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议范文

时间:2023-03-17 07:34:37

改进建议范文第1篇

一、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的意义重大

首先,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我国财政资金运用效率的客观要求。国家支农资金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投入,国家有必要对资金的运用情况进行监控。农村财务管理活动的好坏决定了财政资金能否起到应有的支持作用,通过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对支农资金进行跟踪监控,可以规范农村集体的经营行为,保证这部分资金用到实处,随时发现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等违法违纪现象加以杜绝,避免支农资金无谓的流失。

其次,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还不发达,经济实力依然薄弱,资金作为稀缺的资源备受农村群众重视。农村财务管理搞得好,农村资金就能保值增值,农村经济秩序就更加良好,农民生活也会蒸蒸日上,从而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社会就处于稳定的发展态势中。

第三,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财务公开,有利于拓宽农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范围,享受更多的民利,从而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历来重视三农问题,近几年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也不断强化,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力投入都加大,对改善农村财务状况取得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政府出台了一些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和指引,规范了基层财务制度建设;各地加强基层财务管理机构建设,促进了基层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也应当看到,由于我国农村积累已久的诸多问题,制度基础和实施环境的限制,农村财务管理还跟不上形式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财务管理水平整体较低,限制了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是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较差,在制度和流程设置上缺乏规范。一些地方的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完整,一些财务制度只是为应付检查而设,实际没影响;会计核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前后期会计方法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不利于对财务收支的监管;财务处理流程不完整,财务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导致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是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很多地方的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他们走上财务岗位可能只是出于偶然,并不具备财务工作所要求的专业胜任能力,因而对会计处理的实质认识不够充分,在业务处理上变通性极差,编制的凭证及报表准确性极差,难以提供规范的会计信息;而且地方会计人员变动比较频繁,账务衔接不及时造成很多挂账,留下隐患;财务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难以展开,不利于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首先,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头绪、杂乱无章。主要的表现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缺乏有效地牵制,会计兼任出纳,既管钱又管账,现金收支不严谨,报销程序不规范,白条入账等时有发生;财务人员发生变动时没有执行账目交接手续,对历史挂账不管不问,出现无人负责的局面,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严重。

其次,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当前农村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给审计规范化带来一定的阻碍。虽然有些地方设置了审计机构,也有审计人员,但这些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有些是会计人员兼职,因而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并不掌握,实际审计时以看账为主要审计内容,本年若无重大问题,便作为审计通过,所以很难发现农村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工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公开水平低,很难实现民主监督

在财务公开的周期上,很多地方的财务公开只是摆摆样子,财务往来和收支情况一年才公开一次,甚至好几年公开一次,群众没有可行的渠道及时了解当期的财务情况,监督无从谈起;在财务公开的内容上,往往避重就轻,公开些无关痛痒的数字,一些大额的支出项目笼统的表示,对其明细不加以解释,民众也无从过问,给留下隐患;在公开的形式上,很少采用书面的形式,常采用黑板报的形式,过时便除去,很难留下可以质疑的证据,民主监督实在难以谈起。

三、改进农村财务管理现状的建议

农村财政资金与集体资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现在普遍的挪用、贪污农村资金及资产的社会问题,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建设,规范财务行为,做好监督与指引工作,努力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阻塞农村资产流失的漏洞,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需要政府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参与农村财务管理的组织自身的努力。针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多项措施共同促进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一,规范与完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基础。首先,完善地方财务制度,当前,政府已经一些办法和制度以期规范农村财务基础工作。之所以地方不按照这些办法和制度执行,很大的方面在于地方农经管理机构缺乏敦促、检查和引导。今后农经财务管理机构要加大引导力度,严格要求地方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制度,完善财务核算基础规范和流程。基层财务管理组织要按照要求积极改进财务管理,从做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抓起,提高财务核算的科学性和整体水平。其次,增加财务核算硬件配置,适当的引入财务核算程序和软件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并重视农村财务管理网络建设,加大信息共享与沟通。

第二,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融入新的血液,积极开展社会招聘,引进专业的财务人才,做好新老人员更新换代工作,调整好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二是加大财务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力度,不断促进财务人员知识的与时俱进,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在促进财务工作开展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人员流动,避免财务衔接不及时带来的问题,为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创造积极的环境。

(二)强化财务内部控制措施,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首先,地方财务管理机构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把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和重要工作来抓,在内部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明确各层机构的人员的责任与权限,做到出现问题有人负责,取得财务成果也能论功行赏。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岗位人员的设置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不相容职位决不兼任,严格财务收支制度,对坐收、垫支资金的行为予以禁止,杜绝一切违法乱纪的漏洞;账务及时处理,减少挂账和历史遗留问题。

其次,做好财务审计工作。规范农村财务审计组织的设置,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明确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和范围,特别加大对财政资金、集体资产的审计力度,对一些专有资金和资产要单独审计,以便保证这些资金或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重视审查多方资料,改变以账务为主的审计方式,注意审计替代程序的使用;健全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建设,实行审计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审计上岗要求,并加大业务培训投入,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三)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

要让民众真正加入到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中来,必须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要从财务公开的方式、方法上寻找出路,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首先,尽量缩短财务公开周期,如果做不到一月一公开,那么就三个月或五个月一公开,让群众感受到政务公开的诚意,及时了解本地财务动态;其次,财务公开内容上尽量细化,特别是大型的收支项目,要具体说明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而不能以其他科目一概而过,让群众了解财务活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质疑的发生;第三,延长财务公开结果,可以通过设立财务公开资料收集站的方式,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服务,方便群众查阅。

改进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洋结构物称重改进建议

1.前言

1.1确定结构物的重量以及重心的重要意义

海洋石油平台结构物(或者组块)的安装设计是海上工程的重要一环,海洋结构物的重量和重心分布是结构物海上安装的重要控制参数,准确的重量和重心位置对选择浮吊和吊索起决定性作用。

2.系统组成以及称重过程

2.1基本原理

根据海洋结构物(主要是海上平台、导管架、海洋钻井模块等)的设计以及建造的工艺过程和建造时的工况环境我们采用了液压顶升称重的方法。海洋结构物预制完成后装船前是称重的最佳时机,在安装前我们的设计人员已经给所要称重的结构物进行了可行性的力学分析,现场的工人严格按照设计建造工艺施工,并为称重做好底架和接触点,称重操作人员只是进行设备连接和调试就可以开始称重。

2.2系统组成

整个自动称重系统的同步控制设计由液压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软件计算组成。

2.2.1液压系统组成

本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机械和液压设备有:油泵、液压千斤顶、指针压力表、针阀、多路通、电磁阀、三通、液压单向阀和油管油路。

2.2.2工作过程

称重开始,油泵主供油三位四通电磁阀上升油路打开,液压油通过多路通,针阀,二位二通电磁阀、单向阀最后进入液压顶下部,在高压油的作用下将顶顶起,油路中的针阀可以用来调节流量,单向阀用于防止意外发生时的保压。

在顶升过程中,计算机通过安装在每个顶上的压力传感器计算每个柱腿下的压力数值,其计算方法如下:

3.数据分析

3.1重量和重心的计算方法

结构物重量的计算方法为:

每个千斤顶的载荷=该千斤顶的承压面积×相应的传感器压力,单位(吨)

每条腿的承载力=作用于该大腿所有千斤顶的载荷总和-该大腿的初始重量(注:正式称重之前,要进行调试,所以管路中存在一定的残余压力)

结构物总重量=所有大腿重量的总和,单位(吨)

重心的计算方法为:

重心坐标X=(每个大腿的承载力×该大腿的X坐标)/总重量单位(mm)

重心坐标Y=(每个大腿的承载力×该大腿的Y坐标)/总重量单位(mm)

4.西江23-1组块称重方案设计

本次称重工作的目的是测量出各个测量点的重量,进而计算出各个腿柱的重量、结构物的总重量和在指定水平面上的重心。

4.1称重设计

1)准备工作:西江23-1组块分为东西两个模块,称重过程必须在业主、第三方、项目组和建造单位的监督下进行,称重结果必须要现场确认。

2)现场环境条件要求:

温度范围:-20-60度,经过测量已经达到要求。

湿度:0-80%,经过测量达到要求。

风速:小于等于11m/s,经过测量已满足要求。

场地支撑满足要求。

根据顶升过程的要求,给定如下顶升参数

HIGH高度:H

RATE速度:V

系统保证称重精度在1%-2%之间。

3)制定称重参数:其各个组块理论重量见下表。重量的计算是根据各称重支撑点的反力进行计算的。

4)各个支点的指点反力计算如下表:

5)坐标选择:

先设定一个点作为坐标原点。在称重程序中选取支撑结构平面内一点作为坐标原点。

4.2系统安装方案

称重设计完成后进行安装,称重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确认称重支撑结构和基础满足要求,并清理工作区域,进行封闭,安装液压系统和测量控制系统,称重过程需要进行三次,如果有必要,需要进行一次预顶升。

5.总结、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本文叙述了我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多次组块称重的实践了解和掌握的称重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组成,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5.1系统特点

本套称重系统由液压同步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系统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1. 系统集成度高。

2. 计算机实现了同步控制。

3. 系统精度基本满足要求。

4. 环境适应性强。

5. 可靠性高、安全性强。

6. 系统的称重能力可扩展。

5.2对称重系统建议

基于对系统的理解和多次称重的实际操作,我还发现了系统存在如下问题:

一、 随着称重设备的频繁使用,设备各个部件磨损和环境的不断影响,设备的误差在扩大化。

二、 随着公司向深水领域的发展,建造的各种结构物的重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即使精度不发生变化误差也可能由原来的几吨、几十吨增加到几百吨。

三、 这使得吊装方案的选择还要多考虑几百吨的误差,给施工方带来麻烦甚至产生危险。

四、 随公司业务的发展现有设备的称重能力亟待提高至万吨以上,并升级软硬件兼容能力。

五、 软件设计中缺少精度分析部分,需要添加。

六、 缺乏管理整个系统的专门人员,对设备的维护方面有所欠缺。

建议:

一、 针对结构物重量的不断增加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增加压缩泵提高压缩级别,变二级为三级压缩,选择能输出更高压力的齿轮泵,其输出压力可以达到400bar,提升管路的压力级别。

二、 对无法显示精度和误差范围的问题,我们要对软件进行升级,原来的软件是VB5.0,将其升级到VB6.0,增加精度分析模块。

三、 针对精度误差问题提出如下意见:1)由重量和重心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重量和重心的计算需要的原始数据是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千斤顶的截面积以及大腿的坐标值。在称重过程中的传感器系统入如下图10,在称重的操作过程当中操作人员只是随手将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固定在了腿支架上了,这样不能保证垂直度,从而影响了位移精度的测量,造成位移顶升不平的误差。因此,我们应该在操作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时增加测量矫正仪器,保证拉线的垂直尽量减少误差。2)针对软件设计当中位移的误差范围为0.5mm,我们应该修改为更小的误差值,使得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更精确。

四、 针对设备管理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编制设备管理规则和程序;2)成立称重小组,专门操作该套设备。

参考文献

[1]李栋才.对接接头应力集中系数的有限元分析.西安石油学报,1997,12(1):30-34

改进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现状;分析;建议

1企业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的现状分析

1.1企业管理层对当前会计信息有效性的需要

会计是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严格来说,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提供企业经济信息的系统,一方面从企业日常经营与企业管理活动中收获信息,加工处理有效信息[1];另一方面又对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从企业管理层和业务层两个层面上体现:从管理层来说,管理层需要从人事部门获得劳动情况信息,据此实行工资核算以及人事战略管理;需要从销售部门获得销售情况信息,据此核算利润以及编制预算;需要从生产部门获得生产信息以及从质检部门获得消耗率等会计,据此进行成本核算和售价的核定。从基层来说,负责销售的业务机构应该向企业财务会计机构提供企业销售的详细信息,认为需要时,财务机构和销售机构应该核对有业务的应收账款的明细信息。负责采购的业务机构向财务机构提供企业采购的信息,财务机构根据采购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库存成本等核算。负责采购的机构和财务机构应定期核对企业应付账款的明细。动力和燃料部门向财务部门输送的是燃料动力的消耗等消耗情况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待摊费用的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维修的制造车间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维修等相关费用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费用的合理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企业负责运输的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有关运输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费用分摊等方面的工作,会计信息再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有序的联系到一起[2]。

1.2外部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2.1股东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使股东不需要再进行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股东们在进行投资等活动之前,进行决策时要重点考查企业的财务情况,评估股东的市场风险及投资回报情况,应该调查清楚企业的股权结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预期的收益率等方面[3]。这些方面就决定了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股东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预期,从而决定是否对公司进行投资。并在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选择的时候,提供决策的参考和意见。当公司发展与投资者预期不符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退出自己的投资。另外,当公司涉及到资产重组或者资产注入的时候,投资者也需要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来决定投资的选择性[4]。1.2.2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债权人在对企业进行发放贷款前,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例如负债过高和所有者权益过低且超过正常规定水平,营运资金、股东投入资本未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应该停止或限制公司的股利分配。债权人通过分析和考核企业的财务信息,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更加合理有效,重新考核确定企业的资信额度,避免发放贷款后形成不应该发生的坏账,影响各方的利益[5]。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一方面可以科学的决策是否为企业提供债券服务,成为其债权人。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其获得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选择[6]。1.2.3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财政、税务等机关对各个有关基层单位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分析等,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控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节约能源和资源,使企业的生产创造最优规模的经济效益;制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就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促使市场闲置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良好的运行。因此,会计信息能够影响经济的安全健康运行,要想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真实、全面和充分的会计信息。政府机关利用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且能实现国家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7]。

2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不断的丰富和多样化,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由单一个体式转变成了全社会性的会计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年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和商业交流的语言,已经成为政府机关、股东和投资者、银行和债权人及社会大众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改善企业管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投资和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和理财决策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应该在会计信息时效、会计信息范围、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3会计信息需求存在的问题

3.1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问题

3.1.1使用者信息需求内在动力弱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看,政府机关所要求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控股股东在获得会计信息方面拥有优势,缺少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小股东没有控制权,往往对会计信息需求没有动力。我国的审计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审计服务部门,但是目前的有些审计需求并不是市场的真正内在需求,企业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在审计中为了获利企业是拥有决定权,决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支付费用,所以出具的审计意见往往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较大影响[8]。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需求不足[9]。3.1.2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信息使用者的成熟度是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和效率,这会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我们国家,政府机关有专业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和汇总,但机关单位对这些信息的总体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率不高。如:我国证监会掌握着全国的大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监督方面却常常不主动检查,经常是在出问题后才发现会计信息不真实;我国很多的个体投资者不具备证券、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使用会计信息。3.1.3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作用力影响较小在国外建立完备市场经济的国家,使用群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熟,能对会计信息供给者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政府机关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部门,其对各种信息供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例如:财政部在我国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权威部门,会计准则经财政部会计司制定并公布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这样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

3.2会计准则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形成信息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全面且完善的会计准则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会计准则制定和供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将决定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也不完整和不全面。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完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融合。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是在2003年立项,于2006年制定并完成的,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相比我国制定过程时间比较短,即使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提供参考,但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在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忽略某些问题[5]。

4完善会计信息需求的改进建议

4.1会计需求主体方面的改进建议

在我国,由于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具备会计知识,建议通过后期的定期培训和网上平台学习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变成有效的需求主体,增强他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动力,这样就可以影响到政府机关制定各种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影响,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影响向政府机关直接表达,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到政府机关制定像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来,使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经过会计信息需求者主体的充分沟通与争辩,这样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得以实现[10]。

4.2会计准则方面的改进建议

4.2.1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在会计准则制定时就要明确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11]。当前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均需提供大量的财务附表资料,对上市公司来说,提供大量财务附表资料能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全面生产运营过程的了解,能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但是对同样执行会计准则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样的要求就有一些的不合理性,需要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的人员不多,披露较多的财务附注信息意义不大,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希望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能够考虑到不同的信息作用者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作出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制定会计准则[12]。4.2.2扩大准则制定人员覆盖面在准则制定的公开性方面,相对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并不十分透明,在制定过程中,有些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会计准则制定者几乎没有收到有价值的意见[13]。

5结论

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的二者之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14-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个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的更加有效。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使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之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同样这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16]。(1)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较低,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原因、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原因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三个方面。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没有完成形成真正有效的信息需求主体,这样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影响力比较弱,使得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没有完全表达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2)对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建议我国形成有效需求主体,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渗透到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然后通过我国与会计准则制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准则比较,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促使我国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增加会计信息供给的有效性。最后从会计信息披露看,通过对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对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会计信息披露表达形式和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等方面对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树民,吴旺盛.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上海会计,2000,10.

[2]王文莲,李大玲.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学科基础.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

[3]王文莲,孙玉甫.会计基础理论及创新探讨纲要.会计之友(上),2006,01.

[4]王文莲.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研究.财会月刊,2005,07.

[5]王文莲.论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1.

[6]李萌,王文莲.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扩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1.

[7]孙玉甫,王文莲.论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会计之友,2005,11.

[8]王文莲.试析会计信息潜在价值.会计之友,2005,02.

[9]王文莲,张国旺,孙玉甫.经济信息生产的社会化探讨.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06.

[10]傅建设.财务管理中心论.会计之友(上),2006,04.

[11]傅建设,范小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1.

[12]孙玉甫.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初探.会计之友,2005,04.

[13]孟俊婷.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组织结构的研究.会计之友(B版),2005,07.

[14]孟俊婷.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控制模式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6.

[15]孟俊婷.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2.

[16]王静.浅谈网络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2,(01):121-122.

改进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0901

我国于2006年2月,自2007年1月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计量属性上最大的变化是公允价值的应用。在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就有包括“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等十七个具体准则中引入和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1.1公允价值准则不够完善,部分概念界定不清

大范围引入公允价值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成立的一大亮点,但是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当时并未形成一项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而是分散在涉及的相关准则中。2012年的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更为清晰细致,它详细定义了公允价值,并对于其适用范围做出了规范,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正式引入了“计量单元”(unit of account)概念。但是对于涉及的一些关键名词概念仍散见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某些概念完全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翻译是否妥当仍然需要进行斟酌考虑。此外,在很多计量细节方面的规定还尚待完善,比如入账价和脱手价哪一个应用于计量日的计量、所谓的计量时间是不是计量日、“最小计量单位”该如何确定等。

1.2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仍不够成熟,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与活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公允价值进行发展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必须是活跃的、成熟的。如果市场不健全,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则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就无法公允计量。相对于西方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并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2)我国最近几年处于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也会体现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3)公允价值很多是运用在金融工具上,而我国的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当交易市场不活跃时,金融产品的价格就很难准确得到;(4)我国现有的一些行业如金融、电力、通信等领域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这些领域中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公允价值很难保证公平公正。

1.3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差,且计量成本高

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在执行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过程中总体来说很难做到公允。企业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多采用估价的方式,在估价模型和方式在选择上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准确反映其所包含的潜在风险。例如一部分公司采用了估值技术,这与市场价格相比加大了可靠性和公允性的判断人为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较大。

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时,如果聘请专业评估师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计量成本。而且对于企业而言运用公允价值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审计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上述原因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所以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会出现人为因素的干扰的情况从而导致公允价值不公允,而成为了企业用来操纵利润的工具。

1.4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不能满足大范围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由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并不成熟,公允价值难以获取,这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的方法进行合理的估计和判断。经济环境、风险状况都会引起公允价值的变动,如果没有良好、敏锐的判断力和业务水平,很难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变动以及变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等报表项目的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也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底线较低,就有可能在相关工作中因受利益的诱惑或高管人员的操纵提供虚假信息。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

综上,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运用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

2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化建议

2.1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准则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基本上是以原则导向为理念。针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建议公允价值准则选用规则导向,以详尽的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进行规范,尽量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现象,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

我国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和信息披露。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只有通过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初始计量、估值技术等各章详细对比才能清楚所谓公允价值计量基本要求。建议正式准则出台时,进一步增加其严密性。对于涉及的一些关键名词概念建议除在各具体会计准则中体现,可借鉴国际准则的做法,在准则之后增加附录部分集中反映,以便阅读和理解。对于某些概念的翻译还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斟酌其真实含义,而不能仅按英文意思进行翻译。

我国的公允价值准则在保持与国际趋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虑确定一个既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主旨又带有中国特色适合国内市场的清晰概念。

2.2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机制

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健全良好的市场机制。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并不健全,为了确保公允价值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计量,需要做的以下几点:

(1)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规范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的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及要素市场,增加市场价格的透明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公平竞争、有序进行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环境持续、稳定的发展。(2)建立健全价格发现机制。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的准则时,可以在企业和物价部门、交易所等常常应用公允价值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健全价格发现机制,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使用者都可以便捷的取得公允价格,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3)建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体系。第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评判是否合法的使用公允价值给予定性、定量的依据。由于各个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不相同,可以考虑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让从业人员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做到有据可依。第二,要完善相关的审计制度,做到会计与审计制度的同步与一致性,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评判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第三,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做好各个监管机制的建设。第四,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违法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惩处力度,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

2.3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可操作性

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计量方法、使用条件、应用范围等都要给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并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依据计量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等进行披露。

2.4编制全面收益报告

全面收益观体现了公允价值的观点,对某些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在表内进行了确认。目前,全面收益表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财务业绩报告的主要形式。

为解决新准则颁布实施以来在的问题,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我国对利润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2009年6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该解释要求企业在利润表中“每股收益”项目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

笔者建议在我国财务报告中应该引进全面收益的概念,在编制利润表的同时编制全面收益表,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利得或损失(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等)都计入全面收益表。

2.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后,需要会计人员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例如关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规定大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不仅加大了业务核算的难度,甚至会出现相同业务却相反的会计会计处理相反情况。对此,要求会计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尽快的全面了解资本市场、公允价值评估等相关内容和知识,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先进的会计手段。从而增强自身素质,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基础,以有效地推动公允价值的应用进程。

同时大力加强执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要求树立公正的职业道德观念,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做到真实、不偏不倚。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Z].2012.

[2]杨晶.关于公允价值若干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3,(7).

改进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过度设计;现状;改进建议

一、度的理论概述

“度”原意是一种衡量的标尺,它有多种解释,其在哲学中的解释为: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度既是事物规律客观存在的一种形式,更是人类认识、判断和总结事物规律的一种理性思维,它可以通过一定具体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运行和检验。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凡事皆有度”即是此意。

过度设计即是指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因为设计者没有把握好尺度,使得最终设计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并由此出现 “设计过剩”的负面效果。

二、过度设计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度,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对吃、穿、住、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这一理念开始出现在人民生活中,并逐步受到人们的追捧,如今人们已经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消费思维。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过度消费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炫耀性消费已成为过度消费的主流,随之而衍生出的对各种消费产品的“过度设计”在各领域种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形形的“过度设计”产品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干扰了人们的消费视线,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的健康。

三、过度设计产生的原因分析

既然此现象能够生根发芽到如今遍地开花,肯定有其能够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有几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消费者心理:追求时尚,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商家心理:投消费者所好,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三)、设计师心理:满足商家要求,炫耀自身才华

四、由过度设计所引发的问题

(一)、资源问题

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物质便利的同时,它也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高速度、高数量地消耗着大自然过亿万年才储存起来的资源,这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无异于杀鸡取卵。

(二)、环境问题

过度包装所无疑将产生的大量包装纸,如塑料包装、塑料杯瓶、电器包装等。这些包装纸一旦形成生活垃圾后将会大大占据我们的生活空间,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构成很大威胁。

(三)、消费心理问题

现在大部分厂家只是一味追求利润,只要产品能够畅销就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奢华追求,淡化了人们对环境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我们子孙生存资源剥夺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

五、应对过度设计可采取的改进措施

过度设计满足了消费者的虚荣心,使商家获取高额利润,但却浪费了大量资源,既污染了环境,并且增加了消费者支出,助长了不良消费风气。那么面对过度设计的现象,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呢?

(一)、以平衡为基本原则

平衡是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系统,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的变化。生态危机是一种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平衡发展的危机,是人类对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价值判断发生了错误,由此才衍生了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发展局面。要倡导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基本原则应该是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双轴心的和谐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本身的和谐共生为设计的道德标准。

(二)、以人的实际需求为设计动力

过度注重物质的享受,忽视精神需求的设计形式,将会误导个人需求的过度物化,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充实。设计在为人创造一种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所以作为设计师必须要关注人类情感的需求,放弃那种外观、形式上标新立异为宗旨的习惯,而将设计变革的重心真正放到功能的创新、材料与工艺的创新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与意识去创造最新的产品形态,用更科学、合理的造型结构使产品真正做到物尽其材,材尽其用,并且在不牺牲产品使用性能的舒适与完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周期。

(三)、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广大消费者要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的消费观念,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消费是一种境界,适度消费就是一种明智、一种美德。企业要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全面考虑,生产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任。既要注重积累也要注重产品服务体系与配套设计。企业要在结构重组、产品升级、可持续发展、产品服务等问题中找到企业发展的平衡点。

总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产品的设计,只有我们理性了,设计者们才会按照我们的消费理念做出更为切合产品实际的设计来。这样才能达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作为新形势下的设计师来说更应该以科学发展作为指导设计实践的重要标准。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设计出更多既环保又高雅美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版

[2]减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改进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债现状建议

现在人们仍然记得八十初年代,中国国债(nationaldebt)刚刚恢复发行,面值为一元,两元,五元。面值虽然很小,数量也不大,但发行主要靠行政手段(扣工资)完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金融(financial)意识的提高,国债的发行由行政摊派转为柜台自由买卖既九十年代初全国各地成立财政国债服务部及信托公司专门从事国债的发行、兑付、转让及代保管业务。且发行面值及发行量也大大增加,尤其在九十年代末期发行方式逐步走向无纸化。

1我国的国债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尽管道路并不平坦,但一个基本遵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原则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国债市场确实已经建立起来。国债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当前,我国的国债市场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国债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日渐好转,银行存贷款利率连续调低,城乡居民储蓄的热情有所降低,而国债由于投资风险小收益稳定,变现性较强等优点而倍受广大市民青睐,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债市场,全国各地出现了争相购买国债、销售异常、供不应求的局面。

1.2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过高。在国债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为主,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较低,比如在美国、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仅为10%,日本也不超过30%,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我国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竞高达50%以上。这与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发行频率不断加快,国债投资专业性明显增强,运作效率不断提高大大不相适应。

1.3国债发行方式的市场化程度不高。1994年和1995年,我国引入了国际通行的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然而,我国的一级自营商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它一级自营商的自有资金的规模都不大。由于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对这些自营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往往对国债一级自营商实行了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仍然是通过各级财政层层下达承销计划的办法。可见,这种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也没有真正摆脱行政分配倾向。此外,我国一级自营商所拥有的权力和义务是不对称的。一级自营商只有在一级市场上承购国债的义务,但却没有取得资金融通以及在二级市场上做市场的权力。

1.4国债市场结构不合理。其一,国债发行利率缺乏弹性,国债利率结构不尽合理。其二,国债期限仍显单一,发行节奏和发行期无均衡性。其三,目标市场定位低。长期以来,中国国债一级市场的目标市场为居民个人投资者,这不仅使发行市场较长的时期在低水平徘徊,也是造成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1.5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强。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反映着市场的活跃程度,衡量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标准,主要是市场的交易量,交易量越大,市场就越活跃,就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债券市场资金配置才能趋于合理与有效。

1.6国债的借、用、还不统一。我国在国债的债务主体及发行权限的规定上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国债在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上还不配套、不协调。国债的举借与使用,国债收入的使用与偿还相互脱节。

2从以上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国债市场还存在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要使国债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改进和完善国债管理,建立市场经济下国债管理机制,使国债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控制:

2.1保持国债发行的适度规模。

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需要考虑国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GDP)等诸多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考虑国债余额。当然,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度性还必须考虑财政的需要、人民储蓄水平、偿付债务能力等因素。只有合理适度确定发行规模,才能有效发挥国债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2国债政策应与财政政策(financialpolicy)、货币政策(moneytarypolicy)紧密协调配合。国债、货币、财政这三大政策是国家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而又相对独立,且都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都是依靠货币运动来实现其目标。

2.3完善国债交易市场。国债必须进入证券市场参与交易,这是由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商品经济的规律决定的。目前我国国债的二级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于交易所,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同处一个市场,前者因为买卖量少,买卖价差小,成本相对高而难以操作;后者因为在场内吞吐国债量大,市场相对狭小交易效率低,计划不易制定,交易成本难以控制。市场过分集中还导致交易价格波动大,一些经济功能难以体现。因此,急需发展国债二级市场的场外交易,解决目前国债二级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4国债品种多样化

2.4.1长、中、短期相结合,合理分配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比重。国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有助于调整偿债期结构,降低举债成本,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的压力。

2.4.2专相国债增加。增加社会保障专项债券、专项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和储蓄债券等券种的发行,使国债品种结构进一步多样化。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债发行应以可上市国债为主,同时,应进一步实现国债发行无纸化,逐步减少凭证式、无记名式等实物券国债,扩大记账式国债发行,增强国债的流通性。

2.4.3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国债持有者对国债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不同作用和影响。随着国债市场上国债品种不断创新,发行频率加快,发行方式日趋复杂,国债投资的专业性明显增强,加之市场运作效率的要求,个人直接投资国债将越来越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相比之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甚至专门的国债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则大有用武之地。商业银行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之后,国债作为一种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高度结合的金融产品,无疑是其资产组合中的理想选择。因而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比例将趋于逐步上升,这也会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实施、从而为货币政策由直接向间接控制过渡奠定基础。而且,在发行市场上,商业银行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其星罗棋布的营业网点优势等,在国债承销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证券公司和作为散户投资者集合的国债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们通过在国债市场上进行专业化的投资操作,实现最佳投资组合,并促进市场的高效运行,将成为国债市场上稳定债市、调节供求的重要投资主体之一。此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将来人民币逐步实现自由兑换以后,外国投资者也将成为我国国债的持有者。

改进建议范文第7篇

目前,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大多重视“专业表现”,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刚刚起步的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大多是普通教育的翻版,或是中职教育的延伸(或再现),缺乏与之相适合的知识技能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美术教育应具有层次性。普通美术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不容忽视。如果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我们就应及时检查、反省、调整专业布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注重职业特色的强化。职业教育者应务实地在应用性的层面上构建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方式,坚持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设置专业、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职业资格为标准确定考核方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整合与优化。

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职业心理误区:在当今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中,由于教育走向大众化,不少美术教师师大多是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就从事职业教育,难免存在“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而且这种职业心理被有意无意地嫁接给学生,导致职业美术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偏离,影响了基础美术教育目标的实施。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美术与职业美术、其他学科教育条件的不对等,造成了职业院校美术教育内部人心浮动,师资不稳。随着职业院校院校的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目的的演变,美术教育的重心倾向于国画、油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美术教育。教育资源都向专业美术教育倾斜,作为普通美术教育之一的职业美术教育常常被轻视或淡化,客观上促进了这种职业心理的形成。

2.认识误区:一是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而且不少美术教师也希望学生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训练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二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以美术应试为中心,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或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天赋”和“美术细胞”,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信心,难以体验美术学习的趣味。

3.美术教学误区:高等职业教育往往强调美术学科本位,把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忽视根据学生职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来组织教学。然而,注重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注重呈现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其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改进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走出“重技能、轻知识”的职业心理误区

首先,职业美术教育的教师应该明确职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学生的职业选择。再者,教师必须明确专业美术和普通美术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普通美术教育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以及专业美术教育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教育目的,及时把握职业美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同时,职业院校应开展专职教师的职业性教育培训,健全职业心理、了解人才培养目标、掌握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强化其职业意识。帮助年轻教师转变育人理念,走出“重技能、轻知识”的职业心理误区,因材施教,全面育人。

2.引进和整合社会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一方面,把生活美术融入美术教学。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知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美术的魅力,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其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素材。另一方面,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职业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艺术理念,为美术教育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给高职美术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有利于民间美术传承、延续和发展,也给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美术教育以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趣味的教学情景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寓教于乐,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吸引其注意力。加大投入,引进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运用图文声像来刺激学生,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适当安排课外活动和外景写生,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边玩边学,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改进建议范文第8篇

1.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由于之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的污染气体的排放和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最终诱发了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现状。为了建立一个低能耗、地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以为了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就此展开序幕。

2.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的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的基础之上,形成以新型的低碳能源系统、低碳利用技术以及低碳产业体系为主的经济运营模式。低碳经济是指从产品生产、消费流通以及最后的循环利用都是以低碳模式完成的,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以及能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环保工作,形成低能耗的经济运营,通过适当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社会。低碳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较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形成的一种节约型、环保型、健康型的绿色农业经济,从而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因此,低碳农业又可以被称作为生物多样性农业。

二、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农业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我国的经济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属于经济比较繁荣、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所以在东部沿海地区会更加顺利的完成生态农业和低碳经济的推广。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者西部区域,由于传统的耕作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他们的固定生产模式暂时并没有受到冲击,所以从思想上还不能迅速的接受低碳发展的观念,这种传统的耕作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低碳农业发展的需求。

2.现代低碳农业理念还不稳固。近年来,政府为了更好的推进国家低碳农业的发展,在节能、环保以及循环经济能够方面也已经做了比较广泛的宣传。但是目前的低碳经济推广主要是针对工业发展,对于农业方面涉及的并不多,只是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农业发展中做了普及宣传。对于农业生产者而言,对低碳农业的认识还非常浅显,也没有在农业种植方面形成浓厚的应用氛围,所以由于现代低碳农业还没有在生产者之间建立固定的观念,所以很难促进低碳农业的普及。

3.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在农业的生产方式上,由于农民已经习惯了使用化肥、农药进行农业耕作的模式,这种高碳的化学生产模式不仅造成了资金上的大量消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由于缺乏专业农技人员的指导,农民在进行耕作经营的时候无法接受到系统科学的技术指导,对于化肥、农药的过分依赖也在无形中强化了高碳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其成为了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足。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中具有相当文化基础和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力都在不断的涌向大城市求发展,使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人员大量流失,留下的主要是知识年迈的老人和儿童,这就使得农业科技的发展更加困难,也无法全面快速的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地方,由于科技信息的限制,加上人员劳动力的断层,很难实现低碳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三、农业转型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产业转型总是以工业发展为主,以城市为主要发展阵地,而对农业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涉及到农村的经济转型发展。由于农业具有排放碳的同时又储存碳的属性,所以对生态的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当前节能减排、文明生态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已经成为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对我们当前的生态环境平衡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偏南方的贵州、云南、广东地带等省份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由于降雨量的减少,使农业耕地经受着旱灾的影响,大量的牲畜饮水得不到有效供应,而在其他省份的部分地区,还经常遭受着持续性的大量降雨天气,引起农业耕地的洪涝,对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2.高碳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人类社会从最初的原始农业逐步过渡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工业化的农业发展,可以说农业发展一直处于逐步提升的过程。当前的农业种植过分依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仅污染了环境,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将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迅速减少,极大的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在人体摄入这些经过农药喷洒的农产品后,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工业化农业已经成了一种高碳化的农业,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发展低碳农业是我国生态化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想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就必须从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科技应用、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促进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和谐相处,以最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来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低碳农业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碳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全球变暖的环境威胁。

4.低碳农业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度关注,市场也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环保指标的要求标准。农业的竞争力已经逐步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准。所以企业的最终生产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低碳农业也成为了应对农业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低碳农业的策略建议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中,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技术是关键的原则。在推动低碳农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农民的增收效益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农民、政府、技术三个因素的合理安排,推动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1.建立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于低碳农业的发展来说,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农业模式的创新,并且也可以增加人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很多种方式,比如,国家可以通过采取优惠政策、生产补贴以及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低碳农业的发展。当然除了从一方面进行鼓励外,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进行限制,比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条例规定,针对高碳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担负相应的生态污染补偿费用,通过这样的规定,就会在无形中增加高碳农业的发展成本,也就可以顺利促进高碳农业逐步向低碳农业的过渡。

2.完善支撑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低碳农业的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运营基础之上的,但是关键的发展支撑力量是低碳技术的应用。所以,在发展低碳农业的同时,要形成不断的科技创新模式,经过在低碳农业的发展的创新、改革、吸收、消化等途径的确切实施,全面改善低碳农业中的技术应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发展低碳农业,比如,无污染的新能源开发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固碳减排等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低碳农业的快速、全面的发展。

3.形成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考核模式。低碳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外,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低碳农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连接低碳产业发展与政绩考核的关系,增加各级领导对低碳农业的关注度,这样的政绩考核机制,可以更加快速的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生态保护中引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将实际的开展效果融入到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中,以各级领导的实际行动推动“三农”建设的快速发展。

4.加强对农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农民在低碳农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就直接影响了现代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当前的农村劳动力对于发展低碳农业的知识了解的还比较少,更不用说要积极推动相关发展创新了。所以,应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全面推广低碳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采取的教育培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应该在农村普及生态农业观念,使其了解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其次,应该邀请专业的低碳技术人员,向农村劳动力进行有关低碳技术应用的知识普及,提高低碳技术在农村的正确实施,而且通过熟练应用低碳耕作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高碳农业的耕作模式,促进低碳农业在农村的普遍开展。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发展低碳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固化形式,在坚持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探索创新型的发展途径,充分实现以低碳经济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只有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战略措施,才能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形势下的嵌入农业转型升级,并为农业生产增值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改进建议范文第9篇

这样的矿难新闻,读者恐怕早已熟悉。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多少人伤亡,多少人下落不明,什么官员“亲赴现场”,谁“高度重视”之类,几乎已经成为矿难报道的固定模式。鉴定矿难事故频发,作为一个读者,想提几点建议:

一、不要再用“又”、“再”之类模糊表示频率的副词,让读者搞不清发生矿难的具体次数。建议学习气象预报中热带风暴(台风)编号的办法,称作“今年第×号矿难”;对于事故高发的采矿重点省市,不妨再增加一个“××省(市)第×号矿难”进行报道,让人一目了然。

二、矿难发生次数多,单件事故遇难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小矿被强制关闭,矿难遇难人数会更加集群化。殒命的矿工人数太多,读者难以记忆和统计,建议以年为单位,将历次矿难遇难人数累加;如果需要,也可加上单月、单地的遇难人数。

三、矿难发生后,哪些领导到场,已无报道的必要。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等,哪儿有事故他们就到哪,大家都是经常谋面的“熟人”,就不要客套了吧。至于矿难发生地领导干部火速到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必特别提及,这些都已不是新闻。

四、发生矿难的矿区是否证照齐全,也可以不作报道了。过去,不具有合法手续的采矿容易发生矿难;而今,证照齐全的矿区有些甚至是重要矿区,同样接二连三发生矿难,而且常常是重特大矿难。几纸证照已不是矿难的“镇邪符”,即使是很不具备采矿条件的矿区,同样能够获得相关证照,读者对手读、证照等“软货”已失去兴趣。

五、一个矿工的性命就值20万元左右,说与不说都无所谓。但像七台河矿难处理中,对率先火化遗体的给予奖励之类的“创新”,有必要报道一下。另外,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地已经出台了死一人罚百万元的“重典”,谁是这笔钱的受益者,有必要告知公众。

改进建议范文第10篇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

高中开设美术教育课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中艺术教学大纲中关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描述: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 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喝玩乐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唯一追求,人们希望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也一并得到提高。近几年来各类各式的培训机构正是在这种需求刺激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从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艺术培训班便可见一斑。当然在众多的培训班中也不乏各种怀揣兴趣爱好的成年人。反过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培训班的出现也正是人们渴望提高自己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的侧面表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中教育普及以及大学教育的不断地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到大学里面进行深造这无疑对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和专业知识的多元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特征。因此在高中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做好学生高中和大学之间美术欣赏能力的连贯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丰富的优秀美术作品。还要使他们了解和通晓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及语言。首先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应该要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我们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学会对传统绘画的鉴赏。它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乃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要作用。当然,艺术不分国界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美术作品。

二、美术高考现状

每年在艺考前后都会碰到很多背着画包四处赶考的美术考生的忙碌身影。笔者本人也曾经是这样从美术高考的风雨中走过来的。艺术教育有着基本规律。专业考试的本意,是对有志于进行美术专业学习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基本文化素养的考察,以发掘美术专业培养对象。可是,就全国目前美术高考的总体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分成两个方面来谈谈。第一,从学校来说近几年来高校盲目扩招大大的刺激了艺术类考生的人数增长再加上一些地区和中学校还仍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些学校的美术教育虽然挂着素质教育的招牌,实际是面向美术专业学生的一种技能高考应试教育,有的学校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术教育而是采取一刀切,例如:把班级内文化课一定名次以下的学生不管爱好与否全部学美术,而不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仅仅是将其当做提高高考升学率的一种手段。然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审美教育则无人问津,更无人致力于审美教育教学的研究,只是在一门心思如何能多争得几个本科生名额以及奖金奖励,把一批批学生不合实际地推到单方面的美术技能高考上。第二,我国现行的艺术类专业高考,先要进行专业测试,取得合格证后才具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资格。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占高考录取分数比重明显偏低,导致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将美术看作升大学的捷径,很少考虑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艺术高考以及美术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高考总人数的减少势必会导致参加美术高考人数的减少其次是普通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并渐渐超过艺术高考录取率,艺术高考的捷径优势逐渐消失。必然会失去很大一部分以考大学为目的而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次就业难、成本高等给艺术高考带来沉重打击。从2003年艺术专业经过大幅扩招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艺术专业毕业生大量囤积。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严峻。然而艺术生的学费却呈有增无减之势甚至是其他专业的三倍左右。经过艰辛的艺术考试,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可是考上大学之后的出路是什么呢?在教育厅近几年公布的就业白皮书中,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一直比较低,很多艺术毕业生为了找到谋生之路不得不放弃专业从事着与美术无关的各类工作。

三、关于高中美术教育以及美术高考的建议

根据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的实施: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高中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阶段关于美术教育的落实,真正确保开足美术教育的课时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加强高中阶段课外兴趣小组的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第三,完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并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修养。高中时期的美术教育,不仅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常识,也在很大程度上让许多学生真正的走进了艺术殿堂。高中时期的美术专业课,是学生进入专业的高等院校前的基础课程,而且其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在艺术领域兴趣和发展。

首先笔者认为各美术院校应该大胆的改革考试制度及内容并对于真正有天赋及才能的考生应该不拘一格的破格录取。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仅都有各自的文化体系,而且都是各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具体体现。在我们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下各省统考以及各院校的招生都将西画的素描色彩定为考试内容这对于有国画功底的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年还要进行一年的基础课程训练训练的内容仍然是西画中的素描色彩等这对我们自称有几千年文明的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讥讽,而且严重威胁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

其次在美术高考的压力下大家都在无奈地追求表面的升学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这种压力下教师也放弃了专业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反复进行着程式化的技法训练,而这样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程式化。例如这几年由于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数量众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的高校都采用默写的方式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所以不少的学生进行单一的死记硬背考试内容的应试训练,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量的突击美术技能一两个月的美术生进入大学。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却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如何从基本能力入手提高学生高考得分能力?这才是我们的美术教师所该面对的重要课题,当然也是高考制度的初衷!

再次高中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考大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不要单纯的为了考大学而选择美术专业。

总结

上一篇:技术负责人任命书范文 下一篇:会议议程安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