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节奏的把握

时间:2022-10-14 10:48:37

浅谈课堂节奏的把握

懂音乐的人知道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语文课堂应该说也是一部盛世华章,那么多精美的文章演绎着一曲曲动人的歌谣,作为这场音乐会的总指挥――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带领学生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体会那心灵共鸣的震撼,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浩瀚的宇宙,并达到师生、文章融为一体的境界?我想,如果语文教师善于把握课堂节奏,调动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也许就能达到那种理想的境界。

序曲。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如此。当上课铃声响起,学生的情绪还在课外活动中没有收回,怎么迅速让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师的课前导入就显得特别重要。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的设计,或是设问,或是设悬念,或是问题抢答、或是情景再现、或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等,不同文体的导入形式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回到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教学能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渐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情绪高涨起来,思维也逐渐地活跃,这时候,语文课堂的活动逐步推进。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往往简介作者和作品。我想在做介绍时,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处世态度,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关于作者的资料一一告诉学生,既没必要,也不可能。记得在进行《归园田居》这首诗的教学时,我是这样介绍陶渊明的:在学生充分诵读全诗后,我问学生,文中的人是干什么的?“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意思?从字面学生很快看出他就是一个农夫,但对于“愿”字就很难理解,这时我就适时地介绍了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东晋,讲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我也决不泛泛谈下去,而是顺势引导到对“愿”字的理解上。学生因为有疑、有趣、好奇,所以他们很快记住了诗歌和作者。后来又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我决不重复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历,而是让学生讲。并且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这位历史人物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他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他的固穷守节的志趣,让学生对他的好奇心越来越大。学生会课下搜寻有关陶渊明的资料,背诵他的一些诗篇。我想,任何一节课要始终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干巴巴地照本宣科是不行的。

低回。学生的神经不可能永远兴奋,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可能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注意力。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即使最认真的孩子,一节课会有9次开小差,何况各种情况的学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因为在某一时段,可能会出现大多数学生疲沓的状况,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我发现这种时候往往就是教师讲得过多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总怕学生不明白,于是苦口婆心地不断重复。常听教师说,我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你要知道自己在乏味的时候,学生表现得更乏味。就像音乐中的低音一样,不可能没有,但也要控制。短暂的低回,聪明人会迅速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再度兴奋起来。这样的方式很多,在讲得过多时,一定要停下来。可以让学生讲,可以让学生讨论,可以让学生再读文章,甚至可以是一句自我解嘲。目的就是转变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困倦中清醒,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当然,有时,也许你又讲得太少,学生的情绪会提醒你加快节奏。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记着,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

高潮。音乐有高潮,故事有高潮,一节课也应该有高潮。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会说: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我想你的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一节课。自己讲过,听过,指导过所谓的优质课。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堂课的亮点是什么。何谓“亮点”?那应该就是教学设计中高超巧妙的一笔,一定是调动所有学生活动的一招。可能有的教师会说,我不可能每天上优质课,那会把人累死。是的,优质课有时好像是作秀,但我们可以把文章中精彩部分精彩地表现出来。这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课外的功夫,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把握文章精妙处,除了经验,更在于研究。

“文似看山不喜平。”每一节课都可以上得曲折回环,波澜起伏,张弛有度。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加强内在修养,注重学生心理变化,也许就可以做一个高明的指挥者,舞动着有节奏的指挥棒,带领学生合奏着教学交响乐。

(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053400)

上一篇:敞亮阅读教学的心灵世界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