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打击乐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研究

时间:2022-10-16 02:41:18

戏曲打击乐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研究

中国自产生戏曲以来,戏曲音乐的伴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打击乐器的伴奏又在戏曲乐队中占及其重的比例,但是,以前戏曲打击乐都学都是以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为主,解放后随着国家对戏曲的重视,也在逐步的改变着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的些西方音乐和教学元素,使打击乐器演奏更加完善。

一、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在戏曲音乐伴奏中的作用与地位

打击乐器演奏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剧目的表现手段,增强演员表演的感染力,丰富乐器的种类,加强管理及掌握音乐和剧目的节奏感。

传统艺术的教学已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重视,无论在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绘画、民俗技艺各方面,都广泛的将其涵盖在教学项目及课程之中,这样的趋势,对我们戏曲教育来说,是学生之福。在从事教学工作几年的经验来说,传统艺术的教学,教学指导上所提供的资料,或为过于简单,或为不尽详实,千万教师教学上未能充分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与先进知识从事教学活动,如此教学品质常常会陷于简略、粗糙。

由于戏曲教学的范围很广,在此并无足够能力作全面的探讨,因此谨就现代戏曲打击乐教学课为主,来谈谈戏曲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传统戏曲的取材源自民间生活,其表演形式与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息息相关,所以其表演的动作,基本上都是将生活中的动作予以加工,使其成为舞蹈化的动作,而唱腔和念白则是将生活中的语言表现方式予以加工,使其音乐化,经过这样的程序,使能达到艺术境界。

二、了解传统戏曲表演的程式

在传统戏曲表演形式中,有一种相当重要的形式,就是(程式化)、将许多身段动作的组合,或是音乐段落的组合作为一个个表演程式,并以之代表不同的含义。因此可以将同一程式用在许多不同的剧目之中,并能表达各种情景,锣鼓和唱腔的结构以及行当表现等,都可视之为一套套的程式,因此戏曲欣赏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熟悉程式,这对教学尤其重要。

文武场就是戏曲的伴奏乐队,又称为场面或后场,武场分为文场及武场,文场指的是丝竹管弦等旋律乐器。而武场指的是金石革木等打击乐器,文场的旋律乐器,在各种不同的传统红曲中有不同的乐器种类。而传统红曲中的锣鼓打击乐则具有十分重要的舞台作用,甚至可说是舞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这些打击乐在戏曲演出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所列为例,将锣鼓的功用分为下列几项:配合身段动作:角色的上下场、和在场上的动作表演,都依照角色行当、人物身分、性格、感情、行动和其所处规定情景,需要用不同的锣鼓点子给予配合,以帮助表现身段动作的规整性和情节情绪上的连贯性,具体体现是:引导和结束唱腔,伴奏念白、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宣染情绪。

三、了解戏曲打击乐现代教学标准目标

“综合素质”是我们将涉猎的范围。内容不再仅限打击乐伴奏。应该包括音乐,舞蹈、剧情、艺术等。“素质”是我们的目标、宗旨,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位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演奏方面最基本的素养:感觉、表现、创编的能力,这是艺术的本质,而非好些关于剧目的概念。如果把对戏曲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创造等能力看作是戏曲音乐的一种综合素质,那么,每一种能力都与其他能力的发展相关。

四、了解几种教学手段

(一)打击乐是听觉艺术和感知艺术,听觉体验和感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感觉人物剧情应贯穿于打击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学要引导学生喜爱打击音乐,加深对音乐和剧目的理解,充分挖掘音乐作品和剧目所蕴涵的美,用自己以戏曲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示范,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音乐与教学是一个相互联系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打击乐与弦乐的伴奏关系”。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剧目的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习音乐的主要渠道,老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能力的主观差异,要求老师对所有学生给予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

(四)恰当动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音乐、感悟音乐,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学习音乐,获得创新的学习成果。

创造,是艺术的生命,而神韵,则是艺术的灵魂。“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伴奏和审美能力。

上一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探讨 下一篇:声乐教学中气息运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