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及其问题

时间:2022-10-14 11:27:54

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及其问题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物流市场被普遍看好。目前,外国物流配送企业已经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并凭借其实力向我国物流业提出了挑战。配送是多年来经实践证明的高效物流服务形式,它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变得更加不可或缺。物流中心作为进行物流活动的主要基础设施,已成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物流设施规划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物流中心;规划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现状是:流通市场主导力量已初步形成,流通企业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且已基本形成规模,经营开始从粗放状态,向组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型 。现代化物流网络已经开始建立。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引起了社会化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了物流中心的出现。现代化物流中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实现集约化经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造规模效益、推动流通科技进步、实现流通现代化的有效形式。我国将发展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物流中心利用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有效地联结了生产和消费,使整个商品运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实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物流中心的规模设计

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确定目标份额,从而决定物流中心的规模。规模设定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状况,预测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物流中心规模设计项目不是短期行为,预测范围必须包含中、长期内容。第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包括目前的生产能力、占有市场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以上预测如果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估计偏低,发生失去市场机遇或是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问题;而估计偏高则造成多余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运营困难。

合理地布置好预定的区域内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布置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物流中心是物资集散的重要场所,物料搬运是最核心的作业活动,合理设施规划的经济效果将更为显著。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机-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软硬件设备系统的水平常常被看成是物流中心先进性的标志,因而为了追求先进性就要配备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设备,给投资带来很大的负担。所谓的“先进性”就是合理配备,能以较简单的设备、较少的投资,实现预定的功能就是先进,也就是强调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方法,从功能方面来看,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是衡量先进性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对于物流中心的建设,比较一致的共识是贯彻软件先行、硬件适度的原则。也就是说,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软件的开发,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而机械设备等硬件设施则要根据我国资金不足、劳动力人口过剩、人工费用便宜、空间利用要求不严格等特点,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更多选用一般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装备。

二、组织管理体制

大型物流企业,在组织管理体制的规划方面必须考虑到信息时代的特点。 “流程重组”(企业再造重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企业组织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改变为扁平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适应未来市场多变的要求。我国尽管刚刚开始起步,但发展的方向是必然的。作为企业的规划者、组织者或领导者必须了解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动向,以便在需要的时刻迈出关键的一步。

三、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1.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

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 “极化区域”,要有益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其他经济的协调发展。

2.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是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的两个严重阻碍

物流中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地区间区域市场的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虽然我国至今还缺少一套比较完整的度量指标,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即地方政府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倾斜性的行政、经济及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过本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限制和干扰。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地区市场封锁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中央及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若干经济主体利益交织在一起,但对物流中心的影响却是重要的,表现为:地区市场封锁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结构趋同化。这种不合理性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使物流中心的生存空间受到相当挤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保护了本地区企业占用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难度,削弱了物流中心所可能带来的比较利益,而且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的不完善,无法缓和及调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矛盾,影响和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实现,物流中心打破和冲开地区封锁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说明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是欠缺的。

四、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规划

1.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原则

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象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他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他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即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在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所谓完整性,指物流中心提供了经济区域内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经济区域的内聚力一定程度上是靠物流中心才得以维系;开放性是指物流中心不断从外界获得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而我国传统的流通过程的情况是商品流通分散集中在各个行政区域内,区域间联系较少。区域划分不是以经济区域来划分得以存在并维持的基础是地区间趋同的产业结构和行政手段的人为限制,其低效率和低效益使其越来越缺乏生命力。

2.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中心提供了广阔的赢利空间,同时也对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要求企业物流提供成本优势:物流中心既然是第三利润源泉,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物流管理的专业化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如库存控制、通关业务、租赁等业务的优化将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产品成本,忽视流程成本的做法。流通成本是企业总体运营成本(TCO)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一,它所产生的成本会较大地影响整个运营成本。

(2) 要求物流系统响应更快:面向市场不仅仅是销售人员应注意的问题,更是成为根植于企业精神的一种观念。所以,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不能简单理解为销售人员对客户要求的迅速响应,还应包括灵捷生产系统,同样必须具备快速的物流支撑体系,这样才能形成对客户要求的最终满足,从最初反应到最终服务的完成才是完整的响应周期,整个周期中物流时间占很大比例,而且全部工作相当部分的工作要由企业的物流经理和业务人员来完成。

(3) 要求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更高:面向市场的物流不仅仅是储运、仓储、配送等独立功能模块的简单组合,对企业和客户来说更是一种增值服务。有相当的用户服务的工作现在已由物流人员来完成,如包装、贴标签、拆零、为用户安装服务、限时送达、运输保险、信息收集等,物流系统变得更为复杂,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些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用户的忠诚度和企业信誉。

作者单位: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华.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志群.物流与配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6.

[3]张文杰,李学伟.管理运筹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2.

[4]汝宜红,田源,徐杰.配送中心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8-50.

上一篇:精益物流夯实精益化管理基石 下一篇:从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谈建设工程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