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历史课堂教学特点

时间:2022-10-15 11:23:07

浅谈美国历史课堂教学特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中学教师都在努力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我认为,如果不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式上的改变都是徒劳。而要达到有效教学,美国的课堂教学则是我们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一手资料 问题启发 情境教学

“美国的历史教育……生动活泼,具有创造性,并善于结合学生实际,它强调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历史和看待历史”(解学慧:《美国历史教育的特点之一:收集和使用第一手资料》)。那如何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美国的历史课堂教学主要做到:

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史料可以提供具体的历史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教学中,美国历史教师重视史料的运用,注意利用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再现过去的面貌与形象,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强调史料的“证据”作用。

在美国,讲授《George Washington》一课时,教师就会向学生提供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如信件、地图、演说辞等,然后在课堂上以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阅读这些史料。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眼光去找出史料带来的话题,并用多种方式处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如通过展示这些信件,让学生思考:美国是如何被具有预知未来的先知卓见的领导者所领导的?按照华盛顿的观点,为什么美国可以在世界众多国家中独领?政府是如何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尽心尽力的?

而中国课堂同样讲授《《美国国父华盛顿》时,一般都只是罗列华盛顿的生平事迹,概括他对历史的重大贡献。

可见,美国历史教学中一节课提供的第一手史料很多,保证了足够的信息和大容量的教学内容,而分配到每一组每个人的阅读量并不多,而且分工合作完成任务,所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任务,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等能力。这与国内历史教材和历史课堂引用的史料少,全班一起阅读教师提供的史料、共同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做法截然不同。后者的做法难免有滥竽充数的,教师很难照顾全局,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受打击,久而久之,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了。

同时,美国历史教学中在使用原始材料时更注重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事先预设结论,而国内历史教学可能更习惯于使用材料来证明书上的某一个观点,所以在分析时一般会引导学生朝预设的结论发展。

二、问题启发的教学模式

寻找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是教师课前的备课活动必须完成的,而如何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这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在这一点上,美国历史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或演示法,注意教与学双方的交流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尽管这样的活动看似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回报”――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能充分理解这些史实的历史意义,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充满兴趣、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的。

同样是《George Washington》这一课时,老师均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基本流程是:提供史料、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拓展思考、文章总结。在《George Washington》这一课:据统计热身活动问题一般7个、课堂活动问题20个,小结中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因课堂活动的启发而重新梳理1785至1790年所发生的事件的文章,比较对照十五年间乔治・华盛顿的态度对美国未来在各个方面的影响。总结中要求学生写一篇拓展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涉及到的一个话题的文章,阅读告别演说中与政党和联盟这两者都有关的章节,请学生以当代的电视记者身份,准备一个把这些事件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节目。课后还请学生做一个调查:调查后代人对华盛顿告别演说的态度。

由于美国的批判性理念,教学重视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答案的整齐划一,所以学生对答案的查询和解释可看作是一种独特的知识建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方法和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三、创设学生合作交流机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重视创设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不但培养学生学业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同伴关系的质量,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培养良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美国的历史课堂设计特别重视这方面机会的创设。同样是《George Washington》一课,将班级分成5组,仔细阅读不同的文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发表意见时做好笔记。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讨论华盛顿在信中透露出的对于以上每个话题的态度。

四、注重培养历史问题分析和做出决策的能力

历史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以史料为基础进行思考、培养思维的过程,由美国历史教育中心制定的《美国中小学历史标准》提出培养历史思考能力的五项标准:历史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能力、历史分析和解释、历史研究能力、历史问题分析和做出决策的能力。《George Washington》一课处处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以第五条标准“历史问题分析和做出决策的能力”为例来分析。

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包括:能够看出历史上人们所面临的各种难题;能够分析这些情景中人们的不同利益与观点;能够评价解决难题的其他建议;能够分析所达成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是否明智;能够把各种历史观点运用到现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之中。如阅读乔治・华盛顿给Robert Dinwiddie的信,考虑以下问题:

华盛顿是怎么面对对他的指控的?华盛顿是怎样为自己辩护的?

在华盛顿看来,一部法律一旦由国会通过,每个公民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了解世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身”也应该成为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关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中学历史教学,取长补短,对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无疑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历史课堂教学重视情感目标的实现,而中国的历史课堂教学多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在当前新课改的浪潮下,我觉得美国的历史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成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他们的爱与恨,形成他们的是非观,形成他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学慧.美国历史教育的特点之一:收集和使用第一手资料,历史教学,2004.7

[2]魏然、冯维.美国人怎么上历史课――美国历史课程教学述评,历史教学,2004.11

[3]陈其.美国中小学历史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历史教学问题,1999.1

[4]李稚勇.美国现今中学历史教育面面观,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6

[5]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

[6]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美国国会图书馆的lesson plan的课例、美国国家档案文献局网站。

[8]《听来的美国教学故事》,《中国教育报》,2010.3

上一篇:初论社会化科学教育 下一篇:论任职培训的双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