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失真”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6 01:35:01

学生习作 “失真”的现状及对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习作必须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但事实上,受只满足可看性的快餐式阅读影响,受注重技巧表达的功利化写作影响,在小学习作中,这种真实的纯天然语言就会不断地被雕琢,无限地放大为语言的“华美”和“立意”的深邃。表面上,首尾呼应,行云流水,立意高远,耐人寻味;事实上,在浮华的背后,却滋生了另一种说空话和套话的现象。习作应是抒真情,还原学生的真情、真知、真性、真见,作文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学生习作“失真”的几种情况

(一)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第一次就能开满了鲜花吗?

【片段1】《第一次游泳》

渐渐地,我的头越抬越高,最后可以浮出水面了。我高兴地从一头游到另一头。我在水里翻着跟头,不时向妈妈做个鬼脸,共同享受这成功的快乐!感谢妈妈对我的鼓励,使我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说起写第一次的习作,我们不禁想起了许许多多类似的文章,如第一次学骑车,第一次包饺子,第一次放风筝……可当我们细心审阅这些第一次的习作时,相同的版本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眼睛:风雨过后总见阳光!鲜花最终会绽放!而事实上,第一次往往不可能会获得成功,更多的还是失败的。但在学生们的笔下,为何就有如此完美的结局呢?惘然!

(二)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吗?——真作假时假亦真

【片段2】《种钱》

我就把我种钱的事一五一十地给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了笑着说:“傻孩子,谁告诉你钱能种呀?种子能发芽是因为……”我不等妈妈说完就急忙跑过去扒开土找钱,却怎么也找不着了,这时我才知道我做了一件傻事……

上星期,笔者布置学生写一篇周记,主题是写童年的趣事。本以为这次习作定有无限的精彩。可没想到周记一上交,竟有14个同学都写了类似“种钱”的内容,只在某些字词上有改动,如把“钱”换成“棉花糖”、换成“鱼”等等,其他的却几乎如出一辙。无独有偶,前几天,笔者给一位家长打电话时,高兴地告诉她,孩子在写《妈妈》这一习作中,入情入境。可没想到她告诉笔者,这篇习作是从作文选中参考的。童年和自己的父母本是孩子最熟悉的话题。这么贴近生活气息的题材,为何还要从作文选中去抄袭呢?哀叹!

(三)“甜蜜蜜,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立意永远高于一切吗?

【片段3】 《烧菜》《拖地》

我尝了一口,味道是咸了点,可在我的心里,这味道比蜜还甜。因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最香甜的。

地拖完了,妈妈也回来了,看着光亮洁净的地面,妈妈直竖起拇指表扬我。我笑了,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们总能在字里行间摸索到这些字样——“笑得比阳光还灿烂”“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再留心一下,也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规律:叙述事情,总要在结尾得出一个硬生生的道理;写景的习作,也总要进行一番赞美。这些颇有立意的片段真是出自学生的内心世界吗?疑惑!

(四)一袭华美的袍子,却爬满了虱子 ! ——诗缘情而绮靡

【片段4】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童年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

这是作文选中描写 “童年” 的几个开头。粗读之,我们欣赏学生的神来之笔;细读之,感觉这些话更像是华丽的外套,华美但不贴身,煽情但不真情。有如西装上爬满了虱子,极不相衬。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文章是因情而发的,在大人的眼里,远离的童年是闪耀的珍珠,是即逝的流星。可在孩子的眼里呢?童年并没有远离他们,他们怎么会有如此的感叹呢!孩子为何喜欢用这些华而不实的词藻去修饰自己率真的童年呢?

二、“真实”习作应有的四大要素

我们都知道,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操。如果连倾吐体验感受的话语都要人云亦云,又何谈生活的美好情操呢?几千年前的孔子在整理《诗经》时就是以思想纯真为宗旨的。看古思今,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只有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真实表达,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因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努力做到:

(一)风风雨雨才是真——立足真情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讲究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如同写第一次的文章,第一次游泳不可能就学成。第一次总有失败,第一次总有风雨,如实地想,真情地写,才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如布置学生双休日尽情地放风筝,再写一写活动所感, 学生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有的说虽然自己去放了,可是不知怎么搞的,风筝就是和他作对,只知道胡乱转,由于自己很爱面子,所以干脆在那儿看别人放……这些话语都很朴实,但真情的流露足以抵过任何华丽的语言。

2.一粒沙子看世界——呼唤真知

以往,我们在教习作时,往往会给学生传授亘古不变的经验:多看书,多看作文选。以为学生看多了,自然就会模仿。正是在这种功利性思想的驱使下,背作文选、套作文选替代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真实的观察与感受。“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诉人情”,生活的体验才是最好的写作材料。走出机械的模仿,回归生活,创设情境,让他们在生活的细微处观察,从小事中体会,这才是写作的根本。就如一位学生在写他童年的往事时,就以“小松鼠的谎言”为题,回忆自己的外婆总以小松鼠来吓唬他睡觉、吃药、上幼儿园等等,洋洋洒洒就把童年的趣事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流露真性

很显然,学生能有如此深厚的“立意”,是我们教师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功劳”。在教师的心里,一切“立意为重” “语不惊人死不休”。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做了好事,不一定心里就比吃了蜜还甜,可能还会惹出麻烦;通过一次失败,也不一定就悟出一个道理,可能还有困惑。只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个性,他们的习作才能减少束缚,畅所欲言。

(四)赋体物而浏亮——呼唤真见

一直以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都特别强调“首尾呼应”的写作模式,行云流水的诗意文笔。在如此氛围的渲染下,学生描写童年就只能用华而不实的词藻去修饰,没有自己的感受,更没有自己真实的见解。陆机说过,“赋体物而浏亮”,意思是说文学作品在注重感情的同时,更要注重形象的感知、自我的见解。可见,任何语言的形式,都必须建立于真实感受和见解上,才是真正的完美。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地前进着,一切都在变,教学的方式也在变,但笔者认为学生的习作标准始终不变,那就是“抒真情,写实感”的生活本源。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有自己的真知,在真实的情感个性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情感,还原他们的想法,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才是真实而有效的。

上一篇:略谈儿童诗歌文体特征及教学策略 下一篇:半小时课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