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6 04:08:54

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南京亚青会志愿服务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成功的志愿者招募培训是使志愿者的服务愿望得到满意的前提。而且,完善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志愿者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南京 亚青会 志愿服务 招募培训 激励 机制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于2013年8月16日至24日在南京成功举办。南京团市委下设的亚青会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与属地志愿者社团合作对南京亚青会、青奥会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和管理。在宁各高校志愿者社团组织,由所在高校团委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志愿者工作部的要求,负责校内亚青、青奥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及开展具体志愿服务工作。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是亚青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赛会运行的重要保障。

一、相关概念及表述

志愿者(Volunteer),这一词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英文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为“希望、决心与渴望”。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正式(非私人)场合中,在一段时期内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以服务为主。我认为,高校的志愿服务行为即利他也利己,利他是指被服务者的问题得以解决,利己是服务者的服务意愿得以满足。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被服务者感受到了人间温情,服务者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人的好的行为习惯在被服务与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这种互利与互动对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一)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

2012年9月17日,南京地区赛会志愿者集中报名工作正式启动。南京亚青组委委托部分高校设立赛会志愿者报名点,接受在校师生自愿报名。另外,在南京市青少年宫青年志愿者家园(青春剧场三楼)以及南京市13个区县团委也设立了报名咨询点,接受在宁其他各界人士报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南京亚青会赛会通用岗位志愿者报名点,有8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经面试遴选,入选150名志愿者。入选人员接受了亚青会组委会的网络培训和学校自行设计开展的培训。培训涉及志愿者基本知识、礼仪、人际关系沟通、道德水平、职业素养、志愿服务经验交流等内容,并通过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志愿者在线培训及考试系统的网络测试,正式成为亚青会通用志愿者。

2013年7月23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最终的146名赛会志愿者冒着酷暑返校,在校内接受为期18天的亚青会志愿者赛前培训,接受赛会介绍、岗位技能、团队管理、应急保障、岗位礼仪、形体塑造、文体活动、体能训练等一系列课程的岗位培训。亚青会志愿服务前期筹备、招募、培训历时一年多,真正的志愿服务时间为10天左右。用一年多来保证10天,可见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也暴露了志愿服务工作在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前提下的软肋。亚青赛会志愿者分通用志愿者与专业志愿者两类,通用志愿者适用于普通且多数岗位;专业志愿者适用于医疗、语言、竞赛组织等专门人才类别。亚青志愿服务培训除网络测试培训及针对少数的专业志愿者培训由组委会统一安排以外,其他培训由各高校自行设计,自行开展。各高校并没有志愿服务培训的经验,培训师资力量不均等,课程设计也大相径庭,培训效果不一,折射出日常培训短缺的弊端。

(二)南京亚青会志愿者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是亚青会志愿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激励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的手段。

关于亚青会赛会志愿者的物资激励制度有:(1)一般性志愿者。对于完整参加岗前培训及完成服务工作的全体赛会志愿者,奖励志愿者手环、纪念徽章、纪念明信片、圆圆钥匙扣(种类Ⅰ)。(2)优秀志愿者。给微笑之星、宣传达人、宣传文化之星发放圆圆钥匙扣(种类Ⅱ,Ⅲ,Ⅳ)。(3)明星志愿者。对于投稿被采纳、宣传报道主人公或原型的赛会志愿者奖励明星志愿者勋章、亚青会志愿者优盘。(4)骨干志愿者。比赛期间,各场馆、专项团队志愿者队长、组长发放骨干志愿者铜质勋章、磁性签字笔或“特别贡献奖”勋章。(5)宣传文化工作优秀场馆。给该场馆所属志愿者发放“传媒达人”勋章。

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赛会通用志愿者岗前培训期间,我做了一个小的问卷调查,问卷第11项是关于志愿服务激励的问题,即“您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应给予什么样的奖励”。统计情况是这样的:发放荣誉证书,115人,占总人数79.9%;参加素质拓展等集体文化活动,68人,占总人数47.2%;发放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67人,占总人数46.5%;加素质拓展分,51人,占总人数35.4%;召开表彰大会,50人,占总人数34.7%;有入党机会,36人,占总人数25%;旅游,31人,占总人数21.5%;聚餐,21人,占总人数14.6%;领导口头表扬,13人,占总人数9.0%;其他,11人,占总人数7.6%;升职当学生干部,6人,占总人数4.2%;不给予任何奖励,0人,占总人数0%。

根据上述内容发现:首先,亚青志愿者管理中心比较注重志愿者激励,激励范围涵盖了所有正常参加岗前培训及正常完成志愿服务工作的所有志愿者;激励等级明确,根据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表现情况给予不一样的及更高级别的物资激励;激励制度比较人性化,有一定的标准,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以鼓励为主。其次,综合多种激励方式效果更佳。调查发现,学生志愿者需要的激励方式有多种,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有发放荣誉证书、参加素质拓展等集体文化活动、发放有纪念意义的小奖品(与亚青物资激励相吻合),即有外在激励也有内在激励。再次,没有激励是万万不能的。不给予任何激励的选项为0,没有一个学生选择,没有激励等同于工作不被认可。不被认可,当然没人愿意工作了。至于,不需要、我无私、没事干的答案,可以忽略,因为只要能参与服务,就是好事,只要参与服务就会有所收获。

三、完善高校志愿者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建议

(一)成功的志愿者招募与激励

有研究指出,如果志愿者志愿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会自愿从事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工作。而志愿者管理人员及其组织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成功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分配适合志愿者个人兴趣及能力的工作任务,而特别重要是激励因素。成功的志愿者招募是使志愿者的服务愿望得到满意的前提。高校志愿者招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校内志愿服务团队招聘,一种是项目型志愿服务团队招聘。

成功的志愿服务招聘首先要做到宣传到位,其次是面试严谨、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合理。宣传可采用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如张贴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播放、设置宣传站点、口头宣传、微博宣传等。宣传用语言简意赅,表达方式贴近学生喜好,目的是使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招聘事项及参与意义。面试要提前做足功课,针对招聘要求设计面试题目,选择合适的面试时间及地点、选择合适的面试人员,一定要有带队教师参加,引起面试人员足够重视。岗位设置要根据志愿服务团队运作及发展的需求,人员安排要尽可能地尊重志愿者的意愿。沟通协调后,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

完善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志愿者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去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志愿者激励机制可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两种方式组成。外在激励有:志愿者表彰,对志愿服务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职务提升,对组织能力强,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提升其担任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或团队活动负责人;发放奖品,定期给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发放小奖品,以示对其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满足内心小小地虚荣心。内在激励有:榜样示范,举办杰出志愿者事迹报告会,观看道德模范事迹视频,激发其内心责任感;满足志愿服务需求,根据志愿者志愿服务意愿,引导其在适当的岗位上完成志愿服务工作,激发其内心成就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根据志愿服务工作需要,举办各类知识、技能讲座,让其感知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深切感受到当一名志愿者的光荣。外在激励要与内在激励配合使用,前者激励效果显现快,但不易持久,后者激励效果显现慢,但易保持。

(二)注重志愿者培训与团队精神培养

志愿者培训是志愿者开展好志愿服务的保障。相较于社会志愿服务组织,高校志愿者培训有人员相对集中、时间易于安排统一、人力资源丰厚、教师队伍稳定等独特的优势。高校志愿者培训可由课堂教学、日常团队培训、项目化培训三种方式相结合,由各高校团学、教务系统负责组织实施。

1.课堂教学完成基础化培训。参照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为期一学期的志愿服务指导课,由团学系统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教师、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内容涉及志愿者法律知识、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基本常识、志愿服务礼仪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确志愿者概念、责任、安全及服务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他人等。

2.日常团队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日常团队培训面向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内志愿者。培训内容包含专家讲座、志愿者沙龙、案例研讨、相关文件制度学习、观看视频、实地服务学习等,培训时间至志愿者毕业,培训形式贯穿于常规性志愿服务中,让组织内志愿者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体验、保持志愿服务热情,具备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救助服务的素养。

3.项目化培训增强服务能力与技能。项目化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受众相对固定,培训时间相对集中。项目化培训需根据项目特点,提前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涵文件制度学习、明确工作职责、实地参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让项目志愿者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荣誉意识等。

团队精神是个人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与组织成员的统一性或不可或缺性,自觉以组织利益与目标为重,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愿主动与组织成员积极协作,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培训与服务可以直接提升服务效果,而团队精神培养则有助于志愿者身心愉悦、增进互信、满足自我表现欲望,使志愿者产生团队归属感,凝聚人心,使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得到有机统一。高校志愿组织团队精神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有益志愿者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户外素质拓展、游戏活动、志愿者好声音大赛、志愿者三对三篮球赛、志愿者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的举办需贯穿始终,因为团队精神不是一、两个活动就能培养好的,志愿者对组织的认同感是有反复的,需要长期培养。

四、结论

2013年南京亚青会1.35万名赛会志愿者95%来源于驻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2014年青奥会预计招募2-2.5万名赛会志愿者,也主要以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主要来源。Femida Handy, Ph.D. en Jeffrey L. Brudney, Ph.D.说,大型体育赛会的志愿服务是短期性的、偶发性的志愿服务,它就像催化剂一样,许多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想得到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前提条件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个人满足感。连续两年在南京这个城市举办两个大型体育赛会,不管是对设在南京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这样一个矩阵型组织,还是各高校的志愿者学生社团组织来说,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招募培训与激励机制,有助于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团队构建、团队打造、团队管理、团队运行等一系列管理体制与机制,有助于积累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在校园内营造志愿服务的氛围与环境,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打开思路,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2]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21-222.

[3]陆琦.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4-55.

[4]Femida Handy, Jeffrey L. Brudney. When to Use Volunteer Labor Resources?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for Nonprofit Management[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larly Commons,2007:91-100.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太原旅游产品的英语宣传工... 下一篇:从顺应论看《红楼梦》称谓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