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

时间:2022-10-14 05:52:26

【前言】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能力就是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工作的教师,要努力参加新课标培训,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弄清课改的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新教材,“读会”新教材,会用新教材,同时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研究培训学习,了...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66-01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同时也不同程度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学校、走进千万师生,其核心在于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共同发展平台,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但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

一、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们虽己熟能成诵,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却并非易事,许多教师虽已多次参加培训,新课本也用了两三年,但上课仍然是旧套路,给人的感觉只是换了本新课本。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才体会到课程改革最难的还是观念的变革。观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指导人们行动的灵魂,如果观念不转变,即使在表面上做了许多工作,也只能是形似而神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只注意模仿新课改的一些做法,而并没有在理论上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就难以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新理念,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加强新课改培训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学习。目前,我们大部分教师的知识面较窄,缺乏广泛的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所以面对新课程,感到十分恐慌,教学中难以放开手脚,更害怕学生质疑。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多订阅相关的杂志资料;有意识地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挖掘教材的潜在知识;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问的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重视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只有在知识上融会贯通,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好基本功是教师的必修课: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再配上形象直观的简笔画,自然会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多媒体的使用更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激情和活力。我们要学习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学生管理能力,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培训,力争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功,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能力的提升

能力就是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工作的教师,要努力参加新课标培训,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弄清课改的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新教材,“读会”新教材,会用新教材,同时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研究培训学习,了解、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学习名师、专家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地充实自己,使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在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新课改实践中做到得心应手,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有的教师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低年级的学生不可以;好学生可以,学困生不可以。理由是高年级的学生和好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自学能力,而低年级的学生和学困生不具备自学能力。是否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学生知识的多少无关,与他们有没有自学能力无关,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式的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道德修养,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个学生如同己出,在教学中实行仁爱、博爱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不应当再给学生任何学习以外的压力,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我们才能不停地发展,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所进行的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反思自己是不是热爱每一个学生,反思自己这节课到底让多少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反思自己这节课有多少次无效提问,反思自己这节课遗忘了几个学生,反思自己今天关心了几个孩子,反思自己今天有没有进步……,

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不是要学生现在就做出物质型、技术性的发明创造,而是从小培养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具体说就是要培养出具有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具有求异思维和习惯,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孩子。把握住了这一基本策略与行动特征,教师就可以把它贯穿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而不仅仅是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进行创新教育。

上一篇:确权登记不是越快越好 下一篇:优化文言文教学 从“活”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