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的发病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10-14 02:07:04

乳腺疾病的发病现状与分析

[摘要] 目的:检测当地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开展群体乳腺疾病普查的可行方法,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乳腺检查两种方法,调查和检测不同女性的乳腺发病情况。对全县15 100名妇女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利用红外线乳腺检查仪进行检查。根据乳腺疾病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检验方法对各种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进行年龄分段分析。结果:被检查的15 100名女性中,乳腺疾病患病率为56.94%,且集中在30~40岁年龄组。其中乳腺增生8 432名,乳腺纤维瘤59 名,其他乳腺良性肿瘤 56名,乳腺癌 51 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疾病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流产次数、初潮年龄等多因素有关。结论:通过调查分析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加腺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群体患病率。

[关键词] 乳腺疾病;普查;乳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124-03

Mammary Gland Disease's Morbidity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LI Huanyun,WANG Xiuli,CAO Jun,LI Jian

(Lulong County, Hebei Province,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enters, Hebei ,Lulong066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local women,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disease, breast disease groups to explore the census carried out a feasible way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affected wome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breast-screening of two parts, on the conduct of county 15 100 women a free health checkup, and the use of infra-red breast-screening instrument was breast-screening. Breast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ensus data, using statistical χ2 test a variety of breast disease detection rate of sub-analysis of the age. Results: checked 15 100 women, breast disease prevalence rate of 56.94%, and concentrated in 30 to 40-year-old age group. Of which 8 432 cases of breast hyperplasia, breast fibroma 59 cases, 56 cases of other benign breast tumor, breast cancer in 51 cases, aft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reast disease and age, occupation, educati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number of abortions, age at menarche Multi-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Conclusion: Breast disease risk factors, should increase knowledge of breast health care propaganda, promoting a healthy lifestyle, reducing its prevalence.

[Key words] Mammary gland disease;General survey;Mammary gland proliferation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与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既非炎症,亦非肿瘤。

目前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主要与内分泌激素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与下丘脑―垂体―性腺激素紊乱有关[1-2],由于孕激素分泌降低,雌激素浓度升高,或雌激素浓度相对增高引起[3];也有人认为可能是乳腺组织对性激素的敏感性增高,局部雌激素浓度升高和雌激素受体增加所致[4];乳腺长时间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即可造成乳腺增生与复旧紊乱而导致乳腺增生病。近年来人们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运动量少,环境污染,压力增大等原因引起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乳腺病、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发展。为了解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发病因素,笔者于2009年4~2010年4月对本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及300个村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及其相关因素调查,为乳腺疾病的预防和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普查对象为来自本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全县300个村育龄妇女,连续2年人群相对固定,总人数约15 100名。

1.2 普查方法

受检者采取坐位,专科医生以手法按常规检查双侧及腋下淋巴结,询问病史,结合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进行诊断,必要时辅以高频B超乳腺检查。同时完成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流产次数等。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乳腺疾病检出情况进行排列,对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之间进行统计学检验,并进行比对,对不同年龄段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进行同样的比对。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会寻找出有价值的规律。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有效问卷共计15 100份,回收率为 95%。年龄段18~30岁1 812 名,31~40岁7 701 名,41~50岁4 077名,50岁以上1 510 名;行政事业单位女职工3 900名,农民11 200 名。参加问卷调查及普查的对象各年龄段构成:农村组,18~30岁1 344 名,31~40岁5 712 名,41~50岁3 024名,50岁以上1 120 名;在职女职工组, 18~30岁468名,31~40岁1 989名,41~50岁1 053名,50岁以上390名。各年龄组发病率见表1、2。

2.1.2 性格因素 外向型共5 436人,患病人数2 772例,发病率为51%,中间型7 399例,患病人数4 127例,占56%,内向型2 265例,患病人数1 699例,占75%。

2.1.3 学历和职业因素行政事业共计3 900名,患病人数2 886例,患病率为74%,农民共计11 200名,患病例数为5 712例,患病率为51%。

2.1.4 产次和流产次数本次普查对象绝大多数为汉族人,故行政事业单位女职工产次为1次,农村妇女绝大部分都是2次或2次以上。A组有过1次流产史人数为1 100名,B组有过2次或以上流产史为1 067名,详见表3。

2.1.5 初潮年龄 初潮年龄

2.1.6 乳腺疾病的高危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格、职业、流产次数、初潮年龄有关。见表4。

此表是模型匹配信息,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初始模型到最终模型,卡方检验值减少了18.543,说明模型改善很明显。从检验概率P值0.02也可以看出,检验的效果很显著,说明建立的模型很拟合数据。再从表5中的自由度可以看出,乳腺疾病与年龄、性格、职业、产次和流产次数以及初潮年龄这5个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乳腺疾病与年龄、性格、职业、产次和流产次数以及初潮年龄均有一定的关系。从此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影响因素对模型的贡献率。其中产次和流产次数以及职业这两个因素对乳腺疾病的影响比较显著,P值分别是0.025和0.001(注:sig的值越小,影响越显著)。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

乳腺增生症与年龄关系密切,从以上统计数据结果上看,不管是干部还是农民,发病率最高组为31~40岁,其次为41~50岁,然后为8~30岁组,50岁以上发病率下降。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雌激素水平相对较低;31~40岁女性生育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41~50岁时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弱,激素分泌不平衡,孕酮减少,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进而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促使乳腺增生;5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5],乳腺受激素的刺激减少,故乳腺增生病发病率下降。该病发病年龄多见于31~40岁,但有研究发现有年轻化的趋势[6]。

3.2 性格因素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性格内向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性格内向者,易压抑、紧张、焦虑,情绪始终得不到放松,导致内分泌紊乱,故乳腺增生发病率高。有研究表明,不幸生活事件,性生活压抑、婚姻质量差,性格孤独、抑郁、易激怒、爱生闷气、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使乳腺增生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8-12]。抑郁、暴躁、焦虑等不良心态可能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使体内神经免疫及内分泌发生紊乱,可使黄体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致发生乳腺增生症[13]。

3.3职业因素

长期坐办公室工作的女性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会对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大多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乳腺增生患病率高。文化程度越高,从事脑力劳动概率越大,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内分泌紊乱,乳腺长期处于增殖不能复旧或复旧不全状态中,久而久之发生乳腺增生。教师和机关人员患病率最高,无业人员最低[7]。

3.4 产次和流产次数因素

乳腺增生症与孕产次数呈正相关,初婚、生育年龄早、多产次都是乳腺增生病的保护因素[8],但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却是不利因素[9]。在农村实行一胎上环,二胎结扎,大大减少了意外妊娠,流产次数相对较低,而干部女性绝大多数是一胎化,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采取相对安全可靠的上环避孕措施,而采用其他避孕措施,大大增加了意外妊娠的可能。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干部流产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民,而干部的产次又低于农民,故乳腺疾病发病率高。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压力过着单身生活,或者虽成家但未要孩子,这些都会增加患乳腺疾病的风险。对于没有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女性,提倡尽量采取长期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同时也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3.5 初潮年龄

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自然停经年龄晚、行经年限长都是乳腺增生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0]。初潮年龄反映了体内雌激素的变化,标志着乳腺组织暴露于雌激素的开始。月经初潮年龄越早,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越早,发生乳腺增生的几率越高。原发性无月经症患者用雌激素治疗,可见乳腺肥大,出现乳腺增生现象[11-14]。同样月经周期短,绝经晚,行经期长均延长了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时间。体内激素合成,代谢过程异常所致的月经期过长或过短,月经不规则及生殖系统疾患等均增加乳腺受损伤的机会而表现为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性增高。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病与年龄、职业、性格、孕产次、初潮年龄均有一定关系,在31~40岁女性发病率最高,而性格内向、初潮年龄早、多次人工流产,产次少是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楼丽华,沃兴德,陈英,等.乳腺纤维囊性病性激素周期节律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4):215.

[2]楼丽华,娄海波,赵虹,等.乳腺病研究新进展-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相关性研究[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54-158.

[3]Toth J,De Sombre ER,Greene GJ.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benign breast disease[J].Zentralbl Pathol,1991,137(3):227.

[4]王其平,王德昭,庄清萍.乳腺增生病[J].普外杂志,1991,6(2):88.

[5]花晓红,张玉莲,周浙青,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5-1476.

[6]金守洁.乳腺增生和乳腺癌[M].上海: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7.

[7]姬霞,冯亚莉.高校女教职工乳腺增生症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2,16(3):279-280.

[8]晋雅仙.5486例妇女疾病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211-222.

[9]王连英,刘凤英,丁辉.女性乳腺增生症高危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45-46.

[10]钱礼.疾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7.

[11]刘文良.乳腺疾病与和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6):371-378.

[12]郭思智,朱 练.乳腺增生症与焦虑抑郁及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张河川[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24-425.

[13]白云,刘艳.太原市城区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症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1,10(2):93.

[14]许广杰,张立祥.通辽地区妇女乳腺腺体增生流行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9(62):137-138.

(收稿日期:2010-03-11)

上一篇:大连五院抗菌用药分析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下一篇: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