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应从小抓起

时间:2022-10-15 08:55:43

人们常说:三岁定八十。是的,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开始抓起。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生活在温室之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深受父母长辈的溺爱,不懂得如何去包容体谅他人,更不懂得如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他人的意见,慢慢的过多的自信逐渐变成了自负,失去了把握人生的方向标。而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在校不单单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要从小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同学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二、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学习,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道德实践活动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在板报中布置一些关于道德行为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学生轮流当组长,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如果“模不模,范不范”何以为人师?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时时处处作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创造良好条件。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

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正所谓: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作则、亲身示范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学生需要爱,社会需要爱。爱像钥匙可以打开智慧之门,爱像阳光可以驱赶阴暗,爱像火可以点燃希望。让我们不要吝啬心中之爱!

上一篇:提升广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 下一篇:做好“两有生”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