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德育现状浅析

时间:2022-02-18 03:31:13

当前高校德育现状浅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也受到了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巨大冲击,不可避免的对高校德育产生了冲击,当前高校德育呈现出德育地位边缘化,效力弱化,德育内容僵硬滞后,德育实践和理论脱节等情况。

关键词:高校;德育;现状

德育分为广义德育和狭义德育,广义德育包含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狭义的德育即所谓的道德教育,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德育现状进行浅析。从学生踏入高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德育就贯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学生的学习,生活,考试,实践,参加工作等等。总而言之,高校德育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学生成长成才、发展以及拥有正确三观的重要保证和保障。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同世界接轨的程度化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和道德信仰危机,如大学生德育思维呈现出西化倾向、德育与智育的失衡与分离、德育课程内容落后匮乏和教学脱离实际、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突出、德育教育与德育实践脱节、学生个人需求的忽视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严重阻碍了高校德育发展的程度和质量。大致说来,目前高校德育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德育地位的边缘化、学生思想呈现一定西化倾向、德育内容的匮乏和僵化、德育效力的弱化和功利主义盛行等四个大方面。

一、思维和价值观呈现出西化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与国际并轨的程度越来越高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受到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网络是现在高校学生交换信息和沟通的最大平台。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复杂,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的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学生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后,容易单纯地以做一件事能获取财富的多少、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价值来定义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向往和憧憬西方的生活,崇拜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轻视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已经过时。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网络等手段对我国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宣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人性化和完善化,人权的高度体现,国民生活富裕程度高,个人价值能最大化地体现等等。内部原因来说是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和强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同时,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地得到了显现。但是这种不考虑我国国情和历史基础的片面地认为西方国家的制度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背离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同时,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肯定会有想伴生的矛盾问题出现,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同样经历过这个阶段,我国也无法避免。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先进,对现实的时事和热点的关注程度高,但是,大学生的思维和品格的塑造都还处于一个形成期,社会的经验薄弱,判断的能力不够强,受外界的因素影响很大,长此以往,如果高校的德育没有发挥其思想引领的主流作用,会导致导致学生凡是都以利为目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德育的效果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国家、社会等各个方面也会随之出现严重的危机。所以,高校应当加强和重视德育、强化德育的地位、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出德育在思想引领上的重要作用。

二、 德育与智育的失衡与分离

当今高校的教育总体上表现出了重知轻德,德与智的分离教育。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德育方面国家也在不断地提高重视程度和明文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加强德育的学习,但是德与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尤其是以前“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传统思维的影响,高校表现出重知轻德等教育观念。从目前看来,我国的教育还处于应试型教育阶段,从高考以分数为主录取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大学的教育评估机制(英语过级率、考研上线率、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录入率等)都可以略见一斑。目前很多高校也设置了学分制的形式来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品德,但是德育方面的学分在其中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形成了典型的重知主义倾向。学生在求学期间,以自己学到知识为重,认为毕业后参加工作知识的多少才是主要的,往往忽视德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形式与政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开设上面丝毫不感兴趣,出现了逃课现象或者平时上课不认真学,在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内容以应试为主。教师则以传授专业应用型知识为主,认为学生学到知识才是重中之重。完全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片面地追求知识,甚至有些老师本身也轻视思政课的老师。这些情况都把德育造成了边缘化,弱化了德育的地位。没有德育教育作为前提,智育培养的目标和价值缺乏了道德取向和精神目标;没有智育教育作为保障,德育教育则缺乏了实际的意义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基础。

三、德育课程内容落后匮乏和教学脱离实际

我国在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在全球来说都是少有的,不仅政策的制定是由中央政治制定并下发要求全国高校设置为必修课程,并且内容也是具有明确指定性。但是德育教育在中央制定和下发之后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场所后并没有得到大力的贯彻实施,究其原因,德育课程的设置落后,内容匮乏以及德育的教学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脱离实际是导致德育教育在大学的教育中受到冷淡和排挤,逐步走向边缘化和形式化。我国德育相关的教科书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大学的“两课”教育从内容上都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但是随着当今社会转变巨大,学生思想转变较快,德育教科书单一的结构模式和教条化的课程的内容很难再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感兴趣,难以突显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其次是内容没有跟上当今时代的节奏和热点,没有大学校园文化应该独有的特色和亮点,特别是大学生尤为感兴趣的世界格局问题,当今时事要点等没有补充到内容里面来,导致德育内容空洞,匮乏,难以吸睛。一些高校教师在德育的教学中还是采用单纯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我教你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互动,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情感需要,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理解上很难达到共鸣,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作用。同时,在当今德育教育中,很多教师把德育进行“量”化和分数化,忽视了德育的“质”化,让学生在对德育教育上没有一个正确的概念。认为德育就是把书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记下来,在考试的时候复制在试卷上,得到高分完成课业,对德育要求的内容和目的反而不清楚。比如一些教师采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做成PPT等内容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内容在感官上有一个更直接的理解,尽管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往往忽略了德育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教师在讲授内容的同时应该注重去引导学生自行理解内容而不是单纯的讲课,因为学生之间有个体的差异,而每个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理解方式,所以,教师在德育教育课程中应该是去“量”化变“质”化,即将教条内容还原为哲学化和抽象化,引导学生主动地理解并内化。

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突出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贫富差距加大、竞争激烈,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招聘时往往是一岗多人报名,一些热门岗位比例可以达到1:1000以上,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高校德育的边缘化和德育效力欠佳,让越来越关注现实问题的大学生由崇高的人生目标逐渐向功利化的现实目标转型。当今很多大学生对入党的意义和目的不管不问,甚至对作为党员应该做到的义务也不清楚,其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在找工作时能具备基础的竞聘条件,甚至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求学的目的定义为以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衣食无忧。这些种种现象让高校处于边缘化的德育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大学生无视德育教育,只把德育课程认为是考试的一个硬性条件,用工具化的态度对待德育教育,对德育教育真正的内容和目的根本不去理解和学习,认为德育是高举大旗,对现实毫无帮助和意义。这种现象也变相地促使学生只追求现实的目的而忽略了精神的需要,把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相对立起来,把个人和社会分割开来。

五、德育教育与德育实践脱节

完整的德育教育包括了德育教育和德育实践两方面。如果高校只注重德育的教育不重实践则会让理论教条化和空洞化,让学生无从理解和验证,从而知行脱节。从目前德育的大环境来看,大部分高校都是只注重德育的教育,忽视了德育的实践,从某一方面来说,德育的实践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方式,往往学生得到了足够的知识后而无法实践转化为现实的成果和价值,导致学生在自行理解并内化过程中如何检验德育成果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让德育的教育成为了纸上谈兵。

六、学生个人需求的忽视

大学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从目前的现状而言,一些教师重目标而轻过程,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追求创新,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片面地对学生进行经验灌输式教育,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思想要求,行为要求等,导致师生在德育的教育效力上看重的就是结果,而结果往往以考试获得的分数来实现,让德育的效果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代大学生思维转变较大,对德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应重视德育传授的方式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教师和学生对立,学生和德育对立,德育的目标和结果的对立,最终也只会让德育边缘化,丧失了德育以德育人的意义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曹有光.当前高校德育问题及其对策思考.江苏高教[J],2011(01):132-133

[2]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J],2005(03):136-140

[3]吴潜涛,杨丽坤.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的回顾与思考.德育研究[J],2005(06):37-43

[4]彭定光.高校德育的困境与提高德育效力的对策.高等教育研究[J],2002(03):86-89

[5] 赵野田.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启示.东北师大学报[J],1998(02):83-91

[6] 张伟强.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德育研究[J],2007(02):53-55

[7] 孙宝云.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高教探索[J]2005(06):4-8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四川 达州 635000)

上一篇:八化管理打造样板项目经理部 下一篇:庆功宴上的精彩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