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15 03:31:02

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害怕提问题的现状,从“敢问”、“想问”“会问”、“善问”这“四问”为主线阐述如何让学生“自主”培养问题意识。

关键词:自然;自在;问题意识;创新思维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九年级化学是起点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听课,教师都做了充分准备,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气氛活跃,课上的是滴水不漏,得到听课教师的一片赞扬声。不过,总感到我们的老师对课堂的控制欲太强,学生的活动、回答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好的,学生从来都不主动问问题,学生长期没有“疑”可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毫无“问题意识”的习惯,这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其创新精神又从何而来?不免让我们有些担忧!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缺乏问题意识的表现。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激发。

一、营造“自在”氛围,使学生“敢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我校崇尚“自然、自主、自在”的“三自”办学理念,所谓“自在”就是指营造学校的自在状态。“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自在学习”一直是我们奋斗的最高境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绝不能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走进“自然”,“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以及适宜的土壤,在“自然”的条件下“自在”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巧设“情景”环节,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如何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习乐趣,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例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时,以“死狗洞”的故事作为情境引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奇怪的山洞,这个山洞是进入里面山村的唯一通道。这里的人们每天要从这个山洞出出进进都安然无恙。有一天,有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去打猎,路过这个山洞。猎人在前面走,猎狗跟随后面,走着走着,将到洞出口时,猎人发现他的猎狗不见了,于是他掉过头来往回走,结果发现猎狗在进入洞口约20米的地方死了。他俯下身子想看究竟,他感到气喘头晕,他立刻直起身子跑出洞外……后来人们称这个洞为“死狗洞”。其后提问:“死狗洞”的故事中,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为什么?杀死狗的凶手是谁?这样不仅能自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强化“质疑”能力,使学生“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以在文字上、方法上、矛盾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可从创设问题情景上质疑,从问题证明推理上质疑,从知识应用上质疑,还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对比处质疑……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比较、归纳、筛选,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问题,什么是深刻的问题,从而影响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还会让会提问题的孩子讲讲他是如何设计提问的,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水平,其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就一定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质疑问题不仅仅是在学习新课前,也可以出现在对课文深入理解进行反思后。

四、抓住“时机”评价,使学生“善问”

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关注――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后进生,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地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提问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与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如学生提问出现问题或错误,教师不可加以嘲笑,应肯定其大胆行为,发现其发光点。教师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会更好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育 下一篇:从解析几何中的一题多解来拓宽数学的解题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