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

时间:2022-05-30 01:01:11

提升广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

【摘 要】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力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每个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所在。文章围绕提升广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这一主题,阐述了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路径,为广西深入开展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高职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高职教师能否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能否顺利完成高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能否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关键在于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得到全方位的开掘与提升。目前,广西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之中,转制的高职、升格的高职、新建的高职破土而出,现已占据我区高校的半壁江山。然而,大量高职院校的建立和高职学生的剧增,直接导致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为弥补师资的不足,广西各高职院校纷纷引进青年教师,而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来自非师范院校,缺乏应有的教学素养、教学实践和教学培训。例如,他们对于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理解和偏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与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广西的高职教育质量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整个高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批判。如何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实现教学能力与高职教育的成功对接并协同发展,现已成为广西高职教育面临的焦点问题和重要课题。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开展我区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工作。

一、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在高职院校,高质的持续的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当前,与国内外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相比,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发展水平仍然显得比较落后,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成为广西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事实上,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有助于深化广西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内涵的认识,改变高职青年教师落后的、不科学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和群体重构。其三,有助于完善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机制与体制,促进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一体化建设。此外,也有助于促进广西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加快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程。

二、提升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路径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教师本人的艰辛付出,又需要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盲目和徒劳。在此,围绕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研究路径,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1.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

目前,教育界关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研究呈现出视角多样化、表述多样化、理论多样化等特点,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和指标系列。因此,笔者主张:在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思维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和需求,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科学构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项能力指标,作深入探索和解读。

2.探索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及发展规律

教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规律性,正确认识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矫正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偏差与无序,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良性发展。从制约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来看,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就个人层面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技能低下、教育技术薄弱、价值取向扭曲等。就学校层面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学校重视外部引进,轻视内部培养;考核制度欠合理,评价制度不完善;欠缺能力助长机制,能力提升没有保障等。就社会层面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有: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经济待遇低,职业声望不高等。以上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最终导致广西高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远远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影响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各种内因与外因进行系统分析,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规律、作用机理以及表现特征进行深入探究,让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概念和作用拥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3.研究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实践

高职教育目标多样化、高职学生需求多样化以及教师性格和习惯多样化决定了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自我建构”为主要途径,即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并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然而,笔者于2010年对来自12个广西高职院校的60名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的自我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无知、迷茫、松散、盲目甚至无意识等状态。例如,当问及“你清楚教学能力的概念吗?”时,有68%的教师回答“不清楚”;当问及“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时,有73%的教师回答“没有意识”;当问及“你知道有哪些途径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时,有65%的教师回答“不太清楚”。这说明广西大部分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学能力的概念缺乏深入的认识,对如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及动力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对广西高职青年教师自我建构教学能力的方法、途径、措施、策略及教学实践等进行全方位的探析,并力求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研究建立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

当前,广西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资金与政策扶持仍然缺乏力度,相关制度与法律尚未健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正遭受较为严重的制约。据不少高职青年教师反映,他们基本上都在忙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没有机会去外地进修学习,也很少有机会去企业挂职锻炼,实践知识与社会阅历极度缺乏。另外,学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只是流于形式,如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青年教师导师制”也往往成为一种口号,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教师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政府、企业、教育部门、社会团体、法律法规等层面,研究构建以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内容的广西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并且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作为有益的补充,整个研究过程要突出强调教学能力建设的多元化、一体化和内涵化,以促进广西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一体化建设。

提升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去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且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检验已经总结出来的观点和结论。整个研究过程要注重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实证法的运用,要强调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互结合,强调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还要想尽办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和完善,在不断推广中实现我们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成与培养策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

[2]李娟、范保兴.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作者简介:

李彩金(1976~),女,广西上林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传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写作、文化传播。

上一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德育应从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