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视域下的学校德育

时间:2022-10-15 10:57:53

生态观视域下的学校德育

一、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德育研究的生态学原理

使用生态学方法来研究道德教育的时候,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要时刻照顾生命的状态。生命与道德一定要相互依赖、相互支持,这是由二者的同源性决定的。因此,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深入了解生命的相关特征,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兼顾身心和人格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平衡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第二,要建立起一个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德育系统。道德教育关乎到生命,除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子会进行信息上的交流和互动之外,其实道和德、德和育之间也是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的。因此,建立在生态系统基础上的德育系统之间的子系统也要相互开放,相互扬弃,才能够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第三,要注重和谐。道德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是和经济和社会、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和青少年的成长特征、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节奏存在着和谐的相容性,要消除德育主客体的分裂状态,必须注重和谐性。

二、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的封闭和保守,导致适应性低。德育具有很强的生态性,这就要求德育教育的各个要素一定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德育注重的不是个别要素,而是一个生态整体。因此,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局限在校园范围内,还需要兼顾校园外的一些影响因素。但是,很多学校往往都没法认识生态的整体性,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忽视校外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了生态学上的“花盆效应”。生长在花盆里的植物虽然长得好看,但它却始终离不开“花盆”这个人工创造的环境,经受不住外面世界的狂风、暴雨、严寒与酷暑。事实上,学校往往也企图在一个“净化”的情境中进行德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走出象牙塔,面对社会的阴暗面时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注重多元化,开放性,用生态的整体观来实施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适应性。

(二)学校的“无人德育”,导致德育效果的低下。如果站在生态生命的角度来评价我国的现代教育,我国的现代教育就是一种无人的德育。所谓的无人德育,指的就是忽视个体的内在情况,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外部德育教育,教育的道德内容也是一些规范的道德理论。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视乎教育学生应该如何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学校的德育教育被动性太强,本质上来说,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不重视。因此,想要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必须要重视生命、关注个体尊严。

(三)德育内容太过空洞、肤浅和概念化,忽视了德育的实践性。顺应时展的要求,德育教育也注入了新的内容,更加注重回归生活。严格来说,这种情况就是美德袋模式。所谓美德袋模式,就是指只是单纯地将学生的品德看做为一种美德,注重的是抽象的道德规范知识,却缺少了一种生活的生命性。这种德育教育往往只是强调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但是却没有引导他们去实践和体验,因此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真正的道德是什么。在评定效能的时候,学生也只是采取纸张考试的方式,以此确认一个学生的操行品格。想要实现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将教育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够实现生态性的道德教育。

三、生态观视域下学校德育的转向

(一)要树立起和谐的生态生命观。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想要顺利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必须要抓住内在生命力这个本质。德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集合体,它有着很浓厚的生命色彩。因此,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最终目标应该是生态的德育,注重对个体生命的追求,注重提升生命个体的价值。站在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生命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每一个生命都没有办法脱离其他的生命单独生存和发展,必须要直接或间接地和其他的社会、个人和自然进行交流和沟通,才能够实现成长。进入到21世纪,社会更加注重生命的意义。因此,想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德育生态教育系统,首先就要树立起一个和谐的生态生命观,用观念来指引大家的行为。

(二)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进入21世纪,德育教育不能直视单纯的局限于校园,而是应该联系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当中。想要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德育教育体系,必须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一个全面的育人目标。要积极地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将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德育功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总而言之,各种教育途径一定要完美地表现出生态性。在灌输规范德育内容的同时,也要兼顾德育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就走上了一条全球化的经济发展道路,人们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当中,学校想要在这个复杂的新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将会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致的联动机制,才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总体水平和效率。

(三)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就生活和道德来讲,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如果没有生活,道德也无法产生,正是因为有真实生活的存在,所以才能产生道德,道德的出现是为了让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因此生活与道德密不可分。德育作为一种教育,具有情境性,这说明它要在一定的条件中存在。德育在真实的生活中可以获得许多素材,这些素材能够让学生提高道德信念,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德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活德育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他们营造开放、流动的世界,生活德育十分重视生命价值,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道德,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改善。德育是以生活世界作为基础,它和机械、空洞、僵化的知识教育不同,它更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德育是要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价值理想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建立德性。德育永远依附在生活世界中,德育是自主、积极的过程,并非机械、被动的应付,德育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接受道德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水平。

作者:梁晨芳 单位:福建闽南师范大学

上一篇:会计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研究 下一篇: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