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之均衡

时间:2022-10-14 08:49:18

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之均衡

一、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关系

提起司法权,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公权性质的国家权力,而往往会忽视了司法权的人权关怀。“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互动的法治模式下,司法权的运行包含了对人权的关注和保护……司法人权是渗透、浸润在司法公权中的价值理念。”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广义司法权。

廖奕老师在《司法均衡论―法理本体与中国实践的双重建构》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根据司法权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司法公权可分为司法权力、司法权威和司法权能。司法权力是司法公权的最初表现形式,是“法律权力和实施权力在具体个案中的伸展运用”。司法权威是司法制度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公众的认可,具有强大的支配力和约束力的存在。司法权能是“司法权力与司法权威理性契合的产物”,是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它能使司法权力和权威得到制度化均衡,最终实现司法的价值功能。再来说说司法人权,司法人权分为三种,作为前设人权的司法请求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公正审判权”、作为新兴人权的“获得司法正义权”。司法人权保障的是作为司法过程中的参与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司法参与者,倾听他们的诉求,才能真正实现司法的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价值。

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是紧密联系的,他们是司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司法人权是司法公权的源泉,司法公权是司法人权的保障。其次,在实现过程中,“司法人权必须通过理性、正义的司法公权运行发挥效用”,而司法公权只有在司法人权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当运行,避免权力的腐化。再次,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都属于司法的内部均衡的范畴,只有使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达到均衡,才能为司法的外部均衡提供前提,进而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均衡发展。

二、我国当前在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司法权运行的非均衡性问题凸显,其中,“重公权,轻私权”是非均衡性的表现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司法权认识的不完整。现今对中国司法权的运行关注的重点多数集中在司法公权,尤其是司法权力层面,对司法权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人权问题缺乏重视甚至直接忽略。我们将司法与人权分离开,“将司法权狭义化为国内审判权,将人权片面化为国际外交工具,从而使人权的司法保障陷入制度的困境。”

其次,司法人权在立法上很少得以体现。随着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人权条款,体现了我国在人权保障意识方面的增强和人权宪法地位的提高,是我国立法的进步。但是,在我国众多的实体法中,关于人权的立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2012年新刑诉法颁布后,人权保障立法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修订后的刑诉法更加注重被追诉人的个体权利保障。这些以被追诉对象为归依的“权利安顿”,彰显了现代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价值理念,也更加符合法治发展潮流。

再次,保障人权的司法制度不完善。保障司法人权的前提是司法权的独立性能够有效实现,即司法权不受政府、公众的干涉,当政府侵害人权时,法院可以通过司法保障制度发挥保障人权的作用。而现状是司法权的行使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政府或利害关系人的干涉,过度倾向司法公权,也没有相应制度来保障司法人权的实现。

三、实现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均衡的途径

1.强化司法人权理念

司法人权的实现首先有赖于人权保护观念的确立,没有相应的人权观念为基础,司法人权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现。实现司法人权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国家法制化、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司法中的人权理念对我国的司法人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价值。在国际交流中,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特别要学习别国在处理司法人权方面的有益经验,在国际人权领域开展对话和合作,为国际人权事业做贡献 。

就司法权的运行而言,我们要正视司法人权的存在,决不能只讲公权,不讲人权。在全民中树立保障人权的意识,扭转公众人权意识淡薄的现状。在司法公权的实现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司法人权的保护。

2.完善人权立法,为司法人权的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的人权立法现如今仅停留在宪法的确认阶段,可谓是刚刚起步,实体法对人权的保障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立法、加大对刑讯逼供的惩罚力度、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等等。

完善人权立法,首先要完善程序立法。程序是一种形式正义,它是实体正义的前提,司法人权的运行必须要遵循合理的程序,才能保障其合法性和权威性。其次要完善监督立法。人权的保护关乎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司法人权的实现只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保障司法人权的实现。因此,司法权的运行必须公开透明地进行,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并对这种监督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其合法性,这样才能保证司法人权的依法实现。再次完善惩治立法。司法人权必须要和司法公权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违反司法公权的要求要受法律的惩罚,那么违反司法人权的行为理应同样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完善惩治立法,才能起到司法的威慑作用,为司法人权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3.司法公权要增强其独立性,为司法人权的实现提供现实的可能性

司法公权是以国家为主体行使的司法权力,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正是因为如此,它往往容易受到政府或个别领导官员的干涉,使独立的司法权成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仅不利于司法公权的公正性,也不利于司法人权的公平性。

增强司法公权在运行过程中的独立性,应当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谋求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的真正的司法独立性,增强司法的抗干扰能力,为司法人权的运行提供纯净透明的权力运行环境,将人权放在司法权的首位,以公权的正义带动人权的尊重,以人权的维护带动公权的行使。

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均衡是司法均衡中的核心内容,“人权司法化将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法治潮流”。均衡之道即和谐之道,在我国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的背景下,在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协同配合下,司法公权与司法人权的均衡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作者简介:

王姝琪,系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 下一篇:如何将就业指导运用到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