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研究

时间:2022-10-15 02:52:36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研究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迅猛,促使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通过探索树立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的背景,并分析我国现阶段中学管理理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现代中学管理理念树立以及构建的必要性,最后分析出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的主要要素:人本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以及管理文化意识。一、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的探索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育。因此,承担这一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学就更有必要反思过去,认清形势特征,从而更好的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⒈ 教育全球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经济、科技、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其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育全球化尤显得愈来愈重要。它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学习及发展,如何分享世界的知识,促使个人的各种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对于学校而言,它包括了办学、教学以及学习如何得到全球的联系和支持,如何利用世界各地的学术资源和帮助。这种多元化的整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知识经济社会。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最大、最快的时期,它的显著特征是知识经济的出现。在面对巨大的社会转型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对知识的认识得到重新认识与迅速的更新,同时也向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从传统的教学方法、管理理念到管理体制都必须改革。也就是说,知识的更新和发展不仅深化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更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现代中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1.创新人才的培养观。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属性是显然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造就一批懂得国际市场运作规律,善于在特定领域和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开展活动的人才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价值,也是我国迎接WTO的挑战,争取主动地位的关键。这种世界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要加快步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光荣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2.个性与共性结合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智力的培养在教育的成功示范上占据了重要的思想地位,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均强调智育而往往忽视了德育方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培养了学生的共性。学校教育在内容选取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疏离,“假、大、空”的一厢情愿的说教只能是作为考试时的参考,而不能了解不同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因此,人才培养的深层目标应该是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发展学生个性。从提高人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层面看,教育应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共性要求的关系。

二、我国中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转型带来了深刻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是深刻的全面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面对着市场经济的挑战以及加入WTO后教育全球化的来临,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尤其是管理理念的落后日渐显露,这不但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也暴露出面对教育国际化,我教育管理体制缺乏竞争力的一面。

(一)人本管理缺失,影响师生心理健康

首先现行的教育价值观中普遍强调“社会本位”,它要求教育要以国家、集体、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从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同时,在传统的教育管理观里,管理者把自己和被管理者看成了主客关系,没有把被管理者当成能动的对象,只是用一些条例来约束教师和学生。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意见,只有支配观的影响,这就难以成为管理工作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机械式的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成为一种教与学上的机器和工具,往往容易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学生的厌学和焦虑等现象。

(二)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滞后,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和办法缺乏科学性

首先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制约着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评价。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普遍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都偏重于升学的多寡、分数的高低。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和办法都缺乏科学性,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同时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也是学校教师科学管理的一个关键的环节。现行的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中普遍存在只重目标指标、忽视过程指标,只重教师工作效绩,轻教师工作表现。诚然,从理论上分析,目标指标是重要的指标,但是要全面的看待教学质量的高低,仅凭借简单的工作业绩作为教师工作的唯一的指标,这是十分不合理的。然而现实当中,绝大多数学校在评价教学质量的时候都是看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师教学上的一切。根据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学在教学质量考核中都附加了一份计算较为复杂的“教职工奖惩条例”,条例中主要是关于教师所教学的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等。

这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它轻视了教师平常教学的工作表现,事实上,学生的每一步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劳,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这些又是教师自身无法控制的,那么教师的辛勤劳动有时候未必会马上带来喜人的成果,因而以工作业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不规范的,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引起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

(三)教学管理模式僵化,抑制了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在现有的中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少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属于行政管理模式,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和权威性,强调上级的权威和下级的服从。这种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往往只重视教师教学中的“检查与监控”作用,而忽视了教师教学本身的反馈作用。事实上,只是学校评价者有目的的采集有关评价对象即教师的信息,然后传递给教师,而评价的对象却没有就这些信息做反馈。这往往会弱化这个检查与监控的作用,降低了教学管理模式的完整性和全局性,显得过于僵化。而且过分的强调这中自上而下的检查和监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处于十分服从的状态,不能成为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更不能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将影响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三、现代中学管理理念的树立

管理的理念是管理实践过程的重要指导,对管理的操作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针对现行中学管理理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教育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建立现代中学管理制度首先要求具有现代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设立要求以人为核心,这将有助于培养现代的人才。

(一)人本的意识

1.社会的发展趋势使人的价值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国外的现代管理思想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全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同志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的、开放的国际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和创造力的教育。现代教育己经把“人”这一要素提升到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这就给教育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2.学校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人本管理要求学校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首先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在管理上的沟通与协调,这种积极的沟通具有多种综合的功能,对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体现在制度的完善上,制定的过程中要发扬民主精神,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反复征求意见,最后由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是充分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和发展人的信念。

同时,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所以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也要靠人去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环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学校出台的政策、制度、措施都应该符合这个目的,体现人性化,从而形成生动、严谨、活泼而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在这个层面上,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将会得到重大的转变。

3.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人本管理关注和研究人性,强调管理的民主化,其中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在依靠学校管理中的民主机制和监督机制以外,更提倡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约束,加强自我管理。这可以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等去引导人的行为,使他们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

(二)服务意识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管理意识转变。学校的管理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传统的学校管理具有较明显的强制性,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管理的主导功能应该体现在服务性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管理是一种服务性的管理。教学是整个管理的中心环节,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和学生就是自己活动过程的主导者,学校的管理应该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资源以及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意识将不再是外在强力控制式的,应是服务性为重点的职能的转变。

(三)正确的竞争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竞争”意识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如何在竞争当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然而,传统的教育观不是缺乏竞争观念而是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传统的教育管理观中,我们强调分数的尖子生而往往忽视了激发人的活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只有通过角逐才能把所谓的尖子挑选出来。这个过程是残酷的,这需要我们以平和、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竞争,也就是说这中正确的竞争观念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更是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管理文化的意识

管理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教育理应是属于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管理文化的传递功能,必须营造一定的管理文化氛围。首先,它主要体现在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这要求学校的运作过程中以校长为中心,做到全员共同分担校务,共同参与。这种理念对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学校的管理应该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校。如果学校的管理只停留在控制和指令式的环节当中,往往会带有过多的随意性和偏差,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就不能规范化,就难以落实到实处。相反,如果有具体的法规对学校的管理经营起到制约、规范和指导作用,那么这将有利于学校内部的科学管理运营和科学决策。这也恰恰是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注重管理文化在中学管理中的具体实施,它要求管理者必须提高本身的素质,树立管理者的权力威望,通过公众影响力去管理,而不是强制命令别人。也即管理文化在具体的操作中,主要是通过人的素养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变而起作用的。

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从理论到具体确立实施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学校管理总是处在一定的教育体制和规范下,而教育本身就存在“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的双重属性。以上研究只是就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对学校管理理念构建的一些观点,这种构建对现代中学管理制度的研究是有一定基础性的作用的。如果从整体或更全面的角度,则需要作更充分的论述。参考文献:

[1]任佳.现代中学管理制度的探索[D]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2]于振作.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学教育管理[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3]葛金国、程亮. 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管理观的构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 钟声震.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学管理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4)

[5]储建明. 学校管理中如何构建管理文化 常熟高专学报 2002-06

[6]刘军. 略论中小学管理观念创新的体系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5

[7]陈大超.“学校管理就是服务”辨析 辽宁教育研究 2002-04

[8]朱道书.论中小学管理的创新[D] 华中师范大学 2001

[9]陈勤.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观念创新企业改革与管理 1999-10

[10]李义胜.试论“文化模式”理论在我国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与管理2003-01

[11]郑文.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的理论探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1999-05

[12]陈桂生. 教育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下一篇:浅谈我们如何当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