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10-15 10:47:01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 资源型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随着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 资源型城市开始逐渐失去发展优势。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深入分析, 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4.5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概况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具有职能的城市,是由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发展壮大,而且产业结构中资源性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并且有相当比例的劳动力从事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城市。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在各省区涌现出大批资源型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及中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资源型城市118 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 %[1] 。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涉及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油、森工等多种类别. 例如,典型的煤炭城市鹤岗、大同、平顶山;石油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森工城市伊春、铁力;黑色冶金城市本溪、攀枝花;有色金属城市铜陵、葫芦岛等[2]。

二、资源性城市的发展特点

(1)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因为资源开发而兴建的,发展过程中资源采掘及加工工业单一发展,加工转化深度不够. 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比重很大,且对资源开发的依赖性较大;第一、三产业相对份额不足,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育不良,各产业间的关联度不高。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严重畸形.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资源耗竭危机的双重影响下,这种产业结构显得更加脆弱.随着大多数城市的资源开发已进人稳产期或衰退期,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导致了产业转型的基础薄弱[3] 。

(2)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生产、后生活”发展思路指导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带来了资源耗竭的生态压力。

(3) 科技人才缺乏, 区域创新能力不强一是资源型城市产业专业化倾向过重, 人才结构单一;二是产业层次低, 高级人才及高级产业人才缺乏;三是资源开采地区多处于边远、落后地区, 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有优势, 特别是当地区资源枯竭、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加大以后, 高级人才流失较多。

三、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及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

1、一般规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 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 一文中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他认为产品的市场寿命, 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和资源型产业经济发展的周期息相关, 同样要经历兴起期-成长期- 繁荣期-衰退期[4] , 如图1 所示。如果资源型城市在成长期或繁荣期, 充分利用资源、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着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城市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资源型城市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1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

2、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

由于环境和现实条件差异,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从转型的主导力量和调控手段综合来看, 一般可概括为四种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型式、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模式和自由放任模式[6] 。

( 1) 市场主导模式

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国为代表, 政府很少做具体的转型控制, 主要做好规划和服务工作, 城市是兴盛还是衰败, 更多是通过市场力量和企业自身发展决定。在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上, 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如何退出。因此,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资源型城市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一种是如美国西部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人去城空而形成的“鬼城”, 另一种就是类似休斯敦和洛杉矶这样的综合型城市。休斯敦是美国的石油之都, 20世纪60年代, 石油开采业出现下滑态势后, 其结构调整所走的路子基本上是市场主导, 政府只起必要的干预和协调作用。

( 2) 政府主导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 政府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情况设定目标和措施, 制定法规、政策主导城市转型。日本的资源型产业主要是煤炭产业。20世纪60年代, 由于廉价石油的冲击, 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 煤矿数目急剧减少, 煤炭产业出现危机。为此, 1961年日本政府规划了产煤地域,并制定了煤炭政策和相关法律。

( 3) 自由放任模式

以前苏联和委内瑞拉为代表, 政府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几乎不采取措施, 放任自由发展。政府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无作为, 同时缺乏适宜的市场机制, 其结果是城市几乎不发展。

3、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启示

综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 虽然所处国情和历史阶段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但有一些共性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主要有: 一是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成熟期、繁荣期就应谋划城市未来的发展;二是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专门的组织机构;三是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来投资;四是发展中小企业, 形成企业网络;五是重视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六是制定优惠政策, 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鞠松涛. 资源型矿业城市的生态化转型研究[J].资源,产业,2005(2):10-14.

[2] 孟凡生,王超.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7-89.

[3] 薛俊波,王铮. 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30(9):5-14.

[4]孙艳峰, 龚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J].经济管理, 2010,( 1)109- 110

[5]张雪梅.关于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发展, 2010,( 6): 42- 43

[6]段红梅.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政府作用及其启示[J].资源与产业, 2009,( 5): 1- 4

上一篇:双频激电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效果与展望 下一篇:寒冷地区冬季恶臭气体监测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