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对策探究

时间:2022-07-30 05:56:12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对策探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扎实有用的数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则通过笔者自身在教师行业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方法

一、注重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一节课要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听睡着了或开小差干别的事情,这节课你应反思自己。反之,如果使学生有兴趣、快乐地参与,变被动于主动,知识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讲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时非常抽象,也非常枯燥,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学生顿时来了兴趣。旅游要准备东西,我在买东西的时候钱不够,借了三个同学的钱:一个人五角,一个人三角,一个人二角。回来还钱的时候,老师拿一张一元的钱问学生怎么分?我假装撕开,学生大声喊“不要”,换成10角就行了,我夸他们是小诸葛、智囊团,他们高兴得不得了。兴趣来了,乘势引导: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数学语言怎么表达呢?那就是把高级单位换成低级单位的问题。紧接着按信息窗,师生一起去旅游,到了三峡大坝,找出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天水位涨9.84米,平均每天涨多少米?9.84÷3,第一步9÷3很容易解决了,第二步8÷3,8个十分之一除以3商2,2是两个十分之一,写在十分位上,十分位与个位之间有什么标志?答:“小数点。”接下来2个十分之一怎么办呢?结合前边的转化思想,把2个十分之一变成20个百分之一,再与4个百分之一,合起来24个百分之一除以3,商8个百分之一,写在百分位上。枯燥的等理,赋予了感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体验了成功的愉快,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

二、注重让学生亲身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探究学习的过程。多举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比老师的说教事半功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看到的东西也要用脑去分析才能找到本质。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通过测量一个三角形也能得出结论,但那样我觉得不能体验到什么情况下做不成,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碰撞不出学习的火花。于是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准备了四种颜色的小棒,先问学生几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学生答三根。只要有三根就行了吗?学生答是的,于是让每组挑出一种颜色,拼成的得10分,拼不成的0分。“大家觉得公平吗?”“公平!”于是比赛开始,拼成的高兴得不得了,拼不成的非常着急。求知欲来了,再提为什么,大家共同探究,不是任意三根都能拼成三角形。学生恍然大悟:任意两边必须大于第三边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不讲自破,没得分的同学虽败犹荣,学得深刻,记得清楚。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顺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术语很难理解,教师要通过一些举例方法,用一些浅显易懂的实例让学生发现规律,变难为易突破难关。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小数的末位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什么?首先教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看做‘1’,如果平均分成10份呢?其中一份是1/10,十份是10/10即10个1/10,也是1.0。如果平均分成一百份呢?其中一份是1/100,一百份是100/100即100个1/100,也是1.00,它们的大小相等。依次类推:1=1.0=1.00=1.000……得出了小数的性质。线段图也是提高小学生抽象思维很好的工具。

四、培养学生的题意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课堂中小学生不理解题意是错题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已成为数学的重要环节。一年级学生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因为不会读题,只要读懂了就会做下来,这是许多老师和家长经常说的话。课堂中要训练学生读题的能力,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形成读题的氛围、读题的习惯,不要产生别人给读题才能做题的依赖性,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寻求帮助进行解决。一年级学生训练把题读出来的习惯,读的多了,听的多了,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读题会走马观花,熟悉的题型一看就做,没读透。要训练学生把题目读完、读细、读准的习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五、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非常重要,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需要更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开拓学生的思维。对比矛盾的生成也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例如讲旋转时,我首先出示一条线段,A――――B,要求把这条线段顺时针旋转90度,结果学生出现了两种答案:

把这些答案对比后发现,旋转必须弄清绕哪个点,于是把旋转的重点要素突出了出来,学生再描述时或做题时,就会首先考虑绕哪个点旋转,这种对错对比产生的知识点便于记忆理解,能够防止错误的产生。

上一篇: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初探 下一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