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技能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14 02:10:20

职业教育技能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 要: 对于职业教育在学生平时的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既要不断渗透一些企业的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按照合理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零件来。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才能有效地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深入企业、工厂,参与技能操作训练,才能实现双赢。

关键词: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操作训练 安全知识

一、产教结合,促进生产实习教学

产教结合,在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完成生产任务,可使纯消耗性的实习教学变为效益性的实习教学,既促进校办产业的发展,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习加工零件过程中,实习指导老师不能单纯抓零件加工,还要抓工艺知识讲授。认真备课,把相关工艺知识讲授给学生,以产品加工带动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知道怎样加工零件,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加工――这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本质所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地理解工件加工的原理等,加深对以后工作环境的认识和对零件加工的理解。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适当引入企业和公司的一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在生产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以免出现废品、残品等,逐步适应安全制度。这可为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培养好的职业道德起到良好的作用,也为学生进厂工作后能很快地适应规章制度,提高生产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培养学生适应其他公司和企业的安全知识和规章制度,毕竟学校环境和公司企业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个问题,以使学生很好地适应进厂过渡工作。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学生平时的技能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渗透一些企业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切实做到产教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操作练习企业生产过程,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产教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逐步适应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要做到“自检、互检、专职检”相结合,培养学生“质量第一”意识。出现质量问题,采取教师分析原因,并明确补救的措施,然后按照合理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零件。

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是许多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职业学校与用人企业紧密合作,实现学校与市场相结合、教育者与市场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合作由初期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和干预的自觉行为,逐渐向有序和规范行为靠拢,目前的问题是培养模式如何在我省职业教育中落到实处,技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校企结合的具体途径和实现方式是什么,这些还有待深入研究。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我们参观先进企业的精密设备,并研究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的认识。重点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如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反应良好,认为这种讲评课生动、具体,听起来有味道、收获很大。然后分批让学生到企业和工厂进行实习操作,真切感受产品的加工过程,这为学生以后到企业和工厂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共赢之路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多年来,对于定向委培的学生,我院与公司、企业共同制定和编写了一些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公司和企业很认可,学生也容易接受。学校与公司、企业还分工承担了教学任务。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校内外学生实习训练主要由公司和企业负责。学校与公司定期召集双方人员,一起研究教学、实习工作,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这样为学生以后到单位直接参与生产,直接创造效益提供了保障,也为单位节约了再培训的资金。

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创新体制改革,有效地降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企业利用学校的知识技能,而学校利用了企业的设备和固有的一些设备,二者起到了相互承接的作用,有利于企业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学生技能的提高,对学生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者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对学校教学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深入企业、工厂参与技能操作训练

让实习学生深入企业、工厂,了解产品加工过程,观看流水作业,因为企业和工厂在加工零件程序已经做到工序分散,以便提高加工效率和较容易发现哪道工序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工一个工件的时候,工序比较集中,很难体现企业和工厂的流水作业和批量的生产。所以我们先带学生去体会工厂企业的生产模式,然后分批让学生实际操作,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学生按技能等级和实际的操作水平分配到各个工序的流水线上,先让师傅带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独自操作和完成一个工件的加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企业和工厂提高了效益,为学生分配到企业工厂后直接接受任务,实现直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也为企业和单位节省了再培训的资金,实现了双赢。

在企业、工厂参与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我们强化了学生对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的理解,使其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和工厂的文化,和企业工厂融为一体,也为他们今后到企业和工厂能顺利地发展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实习教学中的工厂化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实习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习教学环境,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做到学校的教学适应企业的发展,采用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实习教学模式。

上一篇: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具体运用 下一篇: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