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5 11:53:39

安全生产经验交流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介绍,目前我国一年平均要有1万起事故发生,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去年我国仅工矿企业共发生死亡事故9650起,造成11047人死亡。而美国近年来煤矿死亡的人数只有约40人。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矿山安全事故达2014起,造成3393人死亡。

另据统计,2001年我国共发生1000629起各类事故,死亡130491人,比2000年分别上升20%和10%以上。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著名安全生产专家罗云教授分析:我国正处于第5次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这次高发期从1999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前四次事故频发高峰分别是解放初期、“”时期、“”时期、1992年至1993年第一轮工业改革时期。??

今年以来,接踵而至的空难、火灾和矿难,使得安全问题骤然升温。

一段时间以来,亲属的悲恸、幸存者的恐惧,不断地被记者录入镜头。以至6月22日山西繁峙发生金矿爆炸事故后,本报记者告诉编辑部说,这里的人们已经对事故见怪不怪了,反正屡炸屡报、屡报屡炸。一种弥漫的无奈日渐麻木着灾难中的人们。

然而,最近来自本报驻黑龙江记者郭强透露的一条消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郭强在电话中介绍:6月23日,鸡西殡仪馆被淹没在花圈的海洋里。人们在送别遇难的115人当中,还有鸡西矿业集团的总经理赵文林。赵文林这次遇难是在矿业集团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质量达标检查”之中。他一再试图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隐患,但没有钱,他终于为多年的安全生产欠债,与矿工一起付出了生命代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黄毅明确表示,尽管一些领导也进行安全检查,但相当一段时间里,各级领导重生产,轻安全,违背安全生产管理的客观规律,已经积累了太多的问题。

6月29日,《安全生产法》的颁布,使得安全生产问题的解决正日趋法制化。安全管理体制严重滞后,技术环节大多脱钩

专家指出,处在转型时期的国家总要经过一个事故高发期、平稳期、下降期。

专家分析,我国正处在第五次事故高发期,这次高发期从1999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新一轮经济的加速,安全管理体制严重滞后,技术环节大多脱钩。刚刚从鸡西城子河煤矿事故现场回来的黄毅分析一些地方特别是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时说,重大事故频发,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行业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每当事故一发生,有关部门就慌了手脚,动辄全行业停业整顿、停止审批、全面关闭。现在我国不少行业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是半计划、半市场的模式,甚至是计划的模式。我国有很多特种行业,它意味着要办许多许可证,要很多部门来管,但往往管理部门越多的行业,问题就越多,试想,当一个行业只有10%的企业处在合法经营状态时,这个行业的相关部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二是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太多。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以预防的。而我国企业的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企业在建设生产性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节省”的考虑或为了先生产,解决工人的吃饭问题,而不能保证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以鸡西煤矿为例,因为缺少安全生产投入资金,该矿48个瓦斯探头仪,其中24个是坏的,在事故现场发现水泵电插销还是70年代末的产品。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APCOM国际学术会议上,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可以用计算机来“降伏”瓦斯!虽然科学已经为降伏瓦斯爆炸这条祸人殃命的巨蟒指明了方向,但企业的钱从哪来?

黄毅说,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那就是目前我国仅对国有煤矿安全生产欠账就达40亿元之多,而国外在安全技术的物质保障上是非常充足的。

三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环境。这是根本原因。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是建立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根本出发点。

黄毅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对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的成本很低,抚恤金才2万元。一位官员说:“发生死亡事故后,煤矿经营者往往采取付抚恤金跟死者家属私了的方式平息事端,金额从1.5万元至2万余元不等,多的可达2.48万元,谐音‘来世发’。”安全也是生产力

“安全也是生产力”,学界很早就提出这个观点,罗云教授一直在倡议这个观点。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罗云教授指出,安全也是生产力,它通过生产力的要素体现出来:

首先,体现在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上,安全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其次,在生产资料中包含着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设备的装置、使用的安全等;

再有,管理是生产力的要素。安全要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它是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罗教授说,安全也是生产力还通过商誉的作用体现出来,企业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包括安全,企业的安全达不到指标,不能进入国际市场。

调查显示,安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25%。

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安全产品的出现可能以一个国家(部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商誉的提高等各种方式体现。目前,我们太缺乏这种观念,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仅占GDP的0.7%(而在发达国家,预防投入却占3.3%),这如何遏制重大事故的频发?这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环境

黄毅说,新出台的安全生产法是全面规定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法规,这说明安全生产领域有法可依了。对促进安全生产以及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法必依。我们每年都有轰轰烈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但是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发生都有一些严重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他们在事故发生之前徇私枉法、见利忘义,在事故发生之后装聋作哑,在解决事故之时弄虚作假、草率了事。这是一次又一次造成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今后可能造成事故的潜在因素。政府部门是否依照法律去办?对违法行为是否进行有效制裁和处理?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专家具体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把监管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尽快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监管体系。依据最近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建立配套的法律规章,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政府各负其责。

其次,制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政策,从而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的投入,也就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监督。

国外对安全事故处理的成本很高。国外有安全生产抵押金制度,要办企业就要根据风险大小交抵押金,而我国没有,出了事故厂主、矿主先跑了,有些地区,矿上出事,地方政府发丧。我国尽管有法律规定,井下或高危作业,应为工人设立意外伤害保险,但企业基本没有给工人投保。

再有,加强安全生产的文化建设,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的文化氛围,这本身就是一种约束力。据调查,世界各国对此都非常重视,日本人到宾馆首先看的是安全通道是否畅通。

同时加强安全执法队伍的建设。执法队伍是安全生产法规的执法主体,这支队伍应该研究怎样依靠这部法律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据了解,一些省市正在尝试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它是一种职业资格制度,即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实行准入控制,制定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依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要符合在知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企业聘用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处理意见 下一篇:英国安全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