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命制试题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4 07:27:46

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命制试题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作者结合自己命制试题的经验,针对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命制试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历史青年教师 命制试题 问题 对策

命制试题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但是受中考政策的影响,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在命制试题环节非常薄弱。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自己命制试题的经验,针对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命制试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命制试题的问题

(一)大量网络复制,有失公平原则,教师自主命题能力弱化。

现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搜索,复制试题,命制试题变得非常容易,也成为现在青年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命制试题的手段。这样的试卷因为含有很多陈题、旧题,很可能有考生在课外做过,使得测试有失公平。而且这种方式也极大地弱化了青年教师自主命制试题的能力,使青年教师在命制原创试题时感到非常困难。

(二)科学性问题。

1.历史知识型问题

有的青年教师由于历史专业知识不扎实而造成知识型错误,虽然这种情况不多,但是时有出现。更多的情况是试题涉及史学争议性的问题,也是不应该在试卷上以单一的标准答案来考查学生的。

2.超范围。

超范围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超范围的情况是试卷中可能青年教师没有依据课标,也没有熟悉教材,出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第二种超范围的情况是出现超前的内容。

3.历史材料、历史情景的真实性。

由于青年教师专业积累不厚实,材料来源匮乏,导致试题中材料的来源不可靠,不能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甚至捏造历史材料或历史情景,这也是不科学的。

(三)难度系数把握不准,区分度不合理,缺乏导向性。

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把握好合理的难度和区分度确实就非常困难。过难会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过易会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不重视。

(四)分值分配不合理,主干知识的检测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知识点和能力考察的覆盖面不全面。

(五)立意不清楚。

首先,知识立意不清楚。在选择题中四个选项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样,材料题如果提供的材料不止一则,那么多则材料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次,当知识立意不清楚时是不可能做到能力立意清晰的。这样的题目让人感觉是怪题。

二、对策

(一)青年教师主动尝试自主命题。

主动尝试自主命题不仅能提高命制试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命题和测试情况的反馈和分析,更可以加深对学情的了解,促进对教学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测试中的某道题目出乎意料时,其作用就更明显。

(二)把握历史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1)避免历史知识性错误和超范围的试题。

(2)避开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

(3)避免捏造历史假情境、假材料。

如何避开这三类问题,这需要青年教师在熟悉课标、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历史专业素养,订几本历史教学类的杂志,多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史学动态,订几本史学专业类的杂志,多买一些史学名著,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4)避免技术性失误。请老教师把关是避免各类技术性失误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学习命题的最佳途径。

2.导向性原则。

(1)依据课标,把握中考趋势,难度适当,转变学生历史学习观念。

试卷的整体导向要非常明确,如七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难度应该低些,让大多数学生能从历史的测试中获得成就感。特别是有些学生可能其他学科测试结果不理想,历史测试成绩却不落于人后,甚至很突出,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再如,九年级第一次测试,难度应该高些,否则学生在中考各科的压力下,对历史将会极为不重视,从而造成对历史教学非常不利的状况,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扭转对于历史的错误学习观念,特别是开卷的情况而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观念的偏差。

(2)弥补教材和教学不足。

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的历史教材突出了文明史观,弱化了朝代的更替,这使得缺乏经验青年教师忽视了历史学科重要的特点:时序性,这也会削弱学生的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历史事件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能力。因此我在一次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中命制了下面这道题目:

分类整理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对下列人物按朝代列表分类整理:启、纣王、姬发、齐桓公、盘庚、孔子、晋文公、管仲、楚庄王、桀、秦孝公、老子、孟子、庄子、禹、商鞅。

这道题目失分率很高,这是我在命制试题时就预料到的,其导向就是要弥补教材和教学的不足。

(3)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技巧。

有些地区中考是政史合卷,往往时间非常紧迫,因此除了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学习能力之外,通过为数有限的测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命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凸显教材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要体现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思想,彰展史学教育功能。

2.散发着新课改的自然幽香,突出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新理念,创设情境,尤其是生活化、学生化的情境,接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

3.试题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直击热点。但是热点、焦点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到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但可以服务现实。

4.追求人文性,图文并茂,丰富而灵活,尽量营造“活生生的历史”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经意之中领略到历史的意境和真美。

5.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引诗入题,丰富历史试题的形式,让试题多一些诗情画意的味道,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总之,命制试题虽然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但是对于年轻老师深入了解教材、学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积极实践,勤于钻研命题技巧,肯定能使我们命制试题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绍兴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社会政治学科试卷评价报告.

[3]王双燕.加强命题研究、促进考试与评价改革.试教通讯,2004,(33-34合刊).

[4]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巧用“设而不求法”求解高考题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能力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