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贵族化倾向浅析

时间:2022-10-14 04:36:05

传媒贵族化倾向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讲,传媒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当今信息自由流通的“地球村”时代,人们判断社会是否和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是通过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人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更多的是来自间接经验,而这些间接经验所依靠的材料更多的则是由迅速发展的传媒所提供的,许多时候,传媒现实就是多数人心目中的生活现实。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这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传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又使传媒陷入了商业化、贵族化的陷阱。传媒走向市场后,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市场经济的功利性正以一种霸权的方式,不仅垄断了物质世界,而且也控制着精神领域。“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①正因为这种“知识鸿沟”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使这两类群体之间呈现出极大的不公平性,强势的一方在财富、地位、尊严、机遇等方面和弱势的一方存在着巨大差距。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由于人们对信息依赖程度的提高,传媒一味向强势一方倾斜的贵族化倾向无形中又加剧了这种不平等,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弱势一方的创造能力,造成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更加明显。

新闻是社会现实真实的反映,传媒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待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将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如果任由这种贵族之风劲吹,将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因此,对当前传媒泛滥的这股“富贵交响曲”有必要进行一些梳理,以期引起传媒的高度警惕。

在新闻报道方面。

城市是新闻报道的主战场,涉及农村的新闻比较少。有资料显示,全国已注册的各类电视台有上千家,开办对农(农村、农业、农民、农民工)栏目的只有1%;省级电视台中,只有十五六家开办了农村栏目,与368家注册的各种电视媒介相比,开办率只占4%。②强势群体是报道的主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比较少。对官员、富豪、明星、白领等强势群体的报道充斥着当下的各种媒体。对领导偶尔挤一次公共汽车,又是文字、又是图片;对腰缠万贯的大款,又是通讯、又是专访;对影星、歌星、球星等各类“星”们,大到事业,小至饮食、恋爱、怀孕都不厌其烦地大量报道,甚至连这些所谓“精英人物”、“成功人士”的宠物也堂而皇之地占据了传媒的大量时空。而对普通工人、农民(包括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贫困人口、灾难人口、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报道,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嫌不够。休闲娱乐、购物旅游、香车美女、卫生保健、服饰化妆、烹饪美食是报道的主要内容。渲染摆阔、斗富,推崇奢侈消费成为报道的普遍价值取向。

在广告宣传方面。

以“帝”、“王”、“皇”等字眼,宣传“尊贵”、“豪华”的广告大行其道,占据了媒体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报纸的头版可登载广告,而且还开辟了专版专刊,为汽车、房产、电脑、证券、旅游、餐饮、服装等类商品不遗余力地促销。电视在黄金时间也大量推销着此类高价奢侈商品,并且不断淡化其使用价值,极力宣传其代表的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消费主义倾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电视购物节目,更是对产品“富贵”、“奢华”的宣传无所不用其极。讲话南腔北调的主持人,口若悬河,声嘶力竭地高喊,某表“出身名门,富贵逼人”、“腕间奢华,财富闪耀”、“金碧辉煌,耀世而出”,某手机“尊贵奢华,王者风范”,男士拥有“豪气十足”,女士拥有“富贵玲珑”。面对这些动辄逾千过万的高档商品,主持人仍然喋喋不休地强调“只”卖几千,“才”售几万,而且特别强调“数量有限,欲购从速”,仿佛人们现在已经富到极致,购置这些高档品仍需“抢购”。

在电视剧播出方面。

由于热播的电视剧跟片广告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电视剧已成为电视台的宠儿。在各种传媒中,电视属于强势媒体,看电视的人群异常庞大,因而除了极少数的专业频道,几乎没有不播电视剧的。在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中,从题材内容上看,主要有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大类。然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却在戏说历史,除了宫廷就是妓院,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帝王将相就是太子风流、妃子吃醋之类的才子佳人;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在游戏人生,除了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就是欧陆风情的豪华别墅,除了高尔夫球场就是美容院,除了大款小蜜就是富姐精英,除了成功人士就是俊男美女。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媒极力传播和渲染这种富丽堂皇、一掷千金的奢华生活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加强预警。

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利益分化并不明显,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并不突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结构不断分化重组,新的阶层进而随着职业的分化和贫富的分化而出现。与此同时,各阶层的利益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这些在市场经济中先富起来的强势群体,更有能力通过传媒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我国毕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贫困人口也占很大比重,对于我们这个GDP只有千余美元的国度,绝大多数人还是消费不起这些高档商品的,更不用说在转型期产生的弱势群体了。这些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工人、农民工、城乡贫困人口、灾难人口和残疾人,目前规模在1.4亿人~1.8人亿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③近年来,这些弱势群体的意见在传媒上也得到了一定的表达,但是这种表达在许多时候是被动的,往往总与极端的突发事件有关,如贫困生无钱上学导致家长自杀,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而以跳楼相威胁。

传媒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最佳载体,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应该正确对待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千方百计协调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以期化解矛盾。传媒能否充当起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解压阀”和“稳压器”,对社会转型的方向和转型质量至关重要。然而,传媒在转型中似乎患上了“富贵”病,成了嫌贫爱富的“势利眼”。为了经济利益,盲目追求“有效发行”和“有效收视”,忽视了社会责任,从而造成了传媒生态的失衡:只关注强势群体的潇洒生活,却忽视了弱势群体的日常生计。而传媒报道的失衡,又极易导致人们心理的失衡,从而引发不同阶层的情绪对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

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贫富差距的现实,传媒就更有必要警惕贵族化倾向,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公正无私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为此,传媒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传媒要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中利益和需求的反映,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利益和需求,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总有一种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引领人们思想行为、精神风尚的灵魂,是关系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对这种奢侈豪华之风的推波助澜会引导人们奢侈浪费的消费倾向,是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背道而驰的。因为无论什么时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应成为社会崇尚的价值观念。传媒不遗余力地渲染强势群体及其奢华生活的贵族化报道倾向,容易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偏移,把成为一个有金钱、有地位的人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当这种富贵之风成为社会较普遍的价值取向的时候,讲排场、比豪华的消费倾向就不仅限于强势群体了,它还会对弱势群体的消费观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一代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今,我们不是看到,许多收入不高、家境不富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月光族”、“新负族”、“啃老族”的行列,成为“百万负翁”。所以,传媒一定要摒弃贵族化的报道倾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传媒在报道强势群体时要把握好“度”。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全体人民,不是指一部分人民而排除另一部分人民。名人、富人也是社会一员,对这些强势群体工作和生活的报道,传媒当然也不能回避。如果因噎废食,只为弱势群体代言,就会使传媒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不是实事求是。对这部分首先享受到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强势群体,传媒的报道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度”。在报道中,要以平常心,冷静、客观地报道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仅报道他们的财富和消费,而且也要报道他们如何创造财富、如何热心公益。对于其中炫耀财富、崇尚奢华的畸形消费心态,传媒不能以强调真实为由进行“有闻必录”,确实有必要进行报道的,也要注意平衡,把握好“度”。在类似“宝马撞人”之类的报道中,绝不能津津乐道于炒作“宝马”,把宝马当作一个符号,暗示这是大富大贵人的坐驾,是富人撞了穷人。显然这样的报道倾向,必然会引发不同群体的矛盾和对立。机动车撞了人,不论是什么车,也不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按照交通法规妥善处理即可。不要渲染,更不能炒作,这才是传媒在报道这类事件时应持有的态度。

传媒的报道要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跨越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也大大改善。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也只有千余美元,且区域、行业、阶层之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社会转型中,的确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成为社会的强势群体,但普通的工人、农民等弱势群体仍然是社会上最大的社会群体。传媒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对不同利益群体的报道要做好平衡。应该说当前传媒的确存在对强势群体报道过多、过滥的情况,贵族化倾向较明显,因而当下传媒向弱势群体进行一定的倾斜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弱势群体在经济上所处的劣势地位,决定了其在表达上也同样处于劣势,为了防止报道失衡的进一步扩大,避免贵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当下传媒更应该有意识地向弱势群体倾斜。今天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已经开始体现出了这种倾斜。这对避免贵族化,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引导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释:

①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56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③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46页、133页。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向世界报道:中国的坚韧和大爱 下一篇:从“恶搞”反思“使用与满足”理论