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陈年旧事

时间:2022-10-14 02:02:26

统计陈年旧事

北疆小城满洲里,边贸传统源远流长。海关的“老统计人”在这草原腹地之中默默坚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满洲里海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早在建国初期,满洲里口岸就是中苏贸易的主动脉,进出口货运量居全国前列。伴随着口岸的发展,满洲里海关的统计工作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绝密数据

上世纪50年代,满洲里海关的统计工作沿用传统做法,对接受的《进出口货物明细单》进行查验,若单据明细与实际货物相符,则将《进出口货物明细单》和《货物载货清单》上报海关总署,由总署统一编制海关统计。

那时候,涉及海关统计数据的材料都是绝密级的文件,这是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做法。抗美援朝开始后,满洲里口岸作为输送援朝物资的大后方,保密工作更是得到了空前重视,一切经由满洲里口岸进出的物资都需绝对保密,口岸通关货物的品名、国别、数量等都用特殊代码表示。

分“类”指标

上世纪60年代,列入海关统计范畴的内容很多,不同格式的表格、各色的统计指标,都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在现存的材料中可以看到,某华侨曾因携带一只手表、两件毛衣入境而被列入《华侨走私情况表格》,其姓名、护照号、走私方式都有详细记录。在同时期的《满洲里关货运基本情况统计季报表》中,运输工具所属国籍,要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进行分类;进出境旅客的国籍要分为“社会主义国家籍”和“资本主义国家籍”。再后来,满洲里关查获的走私案件涉案人员,也被分成了“帝国主义分子”、“五类分子”(包括反革命、地主、富农、分子和坏分子)、“资产阶级分子”(包括外商、代运商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和“一般群众”(包括华侨、港澳同胞、船员、外侨和边境居民)。

十年浩劫

期间,海关统计工作受到巨大冲击,按照海关管理局的决定,满洲里关停止报送进出口货物明细单,统计工作全面中断。

1979年12月13日,对外贸易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关于颁发海关统计制度及其实施细则的联合通知》,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贸易大发展的需要,决定从1980年起恢复海关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实施细则(试行)》作为附件同时下发。

1980年6月3日,东北、内蒙陆运海关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满洲里海关召开,这是海关统计工作恢复以后东北地区召开的首个统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制定了满洲里海关统计工作恢复初期的工作计划,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

至1980年,满洲里海关的统计工作中断了13年,而对海关统计工作的影响超过了其本身的时间。

排队“送糖”

198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正式实施,全国各系统的统计改革随之而来。1986年召开的全国海关统计工作会议,确立了海关统计工作改革的方向:逐步实现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现代化;推进开放式统计,搞好统计的优质服务。随后,海关总署陆续为全国各海关配备了小型或微型计算机,逐渐结束了海关统计的手工操作史。

1987年,满洲里海关也配备了小型计算机,它用圆形磁带来存储数据。磁带直径超过一尺,十分笨重。按照海关总署的要求,各海关需在每月5日前将存有上月统计数据的磁带送到总署。

为了保存好磁带,满洲里海关把磁带装在十分结实的铁质糖盒内往总署送,这在全国海关算是“独创”。到后来,总署统计处的同志一看到有人拿着糖盒进来,就知道是满洲里海关的数据到了。满洲里海关的同志们把送磁带戏称为“送糖”。

那时候出趟远门不容易,统计科的同志每月到北京“送糖”后,还可以在京城转转,看看故宫、逛逛商场。统计科是清一色的女将,被关员们称为“七朵花”。“七朵花”按月轮流“送糖”,总能把京城的流行服装带回来,在这个边境口岸引起人们的关注。

往总署“送糖”很快成了满洲里海关的“抢手活”,很多没出过远门的同志也想去“送糖”。不久,“送糖”就成了关里的“福利”,谁家有亲属要去北京看病、谁家想去北京买孩子的结婚用品,都能得到关领导的理解,被安排去“送糖”。再后来,申请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按申请时间排序,排队“送糖”。

今非昔比

1995年,满洲里海关综合统计科的“娘子军团”在全国海关统计综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这一年,满洲里海关的专兼职统计人员撰写了大量的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各项统计评比指标在全国海关系统中均名列前茅。

1996年,满洲里海关综合统计科荣获“全国海关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边关统计人所能取得的至高荣誉。之后,满洲里海关连续多年在海关总署统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如今,满洲里海关的“老统计人”还经常聚在一起,细数昔日那些辛劳与荣耀,回味边关人的那份无私和洒脱。

上一篇:越南加贸政策速览 下一篇:关企“信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