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德育功能

时间:2022-10-15 06:51:45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德育功能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高素质的人,这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重视德育的渗透,重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德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渗透方法,在课堂上,历史教师可以寻找教育契机和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适当给予德育教育。

【关键词】历史学科 历史教师 德育教育 适时适当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2-0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古人也说:“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正是历史教学价值所在。所以历史学科的首要功能是“史鉴”功能,历史不止是要人记住,更要人从中去参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为今人所用,从而发挥历史的德育功能。依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出以下探讨性见解: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思想,重视德育教育。

从如今的历史教学来看,许多历史教师严重忽视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是历史教育功能的一个缺失。所以首先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德育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功能,备课时深入挖掘每课历史知识中所承载的德育教育内涵,也就是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在课堂上用适当的方法,适时加以利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思想正确了,才能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精神等。

二、充分备课,挖掘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师要充分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古代史上,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代史上,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五四爱国精神,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 、抵抗侵略的民族精神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都将激发引导学生形成爱国忧民的情感。

其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利用历史课堂,通过交流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上进、诚实、谦虚等良好品质,从而促使人格的健全发展。

最后,培养学生用于创新的品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取得创新成果。

三、德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渗透的方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以往的课堂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在知识掌握上确实有效,能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知识要点,但在德育培养上一片空白,我之所以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有两个目的:第一,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能够充分激发,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对历史探究兴趣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更容易开展,而且教学效果更好。第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性,本身也是一种德育教育。当老师以身作则去尊重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就学会了尊重教师,尊重他人,也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一个教学目的。

2.寻找契机和切入点,适时适当地进行德育教育。

任何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是导演预设的一场戏,按部就班,只需演下去就可以了,如果这样,那课堂就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课堂随时会出现突发状况,教师可利用时机进行德育教育。教授九年级复习课――《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课堂上的案例,使我对德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当时课堂很安静,绝大多数同学在认真听讲,突然一个女生嚷道:“你干什么?挤死了!”打破了课堂的和谐,原来是前面两名平时不爱学习的男女同学正为争夺“地盘”发生争执。我何不借这个机会对所以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六尺巷”的历史故事不是很好的教育实例吗?我果断地调整了课本的学习计划,插入了这段德育教育。讲完这段历史故事后,看到同学们心领神会的神情,我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你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学生都在热烈的讨论着,从华盛顿坚持不连任总统到林肯任用反对他的将领,学生用质朴的语言来诉说他们的真情实感。最后我说:“老师也做一个胸怀开阔的人,要宽容你们的错误,所以你们也要宽容老师的无心之错。”后来,这两个同学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想不到苦口婆心的教导比不过一个小故事引起的交流。

这件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总以为德育目标不重要,知识目标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才真正懂得“育人”才是教育的真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素养”很高的学科,就像人体内的精华素一样,缺了它,人就失去了光泽和精神。所以,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把它提炼出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这才是历史真正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万可.《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考试周刊》 2012年31期

[2]赵连贵.《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吉林教育:综合》2009年 第9期

上一篇:范晔是刘宋时人而非南宋时人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妙用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