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生物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10-06 07:30:52

刍议中学生物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者其他成人不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当前探究性学习一词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和被教育者忽视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学生怎样去适应探究性的教与学。为此,文章就探究性学习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师

21 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 “人才”。但是并不是只有满肚的学问就能称其为人才的, 还需要有能力。在中学阶段, 目前的学习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较多是“高分低能”型的, 在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比较欠缺。而探究性的学习就不同了, 经过探究性学习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多个方面都会得到提高, 学生有很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经过探究式培养的学生才是21 世纪所需要的这种“全能人才”,这样的学生才会比较容易的适应社会。

但是在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教学理念要改变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早在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中的主要宗旨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师,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要想改变自己,首先应该以身为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

其次,我们知道人只有处在一种有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有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时,思维才是最活跃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人格上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的朋友关系;当然在知识上教师是课堂组织者、指导者、督促者,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理念上教师本身应具有的是探究性的思想,进而由这种思想来指导探究性的教学,达到很好的探究性教学的目的。

2探究性教学方法要完善

教学方法有很多,实验性教学,填鸭式教学,模拟实验式教学等等,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的教学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因为前面这几种教学方式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实施好探究性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摸索出一种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在这里我主要把探究性教学分以下3个步骤,即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在探究中的每一步的作用并不是相同的:提出问题这个环节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启发性的思维,让学生自己认真思考,问题往往在认真思考之后浮现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着学生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最终经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解决问题的方向。最后就是解决问题,是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向,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措施来解决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落实对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完成探究的任务或者追求这种教学形式本身。例如在实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的检测”中,教师A板书:样液I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样液II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根据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原理鉴定样液I和样液II。教师B板书:下面是三种溶液鸡蛋清液,梨匀浆,清水(编号不清),将桌上的三杯不知名的液体通过实验鉴定确定名称。很明显教师B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属于探究性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虽然说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究性的教学得到大力提倡,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只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这一种就可以上好课,而是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只不过是,在某个环节中更偏重于一种教学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起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完善好自己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3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要改变

因为人的发展都是随着社会的认定标准而改变的。目前社会的认定标准是注重成绩,忽视能力,人自身的心里也会是注重成绩而忽视能力。为了培养有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制定这种标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能力只是从学习成绩这一单因素进行,但是《课标》中就提出了要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即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过程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调查整理数据能力等等的体现。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关注自己的成绩,还会去注重评价中的各个领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4结语

众所周知,在多种学习方式中,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最佳方式, 它的开展也有利于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对教师而言, 教师要适应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应该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和优化评价学生的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D].2000.3.

上一篇: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对教学秘书的人本管理 下一篇:投资组合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