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以名面称现象分析

时间:2022-10-15 03:37:05

汉语以名面称现象分析

1.引言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称谓也各具不同特征。我们这里的“以名面称”主要指的是交际人在称呼对方时,只用名而不带姓的称呼。所谓“面称”,是指交际双方当面使用的称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交际双方在称呼对方时只呼其名,不呼其姓,如称“邓小华”为“小华”,称“刘丽”为“丽”,但有时候同样两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又不这样称呼。本文将就汉语中以名面称这种称谓现象进行专门分析,试图找出交际中制约这种称谓的因素。

2.以名面称的一般解释

一般来说,由于汉语的名字分单名和双名,以名面称就可以简单地分为双名和单名相称两种,如我们上述的两例,称“邓小华”为“小华”,称“刘丽”为“丽”。

2.1单名面称

一般情况下单名不是自由形式,因此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但在实际语言使用过程中有不少单名被单独使用的实例。决定单名是否被单独使用的因素,不是词法,而是语用因素。不过就人群而言,单名使用的面称相对双名面成要窄,最常见的为情侣之间使用,同事之间,普通朋友之间极少用单名相称。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情侣都使用单名面称,有些情侣在私下会以单名相面称,但在公开场合通常改用其他称呼。如果情侣间使用单名面称的话,通常是男性使用的较女性多。多数女性认为可能是女性的矜持所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情侣间使用单名相面称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尤其是在结婚多年以后,初期浪漫情感的淡化或退化使单名相称变得不太可能。当然,是否采用单名称呼往往还和单名所选用的字或词有关。有些单词如“芳”、“丽”等可能会被用作面称,但有些词如“舒”、“刚”等通常不用单名面称(曲卫国,2004)。

2.2双名面称

在现代汉语中,双名面称的频率和使用范围比单名面称的要高出许多。根据曲卫国(2004)的调查,双名面称一般出现在以下情况(曲卫国,2004)。第一,情侣之间。多数情侣都用双名互相面称。不过也有相当的情侣用其他方式相称呼,比如连名带姓的方式。第二,父母面称子女,兄弟姊妹相面称。第三,关系相近的同事、同学。像笔者周围的同学,关系较好的一群大部分都以双名面称,男女同学都是如此,女同学稍多。但在男女同学之间这样的双名面称就较少,有的人对此感到难以接受,因为这样的称呼显得过于亲密。第四,双名面称和单名面称不同,双名面称并不考虑是否有其他人在场。单名所产生的那种过于浪漫、肉麻等感觉在双名中似乎没有那么强烈。第五,如果双方年龄不等,通常是年长的一方以双名面称年幼的一方。反过来的情况罕见。如果交际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那么通常也是占据社会地位高位的一方以双名称呼社会地位低位的一方。相反情况极其罕见,但也有用双名称呼领导的现象,如“小平”、“锦涛”等,但这种情况大多不为面称,而用作指称。第六,是否以双名面称往往取决于交际双方的关系,关系相近的很可能用双名相称。但有时候也有交际双方的关系并不密切,双方仍以名面称。比如一个单位多数人都这么称呼,即使你跟他关系不那么密切,你也会跟着别人做如此面称这是一种随俗的做法。

2.3以名面称的变体

汉语里以名面称还有一种现象,这是一种直接以单或双名面称的变体,在熟人之间比较常见,尤其是常见于父母称呼其孩子,情侣之间也较普遍。

单名变体的一种是将其双名化。较常用的词素是“阿、子、仔、儿、小”等。如:阿义、小芳、华仔。另外一种是将单名重复,使其成双音节。如李丹,不称其为“丹”,而称其为“丹丹”。

有些双名也有变体。如王美芳,取其“芳”字重叠,面称其“芳芳”;李凤玲,取其中间一个字,称其“凤

儿”;张信哲,称其为“阿哲”;刘德华,称其为“华仔”。

3.汉语以名面称的语用分析

通过以上对以名面称这种称谓现象的一般性解释,从语用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交际双方是否采用这种称谓的因素。首先是交际双方的关系。在汉语里,以名面称表示亲近。交际双方的亲疏程度是决定是否以名面称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交际双方不熟悉,或熟悉而不亲密,他们之间一般不会以名面称,前面说到的约定俗成的情况除外。其次是性别因素。由于汉语以名面称标明一定的密切关系,因此交际双方的性别对这种用法自然有影响。一般年纪较长的人对男性以名面称的做法不大接受,认为有点过于密切。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地位。交际双方如果地位不相等,汉语里通常是居社会地位高位才以名面称,低位的人以名面称的做法通常不被接受,所以我们对以名面称师长很不习惯。最后一个影响成为选择的因素是年龄。交际双方如果年龄不相等,汉语通常接受的是年长的一方以名面称年幼的一方,反之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父母可以以名面称孩子,但孩子是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的。这时交际双方的关系密切程度似乎不太起作用。由于传统中国文化相当强调辈分等差,因此年幼的一方通常不会采用以名面称来表示双方情感上的零距离。唯一可以年龄等级制约的是双方的社会地位等差关系,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交际双方的年龄差异不能太大(曲卫国,2004)。

另外,在汉语环境中,区域文化对这种称谓方式有影响。不过方言的使用者对以名面称的接受程度有差异,尤其是单名面称(曲卫国,2004)。而且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域,不同家庭或单位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有的群体很习惯,很自然,有的群体却很难接受。曲卫国还提出,以名面称方式突破传统的家人、亲属、亲友范围而出现扩展的态势可能和交际人受英语的影响有关。似乎接触越多,对这种方式接受的程度就越高。

4.以名面称的使用规则

以名面称这种称谓方式在言语交际中,一般说来应遵守以下三个原则(刘伯奎,2004)。第一,人称词的使用应符合语境要求,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符合时代特点和符合场合规范。对以名面称的称呼方式来说主要是要符合场合规范,也就是说适合以名面称时就直呼其名,像在亲情友谊场合,不适合以名面称时就要避免这种称谓,像在公务行为场合,上面提到的“小平”、“锦涛”等例除外。第二,人称词的使用应适应目的需求。任何言语交际都无不有目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无目的需求的言语交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就决定了人称词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应能适应其目的需求。这一点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和适应目标追求。以名面称的一般是在关系亲密熟悉的人之间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感,达到较好的情感交流,满足了情感交流的需求。在交际过程中,也有为了与对方“套近乎”,“迎合对方”而使用以名面称的方式,以期营造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这自然地显现了与目标追求相吻合的色彩。第三,人称词的使用要能满足显示心理。言语交际中,人们的遣词造句除了适应情感交流、实现目标追求之外,还要能满足显示心理:显示身份地位,显示伦理亲情。像以名面称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称呼中的使用既体现了这种辈分地位的区别,也表示了亲切、平等。

5.结语

汉语以名面称的称呼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这里描述的要复杂得多,其具体的使用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样,在英语中也有这种以名面称的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这种称谓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机制在制约这两种文化以名面称的称谓方式,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观察和研究中进一步找出答案。

参考文献:

[1]刘伯奎.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曲卫国.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红楼梦》中“把”字句的英译 下一篇:高职法律基础课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