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2-10-15 09:21:13

高校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整个教育阶段中,语文学科都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尤其是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人文素养。高校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最好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母语,为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创造良好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每一所高校学生都需要考虑的事情,而且也是高校语文课堂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

在当前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学知识的教育,而文学知识中涉及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知识,所以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指导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尊重关怀他人的人文主义情怀

在大学语文所包含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其内容凸显着尊重关怀他人、团结友爱和重视集体荣誉的思想光芒。其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仁爱精神、忠义孝悌的美德,关爱兄弟姐妹、尊重长辈。儒家经典文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多彩的经典事例。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各种人文主义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崇尚和平和讲究平等、自由等精神。因此,在文艺复兴之后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到处都洋溢着权利贪婪的鄙视,以及对残酷冷血的厌恶,所以在高校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深入地讲解关于文学经典的知识,能够让大学生真实地体会蕴含的思想,从而逐步养成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人文主义情感。

(二)养成自强不息、不怕困难的精神

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洋溢着自强不息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例如,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作品中有关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表述;在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行路难》一诗中包含着“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浪漫主义激情”;有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伦敦展开大轰炸的艰难时期所进行的发表战斗到底、拒不妥协的宣言。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出现颓废和向命运低头的情绪,从而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大学生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

不管是哪一种文学作品,其都与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知识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选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更是同一个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因此,在高校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便需要老师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例如,在学习唐朝的诗歌时,便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情况;在学习司马迁的《史记》内容时,便需要学生深入分析整个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司马迁本身的家世经历和特长知识;在学习的《可爱的祖国》时,便需要高校学生将整个中国发展中的灿烂文化和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屈辱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为了新中国的崛起而不顾一切的精神。因此,在高校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采用多元化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

二、高校语文课堂的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高校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升华思想情感的过程。如果将语文课堂看成是知识与灵性生长的地方,而教材中选取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则是促进它生长的养分。学生只有长时间地受到丰富情感的滋养和熏陶,才能够逐步增强自身的情感修养。其中,在刘勰创作的《文心雕龙》中明确提出了“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人情”。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指导学生深入体验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让其能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做到“披之以人情”,首先便需要老师深入挖掘教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深入理解教材文本内容的情感,才能够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将情感因素传达给学生。其中,高校语文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而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呢?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说爱国则显得非常空洞。为了让学生热爱祖国,便需要让学生热爱家乡,注重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文本题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前高校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大部分课文都主要是来源于作者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的心灵感悟,抒发着作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例如,关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想北平》、《济南的冬天》,柯灵创作的《乡土情结》,还有朱自清编写的《春》、陶渊明创作的《桃花源记》等,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文本资源,灵活地将教材的文本内容还原,让学生能够懂得写作水平较高的作家也常常将目光放在养育自己的家乡,并用自己的真情创造了杰出的作品。乡土是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挖掘不尽的重要宝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兴趣,有效调动起学生深入描写家乡的欲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关爱,而在高校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也不缺少情感,所以需要高校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牢牢把握教材文本中所体现的美好情感,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准确进行课程定位,全面进行课本改革

通过全面分析当前高校语文的课程教学情况,语文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圣贤们对生活的重要感悟。然而,在高校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课本内容,而且还涉及教材的延伸内容。因此,在高校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准确进行课程定位,深化课本改革,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苏轼的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苏轼本人的经历。苏轼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崎岖,且在遭遇了“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了黄州,可他并没有感觉到凄苦难忍。其中,通过阅读《定风波》的内容,而其中的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突出了苏轼的豪迈情怀。随后,苏轼被贬到了岭南之地,他依旧表现得非常乐观。在多次的贬谪过程中并没有让苏轼感觉到人生的绝望,甚至反而促成了苏轼在创作方面的高峰。例如,《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等作品都是在他贬谪过程中所创作。当前的大部分高校学生都是在温室中成长,所经历的挫折磨难较少,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对课程进行准确定位,深入挖掘课本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上的挑战。

(三)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在关注社会中增强人文素养

为了在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便需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能够在关注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所接触的社会信息较多,尤其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高校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从而逐步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其中,作为高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契机,让学生能够全方面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闻、事件,并且能够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以便学生能够真正走出课堂,延伸教材,严格根据高校语文教学的要求来观察社会、关注时事,充分激活自己的思维,从而逐步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例如,老师可借助“愚公移山”的事例,让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辩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逐步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再如,在《论语》中有关于“勿友不如己者”的言论,也就是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应该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很多事实证明了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在交友的时候应该尽量交德行和知识水平都比自己强的人,以便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优秀的东西,让自己能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向朋友看齐。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能够让大学生学会交朋友,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呈现人文精神

在高校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作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也是大部分学生感觉到头痛的内容。因此,在高校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深入地感受到人文精神,并能够将自己的所感、所思和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良好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传递真情实感,让社会正能量得到更好的弘扬。其中,作文写作的语言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积累,才能够结合主题,并根据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和心境进行写作,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高校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主要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理想目标和典范,所以需要老师采取多元策略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去追求人性的完美化。然而,如何通过高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步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道德人格和艺术品质,让整个历史长河中的优秀人文成果、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能够真正内化成为当前大学生的重要道德品格,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用正确的眼光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以便能够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是当前每一位高校老师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只有让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增强,才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吕植家.大学语文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0,(9).

[2]李雪峰.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陶丽.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1,(2).

[4]姜朝晖.浅谈高校学生人文素质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甘肃政法学院大学语文课程为例[J].丝绸之路,2014,(24).

作者:单位:

上一篇: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人文素养培养路径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