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两有生”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9-16 01:28:58

做好“两有生”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摘 要】所谓“两有生”就是品行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就是在品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虽然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但仍有潜力可挖掘。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有同样感受,那些“有特点”的学生一旦被转化过来,大多潜力无限,且对老师心存感激。在二十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这里就“两有生”转化工作谈几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教育转化工作;“两有生”;学校教育

一、走进学生心灵,找出“两有”原因

“两有生”一般不会轻易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老师要仔细研究每一个学生。

其一,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生活的起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身心的发展、知识的获取等。家长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情操,言行举止等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若家长的教育方式等存在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沦为“两有”生。

其二,社会因素对学生存在的影响,针对我们目前社会的大环境下,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难避免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这些都会影响很多孩子身心的健康。

其三,学生个体原因。一个“两有生”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学生自身的原因不容忽视。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能集中,自制力比较差。依赖性强,缺乏坚定的意志力,遇到困难挫折会选择逃避的方式。很少也很难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再加上他们年幼无知,道德认知能力较差,如不及时发现,会导致学生走入歧途。这时老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懂得他们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老师需要耐心的给学生减压,并注意方式、方法,追求教育艺术。

弄清楚其成因,真心与学生交朋友,用“爱心、诚心、耐心”去感化他们,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之交流,可以拉拉家常、说说自己的过去,让其认同自己,实现了“认同”就找到了双方共同点,打开了熟悉的大门,缩小了心灵间的距离。使他们放松心情,养足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享受其中的快乐和美好。

二、爱与宽容是教育“两有生”的良方

爱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生命中最伟大的壮举,同时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爱心需要爱心来呼唤,心灵需要心灵来救治。“两有生”特别需要有人用爱心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教师用爱心去宽容他们,教育引导他们,使其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对有的人来说,就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就是挽救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两有生”的成因千差万别,转化他们就需要“对症下药”,多数“两有生”是极度自卑与极强自尊的矛盾集合体,这种矛盾的两面性格,往往表现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两有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两有生”类型复杂,有逆反心理型、自由散漫型、孤僻冷漠型、意志薄弱型等等,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因,但大多与家庭教育缺位有关。如: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特别农村留守儿童居多,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老师去填补这“真空”,“两有生”平时倍感压抑,内心深处渴求别人理解,都有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需求,对待“两有生”切忌粗暴、鄙视、冷嘲热讽,要情理互融、刚柔相济,“打一巴掌揉三揉”,让其既能体会到一颗严父之心,又能享受到一片慈母之爱,切切不可伤害其自尊心。

其次,要善于发现“两有生”的“闪光点”,帮助其找回自信,“两有生”看起来好像全身都是“病”,老师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肯定,使“光点”进而扩展成“光环”。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两有生”往往看到的是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要引导学生寻找“立体的我”,只有找到了自己的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能找到战胜错误的勇气和力量。我们不妨学一学魏书生先生,开一个“给自己找长处”的主题班会(注: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第133页),要求每人都要找出自己的长处,从学生的长处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只要学生找回了自信,“两有生”转化就有了动力。

三、适时、适度的批评与惩罚是教育“两有生”的必要手段

近几年来,鼓励、欣赏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学者提出了无批评教育,对孩子只表扬不批评,只激励不鞭策。其实,对于“两有生”,适时、适度的批评与惩罚是其他的教育作用所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说服教育,正面教育应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但是尊重学生并不是不批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连一句批评都没有勇气接受,将来又何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一味迁就,放任自流,实际上是弱化了学生的耐挫力。一般来说,惩罚是对那些进行多次反复的柔性教育无效的学生才启用的。惩罚要适度,因人、因事而异,太轻或太重都达不到目的,另外,即使是惩罚教育也是以施爱为基点的,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的,切不可伤害学生自尊的。

为做好“两有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们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策略。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革管理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教学的任务来培养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两有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索质的培养,在教授他们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的教育工作。

“两有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工作,同时要充分整合社会、家庭等有效资源,千方百计地做好“两有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琴.让“潜生”的心灵充满阳光——阿飞同学个案分析[J].贵州教育,2011年 第17期

[2] 王冬青.如何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J].考试,2011,(12).

[3] 申丽芳.影响学习成绩的多种因素分析[J].考试,2011,(12).

上一篇:德育应从小抓起 下一篇:建设班级文化 构筑和谐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