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240例

时间:2022-10-14 05:49:23

改进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240例

关键词克雷氏骨折改进手法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096

克雷氏骨折(Colles)系指发生于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且向背侧移位者而言[1]。1814年爱尔兰人首次报道该病并有详细描述。此后,凡属桡骨远端3cm以内的骨折,向背侧及桡侧移位的骨折,均称为克雷氏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占所有骨折的6.7%~11%,占腕部骨折的50%左右,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波及腕关节,若处理不当,常遗留腕部残、痛、畸形等后遗症,严重者将影响到患者今后的工作及日常生活。

自2002~2008年我科采用改进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本病240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2008年我科采用改进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Colles)患者240例,男48例,女192例,年龄42~83岁,平均6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10例。

治疗方法:一般患者坐位,老年人宜平躺为佳,一助手把住前臂,术者把住手腕部做对抗牵引,当感到有骨擦音时,说明重叠嵌插已牵开,术者一手做持续牵引,一手拇指置于桡骨远端桡侧,其余四指置于尺骨外侧,将桡骨远端向尺侧轻轻推挤来纠正桡侧移位。然后,术者将两拇指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置于骨折近端掌侧,按压骨折远端,端提骨折近端,若背侧骨折端无凹凸不平感时,说明复位成功,最后轻挤下尺桡关节并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倾角。

骨折复位完成后,用伸直型克雷氏夹板外固定,拍片复查满意后,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肿胀及末梢血运感觉,调整好夹板的松紧度。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腕部外观正常,旋转活动正常,无疼痛。②有效:腕部无明显畸形,旋转活动轻度受限,疼痛较轻。③无效:腕部肿胀存在,且旋转明显受限,疼痛。

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240例中,治愈220例,有效20例,无效0例。

Colles骨折合并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腕部神经损伤:系由于骨折畸形而引起的腕管压迫,出现正中神经受压症状。当尺管受压时亦可出现尺神经症状。此种神经损伤。多为感觉障碍,当畸形纠正后,往往能逐渐恢复。

伸拇长肌腱断裂:此肌腱的断裂通常发生在伤后四周,有时出现更晚。造成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原因可能有2种:一为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造成肌腱缺血坏死而断裂;一为骨折波及Lister结节,该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摩擦而受损断裂。

Sudeck's骨萎缩:或称反射感性骨萎缩、创伤后骨萎缩。其特点是疼痛,腕及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红而变薄,骨质普遍脱钙,疏松。本病的发生有时是突然的,但常常是骨折后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

肩手综合征:与上述情况相似,但波及范围甚广,以致肩关节亦僵硬。一旦发生,治疗极为困难。

骨折畸形愈合:各种原因造成的整复固定失败,均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较高。一般而言,畸形较轻,腕部功能障碍不甚显著,病人多能安于此种状态而不求进一步治疗。如畸形较重,下尺桡关节脱位时即会引起前臂旋转障碍和腕部的活动痛,此种情况可通过尺骨小头切除而获得改善。

讨论

受伤机制:Frykman为明确骨折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新鲜尸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试验。于48个肢体标本中32例发生了试验性桡骨远端骨折。在静力学试验中证实了腕于背屈40°~90°,可产生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对男性而言,产生骨折的外加载荷大于女性。腕背伸角度的大小与所需之载荷力有关,背伸角度愈小,造成骨折时所需之载荷力愈小,反之亦然。腕背伸90°时,多产生腕骨骨折。在动力学试验中亦证实了桡骨远端松质骨骨折的发生与力的方向密切相关。

由骨折的X线片特点看,可能是桡骨远端掌面的骨皮质在张力的作用下发生骨折,而背侧系受压应力的作用,发生松质骨的嵌插和粉碎。

克雷氏骨折为中老年常见骨折之一,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该部位为薄弱环节,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致伤,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易致这一脆弱部位发生骨折,此处血运丰富,多能按期愈合,手法复位是治疗该骨折的关键,但固定又是骨折稳定的保障,为使治疗理想,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克雷氏骨折除开放性骨折均应早期复位(8小时内),以免肿胀明显增加复位的困难,早期整复才是减轻创伤后肿胀的关键,因此,整复时间越早越好。

对于粉碎性骨折的处理,因骨折粉碎程度及骨折移位情况比较复杂,复位要求难度大,因此不能强求上述手法,应结合临床骨折移位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总的目的力争达到3点要求:尽量做到桡腕关节面的平整;尽量做到掌倾角、尺倾角的完好;尽量做到桡腕关节面无短缩[2]。

手法整复Colle氏骨折,多数人习惯于使用血肿内局部麻醉,因为简便易行[3]。但血肿内注射药物对引起疼痛的神经作用甚微,难以达到止痛目的,也容易感染,形成化脓性感染病灶或骨髓炎,使克雷氏骨折在治疗和功能恢复中有可能形成复杂棘手的局面,因此在整复时应提倡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或可依个体差异而不用麻醉整复。

骨折整复固定后,要定时检查小夹板的松紧度,并予调整,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及整复后移位的发生,小夹板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再长的固定期,对防止骨折移位不起作用,相反会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粉碎性骨折固定时间可延长至5~6周。

骨折自固定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不仅积极活动手指关节,也要重视肘关节、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如整复即日开始进行手指及掌指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2周后,进行腕关节及肘、肩关节的旋转屈伸活动,以避免遗留腕关节功能障碍。祛除小夹板后,局部可外用中药熏洗,以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主编.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37-440.

2李尔年,苏宝恒.科雷氏骨折治疗及意外情况处理,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5(4):43-48.

3胡广编,著.创伤骨科诊治失误对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2-213.

上一篇:疏郁养心法治疗产后抑郁症临床应用分析 下一篇:温针灸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