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背后

时间:2022-10-15 07:14:17

现代化的背后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2008年3月 编译 杨政文

中国或许能在21世纪的“后现代模式”下继续走下去。去过上海的人可以发现,那里被摩天大楼和高速发展的经济热闹氛围包围着。达沃斯论坛和其他国际会议上,与会者可以觉察到中国人频繁使用“双赢”取代“零和”。西方领导人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发现,中国的技术政论者在谈论现代化路径时,总是努力避免触及中国面临的重大缺憾。

尽管拥有一些现代化的多样性,中国仍是一个独裁专制的国家。上海的街道看不到规则,人们在享受个人自由的同时却视警察于不见。而当有人向政权发起挑战的时候,国家权力的残酷一面就会降临到他的身上。1989年是天安门前的学生,几年之后是。现在,则是的抗议者。也许明天就轮到香港人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湾或许可能成为持不同政见者再联合的避风港。

尽管我们的自由主义改革者坚持认为中国必须发生变化,从目前来看,这个国家看上去还是没有改变多少。上世纪90年代观察者就认为,从打开国门之前,中国出现变化都只是时间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受过前苏联共产主义教育的影响,他们是技术政论主流派,对中国体制进行改革的要求早就存在于心。即便他们不想改革这个系统,经济自由化的要求也将使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经济也要求中国发生改变。

今天,这一切想法看起来都是充满了希望――尽管其间充满了个人色彩。从理论上说,当西方的经理们在中国赚到钱后,中国就可能实现民主化了。不过,从中国和俄罗斯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可能更富有了,但独裁者上台却更容易了。富有可以让资产阶级获得满足,政府也可以在互联网的汹汹舆论之上继续运作。富有也可以为加强军力和国家安全控制埋单,比如和。同样,富有也可以诱导社会向唯利是图的商业化发展,置糟糕的社会状况于不顾。

让中国外交政策的观察者们为难的是,这个国家的国内政策是否会延伸到国际,它与别国在交往的过程中是否会像对待国内问题那样处理与别国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做过设想: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国内政治将带来更加开放的中国国际政治,有利于逐步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为中国和平力量的崛起创造条件。

不过,一个纯粹的独裁政权真能融入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中去吗?一个带着19世纪灵魂的民族能否迈进21世纪?

现在,观察家们说中国正成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的一员”,不过我们对此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因为独裁政权的兴趣与民主政权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世界更安全,更民主。他们也希望世界更安全,不过这种安全只是针对独裁者自己的。一些人认为,中国人的规则更注重实际,但是,所有独裁者为了保证权力在手,都采取了实用主义策略。当然,让中国进入我们的自由化的国际秩序,仍是我们需要谨记在心的。

上一篇:媒体审查在中国 下一篇:自由: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