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16 12:18:30

国外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研究述评

摘 要:近几年,由于社交网站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它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用户的特点方面还缺乏一致性。文章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用户的特点进行总结,目的是借鉴国外社交网站研究,向国内研究提出宝贵建议。

关键词: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国外

近年来继Facebook后出现了很多社交网站,国外学者们纷纷对这些社交网站展开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分为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但是与改变用户的认知相比,改变行为更容易减少使用社交网站产生的消极影响。所以文章主要从行为方面分析国外社交网站。

一、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前因变量

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前因变量有用户的性格、情绪和动机。Facebook用户倾向于更外向、自恋和社会孤独。其余的性格特征(社会比较导向,自尊,自我不确定,自我意识)影响个体在Facebook上的社会比较行为频率 。除了抑郁,孤独和焦虑情绪与社交网站使用有关系。体验到高水平孤独的个体与Facebook没有太多的情感联系,但是他们的确使用Facebook作为与其他人联系的一种资源。焦虑的个体使用Facebook,既预示着他们与Facebook有情感联系,也预示着他们使用Facebook作为与其他人联系的一种资源 。快乐体验和有用性对于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自我揭示有积极影响 。

二、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结果变量

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的结果变量有用户的自尊、自恋、情绪等。社交网站的活动帮助个体积极发展。在自尊水平上,社交网站的使用会导致积极的自我评价;在自恋水平上,不同的社交网站对用户自恋水平有不一样的影响 。在Facebook上长时间进行社会比较的个体,更容易认为其他人更快乐,且更加不同意生活是公平的 。自我揭示水平高的个体对于Facebook的满意水平也越高 。与真实生活相比,个体在Facebook对于消极情绪更倾向表现积极和表现更好的心理幸福感 。对于高社会焦虑人群,Facebook社会支持解释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显著增多 。那些在过去两个星期使用社交网站越多的个体,他们的生活满意水平在两个星期后明显下降 。

三、使用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个体的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和国籍。年纪大的人更喜欢通过社交网站从事家庭活动 。女性在社交网站上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男性 。美国大学生比韩国大学生在网络构建中更宽容 。社会学特征包括身份、文化和年份。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主要为了娱乐,而无家可归的成年人使用社交网站主要为了交流 。在社交网站上集体主义文化和内向的个体与其他个体比较,他们揭示最不真实和与关注者最相关的信息 。2006年到2009年,青少年在My Space. com的揭示公共可得个人信息内容的本质有显著变化,且青少年在他们分享内容和与谁分享上有越来越挑剔和谨慎的趋势 。

四、结论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首先,近几年,社交网站的因果关系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到他们在社交网站方面的研究不同。中国现在的社交网站层出不穷,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移动社交网站的使用。因此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学者们有必要研究社交网站与用户的关系。其次,社交网站本身的特点使到国内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困难重重。社交网站不同于学者们以往研究的某种心理和行为,它是作为一种产品出现的。所以学者们在研究社交网站时,应该注意社交网站使用对象的选择。最后,虽然国内社交网站出现时间不长,但是它在用户中产生了种种不良结果,例如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网站行骗,用户信息被泄露等。相反,国外成功地避免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了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和诚信的网络环境,学者们要努力发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Lee,S.Y.How do people compare themselves with others on social network sites?:The case of Facebook[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2).

[2]Russell,B.C.,Randall,E.O.,Brian,K.M.,&Crystal,D.O.Loneliness,anxiousness,and substance use as predictors of Facebook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9).

[3]Jelenchick,L.A.,Eickhoff,J.C.,&Moreno,M.A."Facebook Depressi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 Use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13,(52).

[4]Gentile,B.,Twenge,J.M.,Freeman,E.C.,et al.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on positive self-view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5]Chou,H.T.G.,&Edge, N.'They Are Happier and Having Better Lives than I Am': The Impact of Using Facebook on Perceptions of Others' Lives[J].CyberPsychology,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 2012,15(2).

[6]Whitney, P. S.,&Kirsten,T.L.B.Self-disclosure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Facebook[J].Com- 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2).

[7]Qiu, L.,Lin,H.,Leung,A.K.,et al.Putting Their Best Foot Forward: Emotional Disclosure on Facebook[J].CyberPsychology,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2012,15(10).

[8]Indian,M.,Grieve,R.When Facebook is easier than face-to-face:Social support derived from Facebook in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4,(59).

[9]Kross,E.,Verduyn,P.,Demiralp,E.,et al.Facebook Use Predicts Declin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J].PLoS ONE,2013,8(8).

[10]Andrew,F.T.M.&Jeong,H.S.Who does what on Facebook? Age, sex, and relationship status as predictors of Facebook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11]Moore K.,&McElroy J.C.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Facebook usage,wall postings,and regre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12]Kim,Y., Sohn,D.,Choi,S.M.Cultural difference in motivations for using social network sit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 27(1).

[13]Rosanna,E.G.,Nicole,L.M.,&David,E.P.The homeless use Facebook?!Similarities of social network us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homeless young adul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29(1).

[14]Chen,B.&Marcus,J.Students' self-presentation on Facebook: An examin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elf-construal fact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15]Patchin,J.W.,Hinduja,S.Changes in adolescent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behaviors from 2006 to 2009[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6).

作者简介:麦雪艳(1989-),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上一篇:“微博”助力科普期刊发展创新 下一篇:中西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