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时间:2022-10-15 07:09:51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频频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扰乱了校园的秩序和社会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预防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全社会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大学生犯罪特点朝着种类多样化、范围扩大化、主体群体化、手段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防范和抑制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如何形成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其法制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的综合工作。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着手,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与抑制对策。

关键词:道德教育;大学生犯罪;犯罪特点;犯罪原因;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50-02

当今的教育方式中,社会过多地关注文化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只关注学生的生理素质,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快速的生活节奏,迷茫的生活前景,在物欲与精神道德中,大学生中部分人开始心理失衡,感到空虚、迷茫,没有信仰,找不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容易被不良现象所引诱,以致最终走向极端,误入犯罪的歧途。犯罪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特别是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80%左右,且以年平均3%~4%的速度上升,而大学生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体制的转型时期,时代特征使道德主体面临困惑和迷惘,德育实效性受到挑战。正确而又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是指导、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怎么样的行动。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而向上的健康人格,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此,高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预防和抑制大学生犯罪,以此构建和谐校园。

一、当前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

同社会犯罪的犯罪主体比较而言,大学生犯罪的范围、性质及其危害并没有质的区别,但也有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其犯罪特点有朝着种类多样化、范围扩大化、年龄低龄化、主体女生化、主体群体化、手段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犯罪案由主要涉及盗窃、抢劫、敲诈、、绑架、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犯罪主体的不同致使犯罪主体范围不断扩大,一是从院校的办学层次、从重点与非重点来看,过去犯罪的学生主要是来自高职与民办院校,近年来逐步向重点院校蔓延。由于现在经济条件比较好,人们的教育观念在转变,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较早地接受教育,这也形成了很多低龄学生较早地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象。尽管经济不断发展,但贫富差距在各个地区依然存在。当前,一些女大学生盗窃、诈骗等案件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受到一些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的不良影响,一些女大学生竟然走上的曲折人生道路。有些女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因盗窃而坠入犯罪深渊。所谓群体化,通俗讲就是团伙作案,是指犯罪行为人有组织、有目地纠合在一起,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的普及,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享受高科技给社会带来财富和利益的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高智能性犯罪的行为也越来越多。犯罪手段日益显得“高智能化”。

二、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主要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犯罪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大学生心理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足会导致健康心理品质的缺失。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学校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不注重提高师资力量来促进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几乎处在空白的地带。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

三、预防与抑制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

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但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进行有效的预防教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要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1.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针对一些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特点,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地为大学生开展各种心理讲座,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正确引导他们对两性、婚姻、事业、就业等问题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问题。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以友情为重,不应过早确立恋爱关系。学校应该加强他们的性和性道德的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并利用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2.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我们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要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法制的行为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道德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很多人的价值观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有了牢固的框架。中小学一向重分数轻德育,特别是中小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对青少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是极端不利的。另外,缺乏诚信、贪图物欲等现象等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杨叔子院士说:“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4.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搞好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有的家长因其本身就有恶习,子女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沾染上不良习气,最终发展为违法犯罪。另外,离异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的犯罪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其原因在于离异单亲家庭中,子女缺乏家庭教育,失去家庭幸福,或者在新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使他们饱受离异家庭的痛苦,从而到社会上寻找“关心”、“同情”,此时,他们往往就会被坏人拉拢、引诱,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家庭教育不当和家庭结构异常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上影响孩子。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家风。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福明.浅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J].保卫学研究,2004,(2):261.

[2]王守宽.大学生犯罪原因之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6,(2).

[3]方玉凤.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根源与预防对策[J].文教资料,2006,(7):21.

[4]丁在运,王占武.家庭影响与大学生犯罪浅析[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1).

[5]赵艳.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1):58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xk087)。

上一篇: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下一篇:情商和智商并重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