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0-16 02:29:09

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构建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追求。多年来,笔者依据故事教学理论,在调研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即运用故事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设计等诸多教学实践问题;与此同时,有目的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续编故事、新编故事、演故事、扩故事、探寻故事背后的文化等。由此,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故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基本概念 有学者认为,故事本身“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数据与意念的组成,话语连贯,合乎儿童学习方式,也是文化的灵魂”。英国教育学家安德鲁・莱特(Andrew Wright)指出:“故事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他们的世界并可以和他人一起分享。”故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通过听、说、读、演、唱及适量的口语交际等,进行多种教学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文章人物、情节为支柱,展开故事教学,能让学习者读到自己感兴趣且适合认知水平的内容,还能让他们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形象思维进行学习。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特点 一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小学生对于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词组以及句子运用等系统的隐性知识,还不足以充分地认知和鲜活地理解。故事教学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把概念性的知识通过生动、贴切的故事表达出来,提升小学生的理解效果。二是碎片知识的统整化。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越是在启蒙阶段,其所接收到的知识信息越呈现碎片化。故事教学可以在引导学生不断加深记忆的同时,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联结在一起,通过知识点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呈现由点及面的情状,形成学习的板块化、系统化发展趋势。三是学习实践的生活化。故事教学能通过体现生活的一个个小故事,展现各种生活场景,并引导学生沉浸在这些真实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由此,学生活化角色的过程,就是展现真实生活的过程,也是将学习直接对接生活的过程。四是学习参与的自主化。学习效能的高低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而故事教学拥有生动的情节以及无处不在的角色化体验形式,无疑会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和巩固产生良性动能。

课堂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

故事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 基于对故事教学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教学流程(见下表)。如表中所示,在故事教学的基本流程中,故事教学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选用故事呈现、故事朗读、故事复述、故事延续等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巩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指导、启发学生对故事进行创新和设计,可以不断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容设计 根据故事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容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展开。

一是故事呈现――故事朗读。故事呈现是故事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利用课件、人物头饰或工具,甚至可以通过动作边讲边演来呈现故事。在呈现故事时,教师应力求做到动作、声音和表情等到位,选择“总――分”或“分――总”的故事导入形式,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现给学生。“总――分”形式:通过教师讲述或录音、学生倾听,先整体导入故事,再根据图文、时间次序,依次分解讲述故事的各部分。常见的活动有:写出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再导入故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或情境开始,就故事主题和内容展开讨论,再导入完整故事等。“分――总”形式:先在主题和语境中通过问题、游戏等方式新授或巩固语言知识,然后把完整的故事呈现给学生。其优点是减少语言障碍,引起悬念和兴趣。教师把故事呈现给学生后,指导学生朗读故事,在朗读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习得语言基础知识,促进良好语感的建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结构,最终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通过故事的呈现和朗读,不仅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故事中出现的单词、句型、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的实际运用。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不断增强语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是故事理解――故事阅读。理解故事包括理解故事中的人、事、物、境,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包含的意义。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阅读故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观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境,在读通、读顺故事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语言结构,理解故事中蕴藏的涵义及信息。对学生来讲,尤为重要的是阅读故事后的情感体验。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阅读能提供多方面的语言训练机会。学生通过看、听、读、写,既能对教师所提供的故事材料留下深刻印象,体会到语言之美,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文之美。英国儿童教育专家杰恩・穆恩(Jayne 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他们为了获知故事的正确内容,会集中精力去捕捉故事的大意和细节,会尽力去推断和猜测,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根据语境猜词的能力。

三是故事复述――故事延续。讲故事的过程是一个发散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想象可以任意驰骋。然而,教学目标本身却并不是单单满足于学生们的只言片语,而是要求他们能够在充分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从尊重故事到跳出故事,能够以叙述的语言讲述故事。所以,故事复述主要围绕故事语言和内容的记忆、巩固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对故事进行回顾,为能根据所给线索复述故事的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比如,教师提供一些关键词句,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关键词和句进行讲述;或者出示几组相关图片,请学生给图片排序并讲述故事。这样,既能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故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讲述故事、运用语言的能力。

除了对故事进行复述外,还可以针对故事进行延续活动,如低中年级的续说、续写故事;中高年级的改编、创编故事;对故事角色、故事内容、故事发展进行个人评价和最简单的文学评论等。可以对故事内容做一些变动,续写故事,或从原来的故事中挑出几个词,让学生编新的故事。另外,从故事讲述的活动形式看,可以有各人的独立完成,两人的合作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团队完成。从故事讲述的成果形式看,可以有录像,现场表演,故事书制作,媒体设计等等。这些活动,都能给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系统地进行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现自我提供更多的机会。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流程,以学生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为前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语言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三个过程是层次递进的,更是相辅相成的。

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对应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基本流程与内容设计,笔者以《牛津小学英语》二年级的一堂故事教学“在城堡里”(In the castle)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环节:教师以“castle”这一个单词为抓手,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在潺潺流水声中缓缓出现的城堡来逐步呈现故事;同时顺利开展了“There be句型”的学习和操练,并在操练中增加了问句。第二环节:教师结合“There be句型”设计了一个“在城堡里”的故事,用“chant”来构建了故事的言语框架,通过让学生想象、猜测、寻找、交流、体验等过程来逐步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城堡――房间――魔镜――瓶子――巨人――盒子――书的呈现中,进行单词、句子、问答、陈述的语言推进;通过关键句型的引出和教学,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对本故事做出理解,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第三环节:在“Post-task activity环节”中,教师设计了看图听故事、看图叙述故事、用魔镜延续故事许“六一”心愿的活动,完成了从故事复述到故事延续,实施新授单词的教学以及句型的巩固。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教学目标后,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实现了激活原知识的铺垫目标;通过“In the castle”故事情境设计,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刺激学生的选择性知觉,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联想等方法,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认知结构;最后通过故事的延展和学生自主创新式的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和巩固新的语言知识。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故事教学新模式所特有的学习成效形成与转化过程,对于知识的生动记忆、学习现场能力的形成和兴趣培养等有着积极意义。

几点思考

故事教学课堂新模式的探究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也十分有必要。在探索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实践中,笔者也留下了几点思考。

其一,故事教学活动无疑创设了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自由安全、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了学生创造力生成、发展的必要环境和土壤。因此,探索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本统整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指导教师通过流程范式进行故事教学,从课堂教学常规的角度来看,具有普遍可操作性。由此,可实现教师全员化实践,并促进故事教学课堂的规范化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学科教学质量。

其三,在应用故事教学模式、实施故事教学的过程中,要达成理想的教学境界,还需要关注教学、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

其四,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实施故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学生观,更要转变课程观。因此,在有效推进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研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纪玉华,许其潮.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2]余素珍.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晁霞.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育,2006(6)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上一篇:中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2015~展望 下一篇:宿务:至清至雅 魔法式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