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4-12 11:55:30

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为适应时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语文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单一的教材改革,而且有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师生平等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放弃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1)民主意识。语文教师要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人本意识。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感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努力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同行合作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课题往往涉及地理、历史、政治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转变自身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就要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将学生定位于学习主体,自己定位于引导者、组织者,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具有个体、独立、发展的空间,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传道者向研究者转变。未来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传道者”,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不是在书斋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者转变提供理想的平台。

3.由闭关自守型向社区型转变。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教学内容越来越贴近社区生活,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终身教育正与社区生活走向“一体化”,就是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语文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语文教学信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理念能与时俱进。

三、改革教学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方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学生能丰富教师的语言积累,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同时能培养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教学也不应是满堂灌,而是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言、积极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读得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或精湛的讲解。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这是一条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途径。

四、改进工作方式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绝大多数教师很难独立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做孤立的个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还要倡导语文课堂上的合作,这里包括师与生的合作,生与生的合作,借助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教师要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

上一篇:如何迎接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 下一篇:高职类“电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