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浅探

时间:2022-10-14 12:13:37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浅探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基地, 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场所, 要建设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仅仅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是不够的, 还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但是, 由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实验仪器设备更新频率加快, 实验技术人员逐渐难以满足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综合素质较差, 年龄、学历、职称比例不尽合理, 福利待遇较差, 人员忙闲不均, 人员流失较严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颇多, 有的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作用认识不足, 放松了对实验技术人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 使部分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有的单位对实验技术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不注重发挥其骨干作用, 在职称评聘中对实验技术人员不够重视, 使实验技术人员难以安于本职工作, 影响其进行实验和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从管理体制上加以创新, 完善运行机制。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到实验技术人员是学校教学队伍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实验技术人员应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要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到实验室进行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院、系、专家的建议, 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召开实验室工作会议, 广泛听取各方建议, 还应从政治、生活、工作和培训方面关心实验技术人员, 全面提高其待遇,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第二, 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业务素质高, 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开拓求实精神的实验人员队伍, 就要提高其整体素质。一方面要依靠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努力, 增强自我完善意识,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撰写论文等工作, 提高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 要对他们给予充分重视, 强化管理, 制定有效措施, 科学设岗、合理定编、竞争上岗, 有计划、有目的地更新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 根据工作需要派遣其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 选派人员到对口的有关教学、科研单位进行考察学习, 结合实际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英语等培训班, 使其开阔眼界, 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学校还可成立实验技术队伍培训部, 根据具体情况、各专业的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专业业务学习, 例如以资产处为主, 组织有关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爱岗敬业精神、思想道德修养等学习; 以各院系为主, 组织学科发展前沿、专业基础知识等;以兄弟院校或公司为依托, 对有发展前途、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或骨干人员进行更系统地教育培训, 以及特殊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如大型仪器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改变实验室日常管理总体效果不理想以及实验教学人员地位偏低、综合素质差的状况, 使其热爱本职工作, 努力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 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思想, 为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掌握有关学科的实验内容, 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室管理学、实验室管理条例、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 熟练掌握现代化科学信息查询技术以及实验室各种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技能。如今,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实验室重要管理手段,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 对实验室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学习并熟悉网络技术, 能够识别网络技术语言, 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术。只有掌握了现代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富有创新意识, 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环境,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第四, 为激励和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一支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要注意协调有关政策, 适当引进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 改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职称结构、层次、学历和年龄结构, 对实验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应给予适当的指标, 并将实验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同对待, 设立“ 优秀实验室工作者”奖和“ 教学优秀”奖等, 在工作条件、劳动成果等方面与教师同等对等, 只有这样, 才能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活力和内在潜力, 确保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旺盛的战斗力, 为学校实验室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 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初探 下一篇: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