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时间:2022-10-16 10:20:20

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摘要: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完成高质量的药理学实验课的重要保障,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和器材整理工作,保持严谨态度,规范实验操作,注意团队合作,客观记录和分析结果,善待实验动物,以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35-02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其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完成高质量的药理学实验课,决定因素很多,其中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障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和科研态度,对于他们日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也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做好实验准备和器材整理工作

1.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做实验的陋习之一,是课前预习不够或根本不预习,实验操作时心中无数,被动应付,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任务[1]。实验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时要告知学生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安排,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初步的了解,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到有备而来,更好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可在实验时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做实验的质量和效率[2]。实验预习准备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以后的科研工作来说也是很好的习惯。

2.实验前后均要清点整理器材。药理学实验都是在实验动物身上完成的,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课前实验教师会将实验所需的手术器械和耗材整齐地摆放在手术盘内,并发放给每组学生。我们要让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将领到的实验器材进行仔细清点,记住剪刀、止血钳、纱布、棉线等器材的数量,在实验结束时清洗并摆放整齐,要求做到一样不少地归还给实验老师。我们有时会发现学生将纱布、动脉夹、气管插管等遗留在实验动物身上,因此有必要提醒他们注意,告诉学生这样做在临床中将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引起他们的重视。清点实验器材的工作看起来很小很琐碎,但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很重要。

二、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态度,规范实验操作,注意团队合作

1.保持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由于环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做不到像在教室里一样保持安静,经常是一边操作一边说笑。因此,我们要在课前强调课堂纪律,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保持严谨的实验态度,严禁边聊天边操作。有的学生认为这只是在实验动物身上操作,即使实验失败了也没关系。一定要纠正他们这种错误的心态,要求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动物,不要着急动手,在仔细听取老师的讲解和观看示教后,思路清晰且有把握地进行每一步手术操作,尽量不出差错,如果操作失误了也不要慌张,马上请教老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严谨的态度,良好的心态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必须拥有的素质。

2.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自我防护。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阅读使用说明。实验开始前,实验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教,在练习操作中给予学生正确指导,随时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药理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规范,不确定的不可盲目动手,请教老师后方可操作,否则会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做实验必须穿上实验服,实验服可以有效地减少自己不被实验室有毒有害的药品污染。挥发性的有毒有害试剂要在装有抽气装置的通风橱中操作。实验后,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做完实验要洗手,离开实验室前或进入实验室前注意水、电是否安全。要爱护实验室里的一切设施和用品,注意节约水、电和实验材料,没有用完的材料,要放到指定的容器或其他地方。实验产生的废液严禁倒入水槽,要集中倒入指定废液桶里[3],努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我防护的意识。

3.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的兴趣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学生毫无兴趣,袖手旁观地坐在一边看别人操作,有的学生则是充满热情,动手能力又很强,一个人坚持从头到尾进行操作.老师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不感兴趣的同学动手去帮助他人完成实验,更要告诉学生能力再强的人都不可能独立一人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因此在实验开始前,要让学生分组,并在组内自行调节,分配工作任务,谁进行主要操作,谁做辅助工作,以及由谁进行数据的记录整理,都要一一安排清楚,使大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互相帮忙,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客观记录和分析结果

课堂上要求学生无论实验成功或是失败,都要客观地将原始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和分析。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在自己组实验失败后,将其他组的实验数据抄下来,记录在自己的实验报告上交给老师。我们不赞成学生这样做,如果实验成功,结果理想,当然是最好,但是失败也没关系,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失败,把实验数据如实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自己失败的原因,下次实验时避免发生同类错误。比如,由于各种原因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实验动物意外死亡而使该次实验宣告失败的情况,但若及时引导学生详细分析,总结动物死亡的原因及机制,则可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实验有意外的收获[4]。要让学生明白分析失败的实验结果与总结成功的结果同样是很有益处的,许多数据都是在总结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很多次反复的实验后得到的.这种实事求是的记录数据和结果的实验习惯将为学生今后的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善待实验动物

药理学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如小白鼠,大白鼠,家兔等,实验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抓拿动物不规范,有个别学生很粗暴地捆绑动物,有的对这些动物感到新奇,逗玩动物,这些行为往往会激惹动物,致使其不配合,实验进展困难,甚至有学生在麻醉时由于药物注射不规范引起动物死亡.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善待实验动物,在动物烦躁时,适当地进行安抚,让其变得温顺,以便于实验顺利地进行下去。实验结束时要采取人性化、合理的处死动物方案,尽量减少其痛苦。处死后,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处理动物尸体,不能随意丢弃。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一半,做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药理学实验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潜移默化中好的习惯就形成了。好的实验习惯不仅是科研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将来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家玉,何海斌.加强化学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科技教育创新2010,(24):222-223.

[2]白燕萍,高宏建,杨春兰,等.在解剖生理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31-133.

[3]王竹林.实验室良好习惯的培养[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4):19-21.

[4]龚敏,李树清,张颖等.动物死因分析在机能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78-779.

作者简介:江国林,女,硕士,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中心,助理实验师;张瑾,女,博士,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中心,副教授,实验中心主任。

上一篇: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及其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