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正陷入危机

时间:2022-10-16 07:41:24

汉字书写正陷入危机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个“癞蛤蟆”难倒70%的成年人,“熨帖”一词只有10%的成年人能正确书写。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而逐渐忘却了手中的纸笔;很多人字写得歪歪扭扭,甚至患上了“失写症”。作为记载语言的符号,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而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明显呈下降趋势,汉字书写正陷入尴尬和危机。

分析人士表示,应该打造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发全民对汉字“失写”的关注,激发国人对手写汉字的热爱;继续强化小学阶段的汉字手写教学,包括传统书法文化教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锻炼自己的汉字手写水平,努力与中华文明同行。

正在消逝的汉字书写

8月2日晚,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以“拯救汉字危机”为己任。在录制过程中,成人汉字书写所呈现的低能,让人咋舌。

“癞蛤蟆”,这个妇孺皆知的动物名词,只有30%的成人能正确写出这三个字!“熨帖”一词,成人书写只有10%的正确率。“间歇”这个常用词,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生僻词出现时,错误率就更惊人。

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笔顺混淆,如今的汉字手写体,已经逐渐地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电脑、手机里的各种输入法。

因提笔忘字而出现的尴尬不少。河南日报官方微博一网友说:“和朋友去小饭馆吃饭,老板让我们写菜名,有些字谁都写不出来,最后还是交给老板写。”

网友斗斗说:“听一个法院的朋友说,她有次写诉状时竟然连‘诉讼’的‘讼’都忘记了,还从事法院工作呢,真是汗颜啊!”

某高校文学院硕士生林正(化名)参加一个小小的听写测试,听写的内容只有八个成语:假途灭虢,桀骜不驯,涸辙之鲋,运筹帷幄,篝火狐鸣,管窥蠡测,纨绔子弟,邋里邋遢。林正全部写错,“假途灭虢”完全没听说过,“桀骜不驯”的“骜”字,写成了“傲”。林正说:“偶尔参加个会议做记录,别人说起某个常见的词语,我明明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样的,自己也学过,就是想不起怎么写,只好拼音代替,或者用手机输入拼音查一下。”

随着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许多年轻人成了“失写一族”。据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腾讯微博去年一次网络随机调查显示,90%以上被调查网友出现过“提笔忘字”;在被问及“你想念远方朋友时,会如何与其进行联络”的问题时,6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使用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朋友联系,大约33%的网友选择了电话联系,只有5%左右的网友选择了写信联系。

书写与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而很多青少年会频现“写字问题”。目前小学的教学计划中,语文课虽占有较大比重,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书写汉字的基本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连以往“靠笔吃饭”的作家们也逐渐地抛弃了手写体,转而改用电脑写作。曾有媒体对当代中国99位作家做过一次调查,仍然保留手写书稿习惯的只有实、王安忆和格非三人。

某输入法字库设计者之一的盛玉麒教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手写的习惯。盛教授认为,对于汉字手写体的要求,中国做的不好,甚至不如日本、韩国对汉字手写的重视。

盛玉麒认为,日本非常重视汉字书法练习,很多日本家长从小就要求孩子练习汉字,日本大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里,汉语写的非常工整漂亮。一些中国大学生用手写的作业还真不多,很多学生都是通过U盘、电邮交作业,字写的好的学生还真少。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曾经对2100多名大一新生进行汉字书写测试,负责测评的老师用“七拐弯,八拧劲,歪歪扭扭,好像蚯蚓找它的老妈”这样的话,来形容一些学生的字迹。

测试结果显示,有320名学生写字“不及格”,即连“规范、端正、整洁”都没有办法达到,且比例高达参评人数的15%。

如今,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使人们淡漠了汉字使用的文化意识;技术的入侵,图像的进攻,使我们通过文字书写、思考、记忆的能力和力量越来越弱;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雷词”(如“打酱油”、“囧”、“木有”等)的泛滥,使汉字原有的结构蒙受所谓“汉字整形”的肆意破坏,冲击、挑战和颠覆着汉字文化的生存价值……汉字文化的确存在危机这一问题。

谁“革”了汉字书写的命

分析人士表示,汉字书写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物质文明发达之后,导致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中国人的书写传统。

20世纪50年代,随着钢笔、圆珠笔、铅笔的出现,国人的书写习惯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毛笔与砚台、墨盒逐渐退出了我们的书桌案头,取而代之的是圆珠笔芯、墨水瓶和铅笔刀。这一波换笔潮,虽然笔已变种,但“书写”传统犹在。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电脑的不断普及,如何将中文输入电脑?在只有26个英文字母和几十个标点符号、数字键位的标准英文键盘上,把几万个形状各异的汉字输入进电脑,简直是个难题。

但从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开始,最便捷的中文输入方法不断出现,输入速度并不输于英文输入。甚至在只有12个键位的手机上都可以完美地输入汉字!

中国的书写交流进入键盘时代只有十几年,这十几年实际上是普及阶段,让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电脑的人通过简单的学习迅速掌握文字输入。

随着计算机普及,继而网络覆盖,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这一次以“机”换“笔”,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方便快捷的e-mail取代了传统的信件投递;写文章再也无需纸和笔,只需一台电脑,外加一台打印机;遇到不会写的字也不要紧,只要知道拼音或笔画,电脑输入法完全可以帮忙搞定。

如今,键盘上“敲字如飞”取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除了签名,人们几乎很少用到手写了。因为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很多人只能大概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笔顺颠倒,成为让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同样的,当录音笔、同声传译机、甚至是可以根据声音分析字形的新式软件出现在办公桌上时,纸和笔也与我们渐行渐远。

另外,手机也是人们放弃手写汉字的另一个原因,打电话,发短信,基本可以解决信息沟通问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还会手写家书,又有多少年轻人会手写情书呢?

书写方式的变革,是不可逆的,博客、空间、电子版的日记本,可以让我们在电脑前坐着,就把事情办了,谁还愿意用纸笔去写日记、写信呢?

有语言专家指出,键盘输入的快捷和高效,减少了人们的写字机会。长此以往,中国人掌握的汉字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

必须承认,键盘输入要远比用手书写更有效率、更方便快捷,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势必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如书写的乐趣,如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与传统,如一封手写家书所带来的真诚与温暖等等。

知名作家赵本夫数十年来始终坚持手写小说,在他看来,电脑虽然方便、信息量大,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他更享受手写的放松感。

如今,在书写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更加令人怀念手稿、收藏手稿和保护手稿。手稿是一切创作的原始文本,是文化创造过程中的真实记录。

在电脑写作时代,越来越多的作家改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爬格子的”所剩无几,传统书写所留下作家手稿几乎消失殆尽。

如果未来的写作都采用电脑,文化生产过程中的“无手稿化”是学者们深为忧虑的。按照传统的文化观念,无论从思想研究还是技巧研究的角度,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历来都是珍贵的资料。而在电脑写作的大背景下,手稿将不复存在,手稿研究这个重要领域将会随之消失。

打响汉字书写“保卫战”

毫无疑问,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明显呈下降趋势,汉字书写正陷入尴尬和危机。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首播日用60余个汉字词汇听写,摧毁很多人狂拼打字的热情。许多人感慨键盘录入时代,正悄然让我们汉字听写低能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副主任孟蓬生表示,2005年11月25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无数中国网友激烈反应。莫让手写汉字成为他国的“非遗”,因此希望电视台多办诉诸理性的益智类教育节目,承担起国民素质教育的重任。

专家们认为,作为记载语言的符号,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即使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中小学生也应该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因此,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很有必要。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书法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一应俱全。但是,如果不能接上中小学习字教育的“地气”,提高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只能是良好的愿望。

江苏省中小学目前通用的苏版教材比较重视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还开设硬笔书法和毛笔课。但遗憾的是,到初中后很多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把汉字基本功又丢掉了。有的家长也认为,字好不好没关系,只要会答题。

化解汉字书写面临的危机,最可行的路径是从基础教育入手。小学应设立毛笔写字课,中学、大学也要有相应的课程和要求,如书法篆刻、硬笔书法等等。教师和家长都要把书写作为对学生的一个要求。

一代代少年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训练之后,就会影响他们一生对书写审美的追求。推而广之,也就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果能如此,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书写就不再只是一门技艺而是广大人民的习惯,不再只是学校里的课程而与国人的日常审美紧密相连。

分析人士表示,要化解汉字书写的尴尬与危机,不是光靠着专家学者的呼吁建议,以及一档节目、一个比赛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这需要引起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该是全社会共同打响汉字书写“保卫战”的时候了!

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毛笔字手写录取通知书引起一番热议,因其罕见,被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

据了解,陕西师范大学在2007年进行首届免费师范生招生录取的时候,便开始用毛笔字书写录取通知书。今年的通知书上,学校的校训“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学生的姓名、录取专业、收件地址等均为毛笔字手写。4570多份通知书由八位离退休老教授和书画家题写,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0岁,最大者已是80高龄。

分析人士表示,相比电脑生成的冷冰冰的印刷体录取通知书,毛笔字手写录取通知书展示出的不仅仅是书写人的性情与修养、真诚与敬意的表达,更是倡导汉字书写的有效尝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是在校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携中华文明同行,不仅要把汉字书写继承下来,还应该把它们发扬光大。

其实,汉字书写与键盘输入并无矛盾,在速度和效率面前,我们大可以使用键盘,但在不需要过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候,我们能否拿起久违的笔,写一封信、题几句诗,这不仅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一种传承、对浮躁焦灼社会氛围的一种纠正,或许更是一种获得温暖与真诚交流的方式。

如今流行的各种电子产品均有手写功能,我们平时用电子产品发短信、玩微博、发邮件、记笔记时多用用手写输入,从而锻炼自己的汉字手写水平,何乐而不为呢。(责编 张圣荣)

上一篇:把顾客当成孩子 下一篇:走进宝应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