测因子[6]。另外,CRP与血管内皮细胞上FcTR结合,促进细胞黏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IL-8、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目前有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通过增高心脏前后负荷可引起舒张功能不全,但与BMI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及心脏结构改变,同样也是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关键因素,这与本实验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而研究证实[7],BMI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贡献比较小,稍强于年龄,远弱于高血压、糖尿病。

综述所述,血液HBA1c、BMI及CRP等常用指标对ACS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率都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其中HbA1c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子。临床研究显示,HbA1c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如在男性患者中,HbA1c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HbA1c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而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不理想。因此,加强监测及控制HbA1c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兆章,周希敏.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识别和救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6):82-84.

[2] 李亚冬,李雅君.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糖化血红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1):53-56.

[3] 程晓丹.糖化血红蛋白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4):102-103.

[4] 王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白蛋白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7-28.

[5] 许朝晖,礼征楠,凌侠,等.糖化血红蛋白临床应用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908-1909.

[6] 袁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临床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4-25.

[7] 王梅,王春梅,王成钢.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51-153.

(收稿日期:2013-05-30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鞘磷脂变阻器”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