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助力科普期刊发展创新

时间:2022-10-17 09:09:44

“微博”助力科普期刊发展创新

摘 要:在中国传媒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普期刊却始终进步缓慢,成为传媒产业链条上相当薄弱的一环。微博以其信息传播及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给传统媒体的科普期刊传播带来新的发展;科普期刊凭借使用微博的策略助力其发展创新。

关键词:科普期刊;微博;创新

"微博"(Micro 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自2011年"微博元年"以来,微博发展迅速,成为很多传统媒体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从美国总统选举到中国"两会"的召开,从官员利用微博收集群众意见到企业使用它作为营销渠道,从明星八卦到社会公益等等,可是说微博正在以其迅速、广泛的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态。微博传播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交流的即时性、文本的便捷性和内容的交互性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这主要体现在发表方式、交流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2]但微博对传统媒体而言不仅仅是挑战,也是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拟以"微博助力科普期刊发展创新"这一命题略抒管见。

一、微博给期刊等传统媒体带来"新"发展

由于微博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因此,它给期刊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博成为期刊等传统媒体"新"的展现形式

在当今网络普及时代,许多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都在寻求数字化突破。微博具有随时随地、语言简短的特性,"微博体"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短、平、快"的阅读习惯。同时,微博具有社交的性质,其传播模式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亲和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极大的传播效果。期刊等传统媒体选择微博这种传播速度快、受众广、影响力大的网络平台,能较大程度、较快速度地提升知名度和信誉度。如《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发行量较大的科普期刊,它在新浪开博至今已拥有超过170万名读者,如今它的每条微博都会受到追捧,不少条微博都有很高的转发和评论,开设微博使得《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吸引了新老读者对期刊的关注。

2、微博为期刊等传统媒体提供"新"的信息源

在新媒体萌生和兴起之前,信息往往由传统媒体进行设置,信息的落脚点与扩散点也大多由传统媒体占据,其传播路径一般可概括为:传统媒体发端--网络转载--回归传统媒体。而在新媒体盛行时期,特别是彰显出强大媒体属性的微博这一平台出现后,新媒体所呈现出的时效性强、人人都是"新"信息源等特点,这些改变着信息的传播路径:新媒体引发信息--传统媒体落地--网络转载--回归传统媒体。由此可见,微博由于具有信息量丰富、渠道广泛、获取容易等优势,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信息源。

3、期刊等传统媒体获得"新"的发行渠道

发行并非单纯的购物销售发行,而是现代商业模式中品牌认同、感情联络的综合手法。不但能让最终用户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反复加深印象、接受认可其品牌,还有助于倾听到真诚的意见反馈。期刊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不同学科的刊物由于专业和层次的不同,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印象感受不尽相同。但通过与微博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关注"新"信息以提高知名度,从而凝聚了新媒体的网络人气,也提高了期刊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合作方式在网络上实现了期刊传统媒体的口碑营销,对双方都是一种宣传,从而实现新老媒体的双赢。科普期刊应分析思考受众的特点,积极关注读者的阅读兴趣点与爱好习惯,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导读、链接、资讯、资源分享、权威信息、学科前沿、标准指南等不同深度的内容服务,或适当配以其他非学术的内容。只有基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在心理上率先吸引和赢得客户与受众。

二、科普期刊微博传播的策略

目前,传统的科普期刊生存状况是:发行量小,影响力和知名度局限于专业的小圈子里,这无疑削弱了科普期刊的社会效用和影响力。

1、及时信息,推广期刊传播内容

微博拥有很多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突出特点,传统媒介应规避其缺陷,在微博中展开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传播活动。它以轻松和定向的信息产出和推送方式,更容易受到专业人群随时随地的关注。借助官方微博,科普期刊及时地科普知识、科技信息等内容,让感兴趣的读者对内容加以"转发"或"评论",让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利用公众的力量,能在短时间产生"乘数效应",以几何裂变式的速度迅速扩大受众范围,在第一时间与更广泛的受众分享新成果,这对于科普等专业期刊的发展尤其重要。由于微博的传播方式是直接面向关注者,呈现出社会化传播的形态。那些有内涵、有特色的内容,才可能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才能被二次传播。因此在内容组织和策划上,不仅要做到新颖有趣,也要有深度,不单纯依赖转发,而要以优秀的原创来体现,通过以上不同来源内容的整合优化,实现更多受众的关注,继而利于纸质版刊物的发行。

2、注重与读者互动,了解受众需求

微博具有互动性极强的特点,让信息编辑者和接受者在微博平台就可以实现直接的对话。科普期刊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形成相关调查性的话题,可以包含期刊内容、服务方式、经营管理、出版设计等各个方面。总之,任何与期刊有关的希望得到读者的反馈和建议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及时、积极与读者互动,是微博运营中要注意的重要方面。若读者给的评论是褒奖,可以转发微博来作为间接宣传,若读者给的是意见或者建议,一定要在短时间回复,快速解决问题。通过微博与读者互动,一方面使编辑能了解读者的真正所需和兴趣点,另一方面让受众感受到诚意,在积累受众们的口碑的同时也给期刊的选题带了很多思路。

3、讲究技巧,激发读者兴趣

在微博内容的具体上,也有很多策略可以实施。首先,配图或者加上合适的标签。根据网络浏览的特点,有配图的微博更易引起读者注意,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配图。同时,可用"#"将所发内容的主题定义为标签,将相关信息进行归类,也有助于快速定位检索这一主题。其次,有效使用微盘等工具。微盘是新浪开发的云存储网盘,具有个人存储和分享的功能。上传合适的内容至微盘进行共享时,可同时下载信息至微博中,当用户下载时更有被转发的可能,有望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如上传过刊全文,可以用文献题名或关键词命名文件名,这样分享后不仅能推出题目精确的资源,而且易被检索命中。再次,扩大覆盖面。科普期刊可以以官方微博加入合适的群,参与其他用户发起的微话题,一些合适的消息。加入与期刊相关的微群,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行业及技术信息,而且通过微群的交流,扩大期刊微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加入高校群,群内以在校学生为主体,大学生群体更习惯于在线互动与分享,获取相关信息与知识,提前入驻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宣传效应,更符合年轻人的获取资讯的方式。

三、微博助力科普期刊创新

目前,主流科普期刊均已注册微博,内容以原创为主、兼顾转发。期刊微博应用方式主要有将媒体内容以微博文的形式、进行话题设置引发讨论、推广活动等等。微博以其传播优势在传播时效性、受众参与度、知名度方面作用于科普期刊。

1、快捷服务读者,增强信息的时效性

通过微博平台,在保护作者著作权的前提下,每期纸质期刊出版前精选实用性好且可读性强的亮点和精品文章或摘要分享到微博上,可以让广大受众在最短时间内及时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既弥补了科普期刊发行周期长,时效性差的缺点,又增强了即将出版的科普期刊的吸引力。

2、缩短了读者与作者、编者的距离

期刊通过微博把文章的精华或摘要开放出来,读者阅读后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者获知后即可在网上跟踪和解答,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学术交流,甚至还可能促成双方的学术合作。另外,对于编者来说,一方面编者通过阅读读者的评论反馈,可以方便地了解到他们的建议和关注重点,有助于编者了解期刊选题的优缺点,明确需要改进之处,而读者也更加方便地找到了建议渠道;另一方面,编者和作者的互动,可以使广大作者更准确地了解期刊的稿件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投稿。

3、提高了期刊知名度并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

科普期刊首要的社会责任就是科学普及,但由于专业性太强,普通受众对科普期刊的关注度不高。而微博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受众的阅读欲,受众会对某些科普内容产生兴趣,并想更深入地了解科普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普期刊的线下发行量。

总之,"微博"虽小,能量却很大。在新媒体时代,科普期刊若以传统媒体传播为阵地,以微博传播为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坚持正确的传播策略,定能借助微博,实现自身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斯龙.微博客:学术期刊网络传播的新路径[J].中国出版杂志,2012,(9).

[2]廖福生,江昀.微博客的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发展分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3]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

[4]窦锋昌,李华.新媒体时代热点事件传播路径的转变[J].新闻战线,2012,(4).

[5]胡跃宗,盛先锋."微博"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作者简介:吴斌(1972-),男,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安徽大学图书馆学专业。

上一篇:浅析青岛盐业对日本的影响(1914―1924) 下一篇:国外社交网站使用行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