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15 03:59:29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围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思维学习方法这一核心,积极探讨,创设了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

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出示两张自己在同一背景下但站位不同的照片,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参加摄影展,应选那张?结果学生纷纷发言,阐述观点和理由,兴趣高涨,而教师也趁机导入了新课。

2.从复习旧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了在一条河的两岸建一座桥,必须测算两岸桥墩之间的距离AB。在河的一边选测点C,使∠ABC=90°,∠ACB=60°,量得BC=50米,你能算出AB的长吗?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使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一种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探究欲望很强。

3.来自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在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如图,已知∠1=∠2,为了使ABC≌ABD,必须补充一个条件,请补上这个条件。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但有的成立,有的不成立。那么,共有多少种填法(边,角,周长,面积,相似,对称,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其中哪些是成立的?哪些是不成立的?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探究性问题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八点:一是重温、回忆以前的知识与方法;二是对数、式、图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三是动手实验、操作;四是进行归纳与类比;五是联想与构造;六是充分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猜想;七是比较、修改、完善、分享各种想法;八是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不拿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给学生,而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发现定理的场所,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

三、帮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补充完善个体认知

在教学中,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能够形成个人的观点和思路,但往往比较片面。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要精讲总结、理性归纳,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问题解决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再通过教师精讲,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要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可通过实施激励评价,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五、利用变式练习,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1.题目具有阶梯性:第一部分是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运用知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2.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设计原则:对学生具有强烈刺激的因素;具有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新意识的因素;能产生解题的紧迫感;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及技能;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

六、创设情境,布置课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探究性活动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不仅以问题为起点和线索,而且最终也应以问题的提出为归宿。在完成以上五步后,教师应进一步帮助学生把命题推广,引申出新的结论和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方法有:条件不变,有没有新的结论?逆命题是否成立?条件适当改变,结论是否改变?若改变,其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了得到一个新的结论,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及教学环境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步骤可增加或减少,但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基本思想不能变!

上一篇:谈如何构建新颖的地理一轮复习课堂 下一篇:抓学校德育建设,促学生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