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2-10-16 08:51:44

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创新”的氛围,才能使我们的民族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李岚清同志亦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同时提高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而后备力量就是现在在校的大、中、小学生。”实践证明,人才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性。可以说,创新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只要通过培养和开发,人类和人类个体都可以学会从事初级至高级的各种创新活动。

一、全社会要统一思想,从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对国家前途负责的战略高度,重视、支持和促进全面推行素质

教育,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我们民族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被淘汰并进而胜之,今天就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各级领导应重视这一问题。

实践证明: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这种重视,决不能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各级领导再不能为了出“政绩”,做出“经济要上,教育要让”的短视行为;对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不讲实效,只求形式上的热闹。须知,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长期性的工作。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担负起全面推进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任。特别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还存在应试教育的习惯惰性和不合理的舆论压力,政府部门应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学校提出具体要求,推进教育改革。建议各级部门根据实际制订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规划,要求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狠抓落实。

2. 学校、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教师、家长亦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部门的各种教育政策、措施,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校、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上。对青少年具有直接影响的是学校、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和行为。

3. 大众传媒应发挥其导向作用。

大众传媒应发挥其舆论导向对公众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对“教育工作要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宣传报道,引起全社会(包括青少年自身)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4. 企业、科研机构和其它社会机构、团体应发挥支持作用。

企业、科研机构和其它社会机构、团体应从自身未来发展所需人才的角度出发,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人力、物力、财力等不同方式,支持有益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教育活动。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应全面改革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是根本矛盾的,但应试教育对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对其进行改革,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改革应试教育体制,首先是改变升学与考试制度。限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学校与高等学校无法实行“宽进严出”,入学考试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取消,但应在入学考试内容方面下功夫,重点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测试中,可以借鉴一些地区教学改革的经验,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学生考“点”背“点”的分数意识。

2. 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现有的教育内容体系。

科学的教育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我们认为,国内外一些有益经验可供借鉴,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贯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适当开设选修课,有益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对青少年的教育。

在当今世界,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渠道。但绝不能据此就认为青少年教育仅仅是学校一家的任务。所以,一定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充分发挥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我教育的作用,改变青少年教育完全依赖学校的做法。为此,一定要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并减轻其课业负担,使他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去接受家庭、社会教育及实现自我教育,给青少年提供适于其自由发展的宽裕时间,这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亦应号召广大青少年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这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另外,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除加强科技场馆建设并发挥其科普功能外,社区科技俱乐部亦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些俱乐部大多与日常生活、体育、艺术等相结合,如航海模型俱乐部、花卉养殖俱乐部、无线电俱乐部、汽车爱好者俱乐部,等等。因此,全社会应该大力倡导建立社区科技俱乐部及组织相应活动,这样有利于科学技术知识、技能的传递,有助于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和睦相处,有益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

4. 使教育者接受再教育,提高其素质。

调查表明,由于教师与家长本身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法等不合理,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受到影响。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可以利用各地中小学设立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再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应有两方面的考虑:对现在的教师,主要抓构建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考查机制,加强评估与督办,并适时进行再培训,特别是应对理科教师进行思维方法和人才成长规律方面的培训;从长远看,应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培养深谙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博专结合”的新一代创新型教师。

此外,应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公众(包括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增进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5. 应增加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投入。

在这方面,仍然要贯彻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方针。政府在保障基本教育事业经费的同时,应当在专门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方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比如:扶持有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书、报、刊的出版发行;支持有利于发展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映;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支持或组织各类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竟赛活动,等等。应当大力提倡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特别是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和吸引人才的需要而对此作出努力。对家庭和学校而言,主要是加深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对投入方向做调整,提供一些基本物质条件。

6. 全社会共同营造有益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即:良好的科学民主体制,完善的技术市场经济及其它相应的外部条件。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以适应创新性“种子”萌发的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亦应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为他们开辟一个可以充分发挥个性、施展才华、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自由广阔的天地。实践表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相信,只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行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教育,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创新”的氛围,我们必能拥有在下世纪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人才条件,中华民族亦会真正走上强国富民之路,这将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应高度关注 下一篇: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