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如何会学习

时间:2022-10-14 08:52:25

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如何会学习

摘 要:学会是掌握了一些知识,会学是形成了某种能力。知识是无限的,学会一部分知识也许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会学(习)却意味着拥有了学习能力,终身受益。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教会学生会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11-01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会不会学习,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仅满足于学会,教师教学也满足于教会,对怎样使学生会学很少思考,在教学中更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深受启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引导主动参与课堂

在我们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指导,在新课改的今天,不少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深受陈旧教育理念及为考试而教学的指挥棒的影响,课堂上许多该由学生说的话,学生做的事仍由老师包办,结果往往是老师成了课堂上的“主角”,而学生成了看老师表演的“观众”,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更谈不上以知识技能等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要真正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老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读物

会学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且是眼、口、脑等器官协同参与的认识过程。

开始阅读教师要领读,指导学生哪些该了解,哪些该理解记忆,哪些该深入研究。这些都要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阅读数学课本要眼、口、脑、手并用,关键词语要字斟句酌,阅读与思维要同步,促进智能同化。其他文章在阅读中就能领会其中大意,但数学不是如此。读而不思是学不好数学的,尤其对重点内容更要反复推敲,耐心复渎研读,沉思默想,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观察、比较、分析数式、图形之间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探索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某些问题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并尽力让自己解决疑问。

数学阅读要动手参与,这与读一般的读物不同,有些操作性材料要自己动手做一做,细心观察体验,获得表象,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动笔圈、点、记、画也是数学阅读的常用方法,定义、定理可以用波浪线标明,关键词语叮以用着重点标记,有疑难处可用问号标记以示提醒。数学课本有些地方省略一些必要的解答步骤,阅读时要动手算―算,亲自体验某一步的得来,切实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

三、学会听课

“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 ,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 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

(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部分学生听课觉得很简单,自己都听明白了,但是到做题的时候觉得无处下手。尤其几何课。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思考。“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 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 ;在思考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

四、学会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使学生会学就要培养学生的习题意识,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对错要多表扬不批评,更不能嘲笑与讽刺。让学生敢提问,创造一种人人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现并提出问题需要时间作保证,必须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的场所和思考问题的余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第三要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新的研究成果,而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这个再发现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窨、创设必须做到科学、适度,也要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学生才能自己学会看书,学会探索,学会分析,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试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下一篇:通过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