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之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4 11:16:18

校企合作之对策研究

[摘要]“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开放办学、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而结合学校实践,阐述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多方面全方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促进了学院的内涵建设,另一方面实现了学院整体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内涵 对策

所谓合作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 ①一致的目标,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标, 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标;②统一的认识和规范,合作者应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有基本一致的认识,遵循共同认可的规范;③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良好气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条件;④具有合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必要的物质条件是合作能顺利进行的前提,空间上的最佳配合距离,时间上的准时、有序,都是物质条件的组成部分。

因此,合作可以理解为基于双方意愿基础上的一种共同行为,但校企合作因其是两种不同实体间的合作,其合作又有新的含义: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1]。可以说,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开放办学、提升专业建设特色、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诸多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在制度层面及执行层面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分析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已是大家的共识,很多高职院校也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其中不乏亮点,但对校企合作内涵的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1.校企合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而应把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和实现开放办学的有力措施。通过校企合作不但要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充分提升的问题,还要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校的特色专业培育。一定程度上来讲,行业是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专业建设必须依托行业的介入,充分利用行业的物质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打造学校核心特色专业。核心特色专业实力的增强,可以进一步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进而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从而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并实现开放办学。但行业不同,专业与行业的依存关系也不同,因此校企合作中,应结合学院自身优势和专业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合作。

2.校企合作不仅是与某个企业间的合作,而应充分利用区域产业的集群优势,开展与产业集群间的合作,当然也包括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其他兄弟院校等。充分利用职教集团、校友会等合作平台,开展与产业或工业园区的深入合作,并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配备专职的人员。在合作中要争取主动,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专业调整与建设,使专业教育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2]。如果专业发展游离于产业之外,则会失去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因此专业建设要面向产业,实现与产业的对接,而不仅仅是某个企业。如果把校企合作仅仅理解为与某个企业合作,不管这个企业的规模有多大,都无法满足对人才多样化培养的要求。

3.校企合作不仅是设备、场地和资金等硬件资源的合作,还应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等软件资源的合作。双方合作的基础在初期可能是基于设备、场地和资金等方面,这是始点,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备、场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改善,企业的合作意愿会发生变化,导致最终的合作无法持久,因此要实现校企双方深入、持久的合作,基于软件资源的合作才是双方看重的终点。对于学校而言首先是学生能否得到锻炼,素质能否提升,同时教师队伍的执教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能否提高;而对于企业而言,合作过程中学校的人力及智力资源能否为我所用,能否提升企业的效益则是企业所看重的。因此,校企双方健康、稳定的合作一定是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软件资源的合作。

4.校企合作不应仅仅是学校的“单相思”,而应是双方的共同意愿,在合作中要相互平等,而不是依附或附属关系,要体现过程共管、人才共育、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关系。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在合作中一直持积极的态度,而多数企业对此热情不高,或投入的热情不够,导致了校企合作中频频出现“一头热”的情况。这其中固然有政策层面的缺失问题,也有学校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多数学校在合作中过高的评估了自身的实力,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在合作中总是希望能够与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型企业(或品牌企业)合作,这种合作在多次的尝试中发现并非是最优的,尤其是工程技术类专业。因为大型工业企业一方面不缺少资金、设备和场地等硬件资源,即使缺少也不是学校能解决的;另一方面更不缺少技术和人才,因此企业在合作中找不到宿求点,合作不易展开。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普遍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开发能力弱等问题,在与学校合作中,企业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因此合作较易开展。

二、校企合作实现的有效途径

1.从行业及专业特点入手,多种模式开展合作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而选择适合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各个院校实际情况的模式仍然是不易之事[3]。各个高职院校在校企融合的路上,应探索出各自的道路。不仅考虑企业的岗位知识需求,更看重这个岗位今后的转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院在开展校企合作之初,首先分析各专业及行业的特点,结合现有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我院信息、设计及动漫类专业,学校完全有能力在校内建设适合行业特质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此针对此类基地的建设学院组织了多个层面的调研,并参照企业标准及氛围进行建设,为今后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借助公司掌控的技术力量和市场信息,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展合作。这种合作学校掌握相对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寻求合作伙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建工、机械类的专业因设备投入巨大、安全要求较高,校内建设实训基地不太现实。因此学院制定了走出去的策略,寻求在企业内建立实习基地,并先后与石家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逐步探索“厂中校”的基地运行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该类基地的投入使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实际上岗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利用石家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地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为学生的优势就业奠定了基础。

2.从行业协会向入手,拓宽合作范围

对于职业类院校而言,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品牌,促进就业。因此合作的范围应该宽泛,以期能够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及择业。为此,我院大力拓展与行业协会间的合作,与协会合作等于同一个行业合作,同一个协会领导下的很多企业合作。超越了与单个企业合作的局限,是对校企合作的一种扩张。例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借助行业协会,与国内多家知名酒店合作,并考虑到行业的运行规律,实行了旺入淡出的合作模式。通过企业的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人格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从合作深度入手,延伸合作层次

校企深度合作,捆绑发展既是满足行业需要的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向。校企深度融合就是要用未来的技术武装今天的学生,只有合作办学才能跟进企业创新技术,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在“双赢”基础上才能够长效发展,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校企深度融合可大大节约企业人力资源与技术研发成本。例如我院化工系与石家庄合佳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该企业为中型化工企业,在企业发展中面临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我院采取与之出资共建的形式,建立了化工系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基地运行三年来,双方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学校摆脱了化工类学生实习基地难寻的困境,另一方面企业从学校获得了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用企业总经理的话说:“和高校合作,我们有效地实现了研发成本的节约,同时也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公司”。校企深度融合既发挥了人才源的作用,又发挥了技术源的功能。

总之,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谋求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学校将继续夯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范围,延伸合作层次,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基金资助: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GJXHZ2011-27)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做实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

[2]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09).

[3]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反思.中国高教研究,2009(02).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上一篇:不动产估价课程实施全过程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 下一篇: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