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议论文如何以“理”服人

时间:2022-10-14 05:51:46

例谈高考议论文如何以“理”服人

1930年,法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由此我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喜欢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自己的声势。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先搬出“赵××是这样的”,再搬出“钱××是这样的”,最后搬出“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知,他们这种写法属于逻辑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它在说理上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即使有“N人是这样的”,但只要“第N+1个人不是这样的”,你的观点就要被。

为此,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不能走以“势”压人之路,而要走以“理”服人之路,读者读议论文读的也是一个“理”字。套用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来说,就是“只要把‘理’说透了,哪怕一个例子也足够了”。诸葛亮当年之所以能在东吴的朝堂之上舌战群儒,靠的绝不是“势”,而是“理”。正因为他把“应抗曹而不应降曹”之理说透了,他的一张嘴才能把东吴群僚上百张嘴说得哑口无言。

在把“理”说透这一点上,我们要好好学习律师,要在“人”身上、“事”之中条分缕析地梳理出自己的“理”来,并用这个“理”把对方说得口服心服,心悦诚服。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一篇说理力作,谈谈议论文以“理”服人的三点要旨:

【例文】

“双赢”的原则

河北一考生

“山羊过独木桥”本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不料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一新情况,看似是皆大欢喜的双方共赢,而事实并非如此。

所谓“双赢”,是建立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双方都实现了共同利益并使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合作结果,才是双赢。“山羊过独木桥”这一博弈游戏的魅力在于:不是你成功过桥,就是我成功过桥。双方都成功过桥,看似是“双赢”,实则是不顾立场、不顾规则、不顾目的的无意义行为。

所以,双方都成功过桥,不是双赢。双赢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双赢的原则,就是摆正立场、遵守规则、明确目的。

双赢,首先要摆正立场。“山羊过独木桥”虽然只是游戏,但是独木桥下的同学上了独木桥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对手,彼此立场是完全对立的。或许站错立场在一场游戏中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若是放大到现实生活中呢?当商人企图向官员行贿时,商人就已经触犯了法律,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上。官员当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商人对立,而不能与商人“共赢”。古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立场的对立是根本的对立,立场摆不正,双赢就失去了意义。

双赢,还要遵守规则。“山羊过独木桥”的规则清楚明白:双方队员两两对决,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也就是说,一定要有“阻拦”,一定要有一方“获胜”。双方选手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根本不符合规则。连规则都不符合,就是犯规;既然犯规,何来双赢?

双赢,还要明确目的。“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游戏的目的,应当是强身健体,培养竞争意识,而非合作双赢,培养同学友情。目的不正确,即使实现了,也是谬之千里,没有意义,当然更谈不上双赢了。

双赢诚可贵,原则不可抛。

只有摆正立场,遵守规则,明确目的,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这位考生对材料有深度的阅读、理解和挖掘,尤其在以“理”服人这一点上显示出了人乎其中、游刃有余的扎实功力。

一、有“眼光”。能透事见理,剥茧抽丝

有人说:“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视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这句话启迪我们,“视力”靠的是眼睛,而“眼光”不仅要靠眼睛去“看”,而且要靠脑子去“思”。议论文在说理时必须透过“事”之表象,揭示其内在的“理”之本质,要把“理”从“事”中一条一条地抽取出来、提炼出来。

这位考生不仅有“视力”,用眼睛看到了“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件事;而且有“眼光”,透过这件事“见”到了包含着三个层面含义的“理”――双方都成功过桥,看似是“双赢”,实则是不顾立场、不顾规则、不顾目的的无意义行为。

二、有“逻辑”,能有机整合。昭示“必然”

为了把“理”讲清说透,议论文往往要将中心论点切分成几个分论点,即“论层”。在设置论层的过程中,一定要使之构成逻辑上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理的逻辑链,而逻辑链的严密性直接决定着“理”的说服力。

这位考生很会抠“理”,他在文中设置的三个论层之间逻辑上的联系是什么呢?“立场”是由“规则”决定的,而“规则”又是由“目的”决定的。它们之间推理的逻辑链是:强身健体、培养竞争意识的比赛目的一一定要有“阻拦”、一定要有一方“获胜”的比赛规则一双方完全对立的对手立场。

三、有“思辨”。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而且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总司令可谓深谙其道,他在电影《太行山上》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的地道战好是好,可是我认为,只要是能打胜仗的都是好战法。”它体现的其实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这位考生对“皆大欢喜的双方共赢”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两个方面的“思辨”:一是具体分析。对“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比赛的特点从立场、规则到目的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二是具体解决。只能“单赢”,而不能“双赢”;只能“阻拦”对手使自己通过,而不能抱住换位使双方通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说理上的这“三有”呢?可以尝试如下三条历练路径:一是遇事勤琢磨。无论大事小情,都能琢磨出蕴含的情理来。二是投身辩论会。无论正方反方,都能申述出自己的理由来。三是关注新观点。无论热议锐评,都能捕捉出独抒的己见来。我们坚信:你把“理”悟清说透之日,就是议论文登堂入室之时。

上一篇:第九单元溶液 下一篇:浅谈“生活中的化学”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