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多元化的正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10-15 06:47:03

组织多元化的正相关性研究

摘 要:本文在对组织多元化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将多元化研究中的正相关性结果与正相关性的方法加以区分。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从内容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哪些东西受到多元化的积极影响,二是什么时候这种影响是正相关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多元化研究的正相关性方法,希望可以激发更多关于组织中多元化的正面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 正相关性 组织

1.引言

近年来组织多元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组织多元化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Chugh等对2000-2008年的管理学期刊进行搜寻,其中只有5%的文章是以种族、性别作为关键词的。他们进一步认为多元化研究比例如此之低,是因为大家都默认工作场合中主要是白种和同性别的人。由此可以推知,对多元化的正相关研究就更是非常有限了。

2.多元化研究的正相关性结果

我们把多元化定义为一个群体(两个或以上的人)的特征,它是指群体成员的人口统计差异,包括种族、性别、社会地位、宗教、国籍等社会身份维度。一直以来多元化都被刻上了群体间偏见、耻辱或者压制的印记。群体间平等指的是弱势群体获得正相关性结果的情形,也就是弱势群体的成员获得与以往相比更平等的结果;积极的群体间关系则是指弱势群体成员与优势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而正的群体绩效是指群体的多元化总体上对群体绩效是正相关的关系。

2.1什么会受到多元化的积极影响?

2.1.1群体间平等。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弱势群体在组织中的很多领域都受到了更为平等的对待。Kalev对800多个组织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过去二十年中,白人女性、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中的工作重组和团队工作的增加[1]。组织中对弱势群体成员的雇佣和培养,也会带来多元化的增加。Zatzick和同事们的研究指出,当公司高层中少数群体的比例增加时,少数群体成员的离职率会下降,此外,跟与自己同种族的人(或者甚至是跟其他少数群体成员) 一起工作的少数群体成员留职的可能性更大,因而也促进了组织多元化本身[2]。

2.1.2积极的群体间关系。多数和少数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接触会带来积极的关系,但这种情形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比如群体间地位平等、上级对群际接触的支持等。尽管在群体边界之间建立实际联系可能很困难,但群际接触研究也证明,多数和少数群体成员都很渴望与其他群体的成员进行接触。相关性感知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的,即群体外成员会想要与他们进行群体间互动[3]。

2.1.3正的群体绩效。很多研究多元化好处的文章认为多元化是将多种不同观点带入群体,使群体可以脱颖而出。van Knippenberg和同事对多元化倾向和信息加工模型的研究指出,重视多元化的群体会更多地关注成员们的不同观点。所以多元化的价值来自于每个成员对信息各自理解的差别,并且这种价值在适当条件下会被交换[4]。

2.2多元化在什么时候是正相关性的?

对我们前面回顾的研究进行仔细检验,就会发现许多正相关性的结果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的。我们将现有研究中的条件分为三个方面:组织或群体层面的条件、个体层面的条件以及工作或任务层面的条件。

2.2.1组织或群体层面的调节变量。从群体层面,Ely和Thomas描述了群体对多元化所持的三种观点:歧视与公平、接近与合理性以及整合与学习。持整合与学习观点的群体则认为多元化可以成为学习和适应性变革的手段,而他们的研究发现,整合与学习的观点最能促进持续的积极群体间关系和群体绩效。

2.2.2个人层面的调节变量。 除了组织和群体可以形成正相关性的多元化的条件之外,个人也可以正面影响这一关系。具体来说,在多元化情境下,对弱势群体成员来说,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影响其他群体成员对他们的感知。比如,对女性和少数群体的正向和负向的刻板印象都会限制平等、关系和个人绩效。

2.2.3工作或任务层面的调节变量。最后,在多元化群体中工作或任务特征本身也是多元化与群体间平等、关系和绩效的重要调节因素。Kalev从工作特征方面指出,减少职业隔离、增加团队合作的工作结构变化增加了女性和少数群体的表现机会,从而带来管理岗位上女性和少数群体比例的增加[1]。

3.多元化研究的正相关性方法

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正相关性组织研究的思路。这些研究提出了三个形成多元化研究的正相关性方法的基础的原则,这些原则与正相关性的组织研究相一致,同时又没有忽视检验正相关性组织研究中的身份群体动态的规范性和有问题的一面的重要性。

我们所说的多元化研究的正相关性方法的思路可能跟发展中的正相关性多元化研究的一般范式也是相关的。首先,我们认为正相关性组织研究有必要搞清楚,他们应当如何处理有问题的或者非正相关的条件,多元化研究主要是由这些条件激发出来的。其次,多元化研究的正相关性方法需要明确开放学习并改善大家对假定的正面偏差条件的理解,甚至是认可其阴影面,这样一种学习的立场可能对各种正相关性的组织研究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Kalev, A. Cracking the glass cages? Restructuring and ascriptive inequality at work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9, 114(6): 1591-1643.

作者简介:

陈洁(1989-),女,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

上一篇:科学人才观是人才强国战略成败的关键 下一篇:浅论把扶贫开发作为培养锻炼机关干部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