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15 08:27:48

【前言】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自17 世纪初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把掌握的知识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唯一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社会的到来,能力开始为人们...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的创新教育

摘要: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但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如何把教材所包含的信息挖掘出来,并进行系统整理,让知识内涵和外延知识间的联系充分展现出来,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这种新的理念下教育方法体系的改变,以及如何更好的进行数学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20-02

1 前言

当前,基础教育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学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的。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引导中学学生的有效学习。

2 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自17 世纪初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把掌握的知识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唯一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社会的到来,能力开始为人们所重视。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趋势日益明显。从80年代初开始,人们更重视从人类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来思考人才培养问题,在重视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高素质的要求。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为此,21世纪人才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3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而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改革就是要创新,如果不创新课改就毫无意义,所以每个参与课改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首先具有改革精神。要立足于创新,突破多年来已形成的传统教学的心理定势和旧框框,去够建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创新在课改和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谓创新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1]。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结合当今中学中学数学教育,谈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转变教育观念,为创新教育提供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3.2创造创新环境,为创新教育营造氛围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中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中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中学数学教学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

3.3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中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明确认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

(1)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于是笔者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竞赛激学:争强好胜,使学生对中学数学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3.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中学数学教学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进行中学数学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笔者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3.4创新教育的合理性建构

学科创新教育:学科创新教育是各学科在他人的教育经验基础上,通过有预期性的目的,有选择性和独立性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合作配合等手段,不断重组,不断推陈出新的有新意的教育。其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品位。中学数学教育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使学生学习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提高实际水平。

上一篇:创设阅读情境 优化阅读心理 下一篇: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